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高欣研究員團隊與復旦大學附屬金山醫院強金偉主任團隊合作,聯合華東、華南、華北等8家三甲醫院,開展了基于MRI機器學習的卵巢癌診斷多中心研究,建立了可在術前對MEOT與BEOT進行無創鑒別的機器學習模型。研究論文發表于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研究結果顯示,機器學習模型能夠很好地鑒別MEOT與BEOT(平均診斷準確度為91.7%)。基于多參數MRI建立的模型診斷性能優于基于單個MRI序列建立的模型,揭示了各MRI序列的診斷互補作用。提示臨床在對有造影劑過敏患者進行診斷時,可以選擇不進行CE-T1WI掃描。

機器學習模型與影像科醫生的診斷能力對比。紫色三角形和綠色正方形分別代表六名影像科醫生的診斷能力,紅色圓點代表影像科醫生的平均診斷能力,藍色實線代表機器學習模型的診斷能力,紅色圓點在藍色實線的右下方表示機器學習模型的診斷能力高于影像科醫生的平均診斷能力。(圖片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網站)

機器學習模型進行卵巢癌診斷的案例。(a)是病理證實的MEOT; (b)是病理證實的BEOT。機器學習模型對腫瘤影像進行打分,根據診斷閾值進行腫瘤類型的判別。(a)的影像分數為0.102;(b)的影像分數為0.750,模型給出的診斷閾值為0.260,將影像分數高于0.260的影像判別BEOT,反之則為MEOT。(圖片來源于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網站)
武漢大學張元珍、侯煒及北京大學楊慧霞等回顧性分析了1月20日至1月31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收治的9例經實驗室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孕產婦的流行病學特征、臨床表現、多項實驗室及影像學檢查結果、母胎并發癥及妊娠結局等情況。研究論文發表于Lancet。該研究提示,目前尚無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可導致嚴重不良新生兒結局,也無證據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可導致母嬰垂直傳播。對于此項研究,北京大學喬杰院士在Lancet發表評論文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孕產婦的風險是什么?”指出該研究病例數有限,且研究期限較短,需要進行更多的隨訪研究以進一步評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孕產婦及新生兒的安全和健康。
中山大學醫學院侯琳琳副教授課題組、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鮑習琛課題組和香港大學Ralf Jauch課題組共同合作,揭示了轉錄因子Sox2同時結合DNA和RNA并協同調控體細胞重編程的新機制,著重強調了在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Sox2與RNA的直接相互作用的功能。研究論文發表于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DNA和RNA共同存在的情況下,Sox2使用其HMG結構域結合同源DNA序列,并同時利用RBM結構域在體外介導三元RNA/Sox2/DNA復合物的形成。此外發現,刪除Sox2的RBM結構域會影響iPSC的生成,并且顯著地改變了體細胞重編程過程中的選擇性剪接事件。
上海交通大學藥學院孫占奎研究員課題組設計并實現了一種全新的自由基氘代新方法,具有條件溫和、選擇性高、無金屬參與、高產率和高氘代率的優點。研究論文發表于Green Chemistry。這種新方法以巰基化合物或二硫化物為底物,以DTBP為自由基引發劑,以D2O/DCM或者D2O/EA為溶劑,在可見光條件下,經過有機膦試劑脫硫,可以選擇性地引入氘原子。該氘代方法表現出優異的官能團容忍性,各種各樣的官能團如羥基、氨基、羧基、酯基、酰胺等都能被兼容;并且反應的氘代效率很高,基本都能達到90%以上的氘代率。進一步把這種方法應用于一些藥物結構改造上,也可得到高收率和高氘代率的產物。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姚駿課題組和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的弗雷德·蓋奇(F r e d G a g e)課題組合作,系統闡述了他們在精神疾病研究中構建的新思路,并報道了他們根據這一架構在雙相情感障礙發病機理研究中取得的進展。研究論文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PNAS)。雙相情感障礙和其他主要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癥、自閉癥等)相比,目前基于易感基因和環境壓力的動物模型尚無一個能夠表現出該病的核心癥狀,即躁狂和抑郁情緒的交替發作,因而,領域內對雙相情感障礙機理的深入了解長期以來幾乎陷于停滯。研究指出的Syt7所屬的分子通路的缺陷很可能是雙相情感障礙發病和遺傳的關鍵所在。

BD發病的樹狀機理假說和基于并發癥對比分析的疑似分子篩選(圖片來源于清華大學網站)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陸路、姜世勃團隊聯合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Mei X Wu副教授合作,揭示了仿生納米顆粒作為通用流感疫苗黏膜佐劑的作用和機制。研究論文發表于Science。文章基于cGAMP設計制備了一種肺部仿生納米顆粒(PS-GAMP)來模擬流感病毒肺部感染,發現其能夠在不破壞肺部表面活性劑(PS)和肺泡上皮屏障(AEC)的情況下,激活AMs和AECs,促進疫苗產生高效的體液和CD8+T細胞保護性免疫反應,以抵抗多種異型流感病毒的攻擊。研究結果提示AECs在產生廣泛的交叉保護以抵御各種流感病毒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表明PS-GAMP可能是一種“通用”流感疫苗的潛在黏膜佐劑。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謝東研究組揭示了ARID2調控肝癌細胞發生上皮間充質轉化,影響肝癌轉移的作用和機制,為靶向干預肝癌轉移提供了新思路。研究論文發表于《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ARID2抑制肝癌細胞體外的遷移和侵潤,以及體內的轉移。在多種肝癌小鼠模型中,ARID2敲除都促進了肝癌細胞的肺轉移。機制研究揭示ARID2招募DNMT1至Snail的啟動子區域,增強了啟動子的甲基化,抑制了Snail的轉錄,從而抑制了肝癌細胞的上皮間充質轉化。此外,C2H2結構域遭到破壞的ARID2突變體失去了轉移抑制分子的能力,并和肝癌患者的轉移及不良預后呈正相關。
北京大學湯富酬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劉光慧研究組、曲靜研究組、美國索爾克(Salk)研究所Juan Carlos Izpisua Belmonte研究組等合作,利用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測序技術首次繪制了食蟹猴卵巢的單細胞衰老圖譜,同時利用人類卵巢細胞研究體系,發現增齡伴隨的抗氧化能力的下降是靈長類卵巢衰老的主要特征之一。研究論文發表于Cell。論文報道非人靈長類器官衰老的高精度單細胞轉錄組圖譜研究,揭示了細胞類型特異性的氧化還原調控的失穩是包括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卵巢衰老的共性分子機制。研究加深了人們對卵巢組織結構增齡性變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