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瑩
撫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西 撫州 344000
近幾年來,有學者開始在癲癇治療中應用咪達唑侖治療,經持續靜脈滴注給藥治療,取得良好效果,但治療期間對護理干預質量要求較高,有必要輔助以高效、優質、全面的護理干預,彌補常規、單一護理的缺陷,進一步優化癲癇治療效果[1]。鑒于上,筆者在癲癇治療中實施咪達唑侖持續靜脈滴注治療,并輔助以綜合護理干預,在改善治療效果與患者滿意度方面取得理想效果,為證明其優勢,特開展分組對照試驗以證明,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本研究在醫院倫理學委員會監督下進行:納入癲癇患者48例,納入時間: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
(1)納入標準:①經病史詢問、查體等檢查,確定符合《臨床診療指南·癲癇病分冊》中的癲癇診斷標準[2],且為癲癇持續發作狀態;②入組前未進行相關治療;③患者神志狀態、溝通能力均正常,可獨立完成問卷調查;④臨床資料和隨訪數據等均完整無缺。
(2)排除標準:①對咪達唑侖過敏;②合并其他嚴重創傷或者肝腎功能障礙等重大內科疾病者;③中途轉院或者因其他原因退出研究者。
將上述研究樣本按護理方案不同分成對照組24例、研究組24例。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模式:男13例,女11例;年齡為24~64歲,平均年齡為(44.96±5.67)歲;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78±1.15)年;文化程度:小學4例,中學15例,大學5例;研究組應用綜合護理模式:男12例,女12例;年齡為24~65歲,平均年齡為(45.72±5.25)歲;病程是4~11年,平均病程(6.98±1.06)年;文化程度:小學3例,中學15例,大學6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分布以及平均病程等個人資料均保持了同質性(P>0.05)。
1.2 方法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立即送入搶救室,將患者頭部偏于一側,打開靜脈通道,以靜脈穿刺針針頭穿刺入患者靜脈通道,按醫囑應用咪達唑侖(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1037;生產企業: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規格2mL:10mg;通用名:咪達唑侖注射液)持續靜脈滴注給藥,初始濃度是0.1mg/kg,若患者仍存在癲癇癥狀,則以每小時0.025mg/kg的速度增加,直至用量達到0.3mg/kg。患者癲癇癥狀停止3d后,可逐漸減少咪達唑侖用藥劑量。
對照組:在用藥期間實行常規護理干預,即注意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根據患者實際情況、按醫囑提供相關基礎服務,并回答家屬疑問,輔助醫師完成檢查項目,提供基礎床旁護理等。研究組:以上述常規護理內容為框架,經討論分析常規護理中的問題和缺陷,改進薄弱環境,突出重點環節,在考慮患者心理、生理、環境等各方面需求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系統性護理干預,具體操作如下:①急診護理。在癲癇發作時,應立即將患者平置于床上,快速移開周圍全部危險物品,注意將患兒頭部偏于一側,清理其口鼻分泌物,予以吸氧治療,并維持呼吸道通暢。若患者有高熱癥狀,則立即應用冰敷等方式進行物理降溫。嚴密觀察患者呼吸情況,備好復蘇氣囊、氣管導管等搶救工具,在患者突發異常后及時搶救。②用藥護理。在靜脈滴注咪達唑侖時,若患者依然存在癲癇發作癥狀,應加速注射,待患者抽搐癥狀有所減輕后,再穩定注射,全程注視藥液有無滲出情況。同時,告知家屬注意維護管道,避免脫管、堵塞、扭曲等情況發生,期間告知家屬患者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以及應對方式等。另外,用藥時應定期幫助患者拍背、翻身,引導其多飲水,進行有效咳嗽,若無力排痰,則予以霧化吸入給藥,避免嗆咳、誤吸等情況發生。③安全護理。若患者若癲癇發作頻繁、嚴重,可使用吸引器托起患者下顎,應以舌鉗拉出舌頭,預防患者舌頭被咬傷或者堵塞呼吸道,避免強行喂食或者灌藥,降低其肺炎、窒息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患者癲癇發作時,有肢體掙扎、強制性痙攣等表現,不可硬性抓住患者四肢,應立即調整患者姿勢,保持平躺體位,松開褲帶、衣物,不可強行固定患者身體,同時以防護欄隔離病床邊緣,預防出現患者跌倒等不良事件。④心理護理。患者病情發作時,應告知家屬目前病情得到控制,強調醫院治療水平較高、操作技術顯著,強化其戰勝疾病的自信,從而配合醫生和護理人員的工作;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在神志恢復后,安撫其病情控制良好,并予以肢體、語言方面的心理安撫,幫助其克服恐懼、焦慮等負性心理。
