堯學林,歐 宇,吳 建
城市生態文明建設是生態安全與經濟建設關系的直接體現,也是兩個矛盾的突出問題。因此,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每個城市所急需的。特別是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已提升到一個全新的局面。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監測和衡量工具,更需要針對性的、客觀準確性的評價,在新形勢下,尤為重要。通過推進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形成一套符合每個城市自身的獨特的評價指標體系,并以作為城市的生態文明程度的衡量標桿。在此體系下,隨著城市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可以時刻警醒城市的生態文明指標是否達到,成為指導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理論與實踐的指導依據,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本研究基于生態文明評價指標體系,其構建需要考慮代表性、動態性、數據可得性和系統性等原則[1-4]。結合了生態文明的內涵,參考國家建設生態城市、綠色城市和宜居城市的標準,參考相關文獻,統計出以生態資源、生態經濟、生態社會、生態環境[5-6]等四個一級指標和20 個二級評價指標為主體的評價指標體系。
本文所用數據是2018 年的株洲市各項經濟、環境、社會發展數據,來自株洲市統計年鑒、株洲統計信息網公布的統計公報以及株洲市政府門戶網站發布的數據。部分數據來自調查問卷統計和實地走訪調研。
本文對所選各指標一一分解,逐個評價,考察這些指標對株洲市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占比情況,以此剖析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程度。
假設:

X―表示4 個一級指標;
假設:

xi5―表示各一級指標中的5個二級指標。
得出各個指標占有的權重為:

具體評價步驟如下:
首先對各一級指標的歸一化處理,得到一級指標的評價值xij;然后對各二級指標進行加權綜合評價,評價公式為:

最后進行無權重開放式加總評價,評價公式為:

與全國平均水平作對比,將各評價指標建設程度做歸一化處理。
設Hij為一級指標xij統計值,T ij為一級指標xij的全國平均值。各一級指標評價的全國基本水平的平均值定為60 分,假如株洲各一級指標評價水平高于60 分,則表明該指標評價高于全國水平,反之則低之。
各指標評價公式[7]為:

對所選取的生態文明的20 個二級指標定量分析,同時根據專家調查法賦予權重[6]的評價結果為:人均地區生產總值指數反映株洲經濟發展總體水平,權重為0.37,株洲市得分為64.37;區域生產總值增長率指標反映經濟發展速度,權重為0.12,株洲市為26.94;第三產業對全市GDP 的貢獻率該指數反映的是第三產業的發展,權重為0.16,株洲市為62.94;株洲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的權重為0.15,得分為64.73;綜合能源消費的高耗能行業增加數,權重0.2,株洲市得分26.94;逆指標工業廢水排放量,權重0.27,株洲市得分36.48;單位能耗利用的GDP 增加值,權重0.27,株洲市得分50.21;綜合能耗利用的規模以上企業的增加值,權重0.11,株洲市得分342.94;建成區綠地覆蓋指數,權重0.26,株洲市得分64.46;人均占有面積的公園綠地增加值,權重0.13,株洲市得分144.26;空氣質量優良率指標,權重0.25,株洲市得分 30.74;恩格爾系數的逆指標,權重 0.25,株洲市得分 29.41;人均收入可支配的城鎮居民家庭增加值,權重0.11,株洲市得分 57.18;城鎮化率指標,權重 0.2,株洲市得分 52.00;萬人擁有公交車輛指數,權重0.2,株洲市得分122.84;財政總支出中可供教育及相關支出的比重指標,權重0.2,株洲市得分83.27;醫療床位被利用的萬人擁有增加數,權重 0.2,株洲市得分42.75;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權重 0.2,株洲市得分48.79;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t)指標,權重0.2,株洲市得分 67.67;污水集中處理率指標,權重 0.2,株洲市得分67.78;生態文明建設管理機構和制度健全性指標,權重0.2,株洲市得分 80.15;資源與環境保護支出(萬元)指標,權重 0.2,株洲市得分 29.62;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性指數,權重0.2,株洲市得分31.16;政府生態建設的公眾滿意度指數,權重0.11,株洲市得分57.18;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普及度指標,權重0.53,株洲市得分57.81;項目研發支出(萬元)指標,權重0.27,株洲市得分56.08;居民生態文明觀(環境意識)指標,權重0.15,株洲市得分64.73;居民生態環保現狀指標,權重0.05,株洲市得分37.62。
從結果來看,全國的平均水準240 分,而株洲市2018 年生態文明評價得分248 分,略高一些。計算結果:生態資源因素,株洲得分64.93;生態經濟因素,株洲得分56.84;生態環境因素,株洲得分70.23;生態社會因素,株洲得分55.28。株洲合計得分248.16。
從面上數據看,株洲的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水平一般,還有待各方面改善和提高。各一級指標評價結果的分析:株洲市生態資源、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社會建設指數均呈總體上升趨勢。
1)生態資源。生態資源因子指標評價值相當優越。采礦業單位土地面積產值的指標值最高,而人均耕地面積,人均水資源和森林自然資源覆蓋率則略低。這也意味著株洲是一個礦產資源和其他資源不足的城市。這也意味著株洲是一個礦產資源不足,而其他資源較為豐富的城市。
2)生態經濟。株洲市具有較高的生態經濟評價指標值。株洲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GDP 的比重很高,人均GDP 指標也較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產值、單位固定資產帶動GDP 增長、單位GDP 能耗等指標值較低,說明株洲的經濟效益已逐步向科技產業轉移。可見,傳統行業遠不及新興科技產業,面臨被淘汰的局面。此外,人均受教育和人均疾病被治療的程度較高。因此,需要調高教育醫療的輻射廣度,加大投入。
3)生態環境。株洲市綠化覆蓋率較高,自然環境宜人。環保支出所占比例較高。萬元產值二氧化硫低排放和入河污水人均低排放量等指標評價值較低。三種廢物的綜合利用產值所占比重較高,表明每年需加大環境保護投入,污染企業也需加強控制。可以得出:知株洲市需繼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堅持綠色低碳發展,注重改善環境質量,加強環境污染防治。
4)生態社會。株洲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有居民總收入的比例加大,既反映了該市的消費能力強,也側面顯示了人均商品零售額指標也較高。公眾綠色出行的比例,生態制度的依從度,生態文化的認識和滿意度的比例等均較高,說明株洲市具有較大的生態社會潛力。
針對株洲市生態文明指標的評價,重點關注了生態資源、經濟效率、生態環境以及生態社會等因素。在城市生態文明建設“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建設原則下,株洲市在這4 個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1)加快產業升級。株洲的生態和環境健康指標水平低是由于株洲的支柱產業仍然產生大量污染這一事實。株洲應減少污染嚴重的行業比重。可以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利用運輸硬件和區位優勢等,進行產業升級。
2)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將污染性企業進行全面整頓整合,同時加大環境防治所需的資金投入。在部分目標已實現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敦促實現生態環境保護這一目標工作,使得生態環境全面保持良好態勢。
3)提高低碳經濟利用率。雖然株洲的經濟效益水平較高,但能耗效益比太大。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來減少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源消耗;發展低碳經濟是一個好舉動。
4)發展教育衛生事業。株洲的教育經費支出和醫療救護水平評價相對較低,制約阻礙了生態文明建設的步伐。需多種措施改善提高教育衛生行業,協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