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俊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撫州 344000
在臨床心血管疾病中,高血壓是一項常見疾病,多發于老年人群體中,通常采用藥物降壓的方式進行治療,并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從而使患者的血壓水平能夠得到良好的控制[1]。在本研究中,選取60例我院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尋藥物治療配合健康教育對患者遵醫行為產生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從本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患者中選取出60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對患者進行分組,常規組30例,觀察組30例。常規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66~95歲,平均(75.64±3.24)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65~96歲,平均(76.82±3.16)歲;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進行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兩組患者均予以降壓藥物治療,常規組患者在降壓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如下:告知患者服藥期間的各項注意事項,并叮囑患者合理飲食,避免劇烈運動。
觀察組患者在服用降壓藥物治療的同時給予健康教育,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護理人員根據科室中所制定的統一健康教育路徑表,嚴格執行健康教育路徑表步驟。由護理人員填寫患者的入院評估表,并將已經完成的健康教育內容簽名打勾,同時還應對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對于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忘記的健康教育內容應反復講述、評估,直至患者及患者家屬對知識掌握。護士長應隨機對護理人員的健康教育路徑完成狀況進行檢查,同時對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估。②定期開展健康知識宣教會,使患者以及患者家屬能夠對高血壓疾病的相關知識形成全面認知,并使患者以及其家屬能夠正確認識到,在治療過程中,如果血壓水平控制不良會造成的影響。③大部分老年患者不能對藥物說明書進行仔細的查看,這就需要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述藥物的用法用量一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指導患者正確用藥。除此之外,部分患者由于長期服用藥物,可能會對服藥產生一定的抵抗情緒,這就需要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述服藥重要性,使患者堅持服藥。護理人員應叮囑患者適當運動,對自身的體重進行控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中盡可能的避免攝入辛辣油膩食物,多吃水果蔬菜。④同時也應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建立起和諧的護患關系,并叮囑患者家屬督促患者改變自身的不良生活習慣,保證充足睡眠、情緒穩定、戒煙限酒,使患者的遵醫行為得到提升。
1.3 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水平進行測量并進行記錄。②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采用生活質量評分綜合評定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測評,生活質量評分越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③觀察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患者的遵醫行為主要包括:合理飲食、戒煙限酒、適當鍛煉、定期檢查以及堅持服藥。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表對患者的遵醫行為狀況進行調查。
1.4 統計學分析將本次研究所獲得的數據輸入SPSS軟件中,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兩組間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資料用頻數來表示,兩組間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s)

表1 兩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s)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3 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例(%)]
2.1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壓控制水平兩組患者治療前,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與常規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舒張壓以及收縮壓明顯較低(P<0.05),見表1。
2.2 觀察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兩組患者治療前,生活質量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與常規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較高(P<0.05),見表2。
2.3 觀察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與常規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干預后的遵醫行為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3。
老年高血壓患者主要是指年齡超過65歲,且血壓值持續或非同日測量3次以上均超過標準血壓值的患者[2]。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是:心臟射血時主動脈無法完全膨脹,并且不能對動脈內的驟增血容量進行有效緩沖,從而導致患者的收縮壓增高,而舒張壓則相對較低,導致患者出現脈壓差增大的現象[3]。
高血壓疾病是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共同影響而導致的,患者長期存在的各種不良生活習慣均有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如果并未對患者的血壓水平進行嚴格控制,極易導致老年高血壓患者出現腦卒中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急癥,最終對患者的重要臟器造成嚴重損害,導致器官出現功能性障礙,嚴重者可能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4]。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抽煙飲酒等不良習慣均會對患者的血壓水平造成影響。因此,在給予患者藥物治療的同時,還應給予患者相應的護理措施干預,以此增強患者遵醫意識,使之糾正不良行為方式,助力于血壓控制。
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為患者傳授健康知識,使患者養成健康行為習慣的一種護理措施。近幾年來,醫學技術以及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健康觀念也有了明顯的轉變,絕大部分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僅僅需要一般的生活護理干預,更主要的是需要對疾病相關健康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從而對自身疾病狀況以及健康狀況等形成全面的了解[5],由于高血壓疾病的病程較長,并且疾病的病情進展程度不同,通過積極預防,能夠使患者的靶器官受到的損害有效減輕,因而,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6]。
在本研究中,予以觀察組患者藥物治療配合常規護理,予以觀察組患者藥物治療配合健康教育,最終得出的研究結論如下:治療后,與常規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血壓控制水平、生活質量評分以及遵醫行為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有研究表明,通過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夠使患者的遵醫行為以及疾病知識掌握程度得到提升[7],該研究結論與本研究一致。由此證明,通過給予患者藥物治療能夠使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得到明顯改善,同時配合健康教育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以及遵醫行為均能夠得到明顯提高,對于患者的疾病恢復有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老年高血壓患者通過采用藥物治療配合健康教育措施,患者的遵醫行為能夠得到有效提高,且對于改善患者血壓控制水平以及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均有顯著效果,因而,藥物治療配合健康教育的方式對于老年高血壓的治療具有臨床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