1.3 觀察指標
(1)觀察患兒癲癇持續、停止時間,并結合其72h內復發情況,評估其整體療效:①癲癇停止后72h內無復發,視為顯效。②癲癇發作的間隔時間延長,且在徹底停止后48h內未復發,視為有效;③癲癇持續發作,或者停止后48h內再次發作,視為無效。整體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24×100%。
(2)統計兩組患者治療后癲癇發作持續時間、發病間隔時間。
(3)自擬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問卷,評估患者對服務態度、操作技術、軀體舒適度、心理狀態、問題解決能力等方面的護理體驗,每一項均包括優、良、差三種,全部選優者為優,任意一項選良而未選差者為良,任意一項選差者為差,優良率=(優+良)/24×100%。
1.4 統計學方法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整體治療有效率等無序分類資料用(例/%)表示,進行χ2檢驗;癲癇發作持續時間、發病間隔時間等數值變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差異。
2.1 觀察兩組患者整體治療效果研究組患者整體治療有效率是95.83%,高于對照組的66.67%(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整體治療有效率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癲癇發作持續時間、發病間隔時間比較(n=24,±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癲癇發作持續時間、發病間隔時間比較(n=24,±s)
2.2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后癲癇發作持續時間、發病間隔時間研究組治療后癲癇發作持續時間、發病間隔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2.3 觀察兩組患者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兩組患者各24例:研究組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優20例、良4例、差0例)是100.00%(24/24),高于對照組(優8例、良10例、差6例)的75.00%(18/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762,P=0.029)。
癲癇作為臨床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大約有70%患者在正規用藥情況下,可有效控制病情,但仍有部分患者用藥效果欠佳,癲癇頻繁發作,對神經系統帶來持續性損傷[3-4]。據報道[5],癲癇持續發作可增加患者疾病發生風險,影響其身心健康,要求予以積極治療和高質量護理干預。傳統治療癲癇的藥物如苯巴比妥、地西泮、丙戊酸鈉等療效有效,且不良反應明顯,越來越多醫學研究者開始尋求新藥治療[6]。
咪達唑侖作為近幾年來開始用于癲癇治療中,既往主要用于失眠治療中,有抗驚厥、鎮定、抗抑郁、肌肉松弛等作用,可抑制人體大腦皮層的異常放電,起效快,且對睡眠波沒有影響,無毒性,安全可靠,從而發揮抗癲癇作用[7-8]。然而,癲癇患者需予以咪達唑侖持續靜脈滴注給藥,用藥期間應進行嚴密觀察,同時還應重視患者、家屬心理狀態和其他護理需求。然而,常規護理方法單一,僅能在治療期間對某方面起作用,而無法為患者提供全面、周到、系統性的護理干預,對治療效果的輔助作用有限。相比之下,綜合護理模式的特色在于護理計劃有綜合性、全面性優勢,包含了各種優質護理方法,在治療期間可提供全面護理干預,因而能從各個方面提高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提示,研究組患者整體治療有效率高達95.83%,高于對照組的66.67%,且治療后癲癇發作持續時間、發病間隔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可見該組患者治療效果最佳,直觀體現了綜合護理在輔助癲癇頻繁發作患者進行咪達唑侖持續靜脈滴注治療中的積極作用。患者護理體驗是評估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在對癲癇頻繁發作患者進行高效治療期間,還應重視患者、家屬的護理體驗,而結果2.3提示,研究組主觀護理體驗優良率高達100.00%,高于對照組的75.0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趙燕等[9]研究結果高度一致,進一步證明了綜合護理在癲癇患者應用咪達唑侖治療期間的顯著價值。
綜上所述,癲癇頻繁發作患者進行咪達唑侖持續靜脈滴注治療期間適宜應用綜合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