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華

2019年年底,50多歲的劉阿姨到超市采購生活用品。收銀員掃完商品條碼,告訴她說:“一共143元。”劉阿姨先遞給收銀員一張購物卡,收銀員將卡里的余額刷完后,告訴劉阿姨還差62元。劉阿姨又拿出第二張購物卡。收銀員結算后將購物卡和消費小票交給劉阿姨。
看著小票,劉阿姨充滿疑惑:“我這張卡怎么只剩38元了,你肯定多刷錢了。”收銀員向她解釋說:“您這張是100元的購物卡,刷了62元,就應該剩38元,我們沒有多刷錢。”盡管聽了收銀員的解釋,但劉阿姨還是認為購物卡的面值是大于100元的,認定了收銀員多刷了錢,并和她吵了起來。
超市客服人員趕到,將劉阿姨帶到服務臺進行安撫。客服人員多次把超市業務處理的過程解釋給劉阿姨聽,但仍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最后選擇報警處理。
民警到達現場后,將劉阿姨和收銀員一同叫到超市辦公室,讓雙方協商解決問題。民警走后,雙方還在僵持。這時,劉阿姨突然呼吸困難、滿頭冷汗、臉色發青,接著倒地昏闕。
超市方再次報警,同時撥打120,叫來救護車將劉阿姨送往醫院。搶救無效,劉阿姨被診斷死于急性心肌梗塞。
劉阿姨的家人認為劉阿姨的死是超市方造成的:超市沒有處理好劉阿姨提出的疑問,反而通過報警的方式刺激她,讓她很沒面子,給她的心理上帶來了壓力和恐慌,才最終導致她突發疾病猝死。
隨后,家屬將超市告到法院。他們表示劉阿姨生前身體健康,從未發現心臟方面的疾病。她到超市購物即與其形成合同關系,而超市作為經營者,有義務為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由于老人上了年紀之后,身體機能每況愈下,心理素質也比較脆弱,情緒刺激或者是言語傷害,很容易突發疾病。當收銀員與劉阿姨發生糾紛后,超市方非但未能及時妥善處理,主動緩和矛盾,反而采取報警的方法激化矛盾。劉阿姨發病時,在救護車到達之前,超市工作人員沒有采取適當的急救措施幫助劉阿姨心臟復蘇,導致她因搶救不及時而死亡,所以超市對其死亡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劉阿姨的家人還認為,超市工作人員的行為與劉阿姨的死亡結果之間存在著因果關系,已經觸犯了刑法。超市方由于自己的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侵犯他人的生命權,構成了過失致人死亡行為,要求相關人員承擔法律責任,賠償醫療費、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98萬余元。
超市方則認為,顧客在購物時與收銀人員發生爭議,收銀人員當時就作了解釋。接著,超市客服又過來幫助協調解決問題。但是劉阿姨始終不接受超市的解釋,堅持自己的意見。超市無奈之下才希望通過警察介入,把問題調查清楚。報警只是一種求助法律的手段,不屬于不合適的行為。在劉阿姨發病后,超市又再次報警,撥打120叫救護車將其送至醫院搶救。超市不屬于專業救治單位,無專業救治手段可以臨時救護,因此在救護方面已經做到了應盡的義務。超市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是合理、合規、合法的,無不妥之處,超市及相關工作人員不應該承擔法律責任和賠償義務。
法官通過調查超市提供的證據,通過核實事發時劉阿姨的兩張購物卡刷卡記錄和消費小票,并未發現超市存在多收錢的情況。劉阿姨的家屬對超市提供的證據不予認可,認為超市的電腦記錄無法辨明真偽,只有通過第三方提供的證據才能夠確定。法官讓他們提供有效證據,但是劉阿姨的家屬又未能提供任何證據。
法官又調取了雙方都認可的監控錄像,了解整個過程。據此,法院認為,超市所描述的情況與實際過程相符,沒有不實之處。在購物結算過程中,如果顧客認為超市工作人員存在收銀錯誤,應到超市服務臺查詢;如果出現差異,應在查詢確實后,由超市對錯誤予以糾正。當雙方爭執不休,長時間未能有效解決糾紛的情況下,超市報警是合理之舉,不屬于對顧客的不當傷害行為。
當顧客出現身體不適后,超市作為經營者采取打急救電話的方式符合通常的救助常識,救護車將顧客送至醫院救護合乎情理。家屬并未提供劉阿姨生前的相關檢查病歷,無法證明劉阿姨生前是否存在心臟病;超市更無法僅憑一次購物就了解她的病史;同時,超市只是經營單位,并非專業醫療機構,也不配備具有行醫資格的專業醫療人員和專門救護條件,難以從劉阿姨當時的不適癥狀中得出其所患何種疾病并采取醫療救助措施,因此超市不具備在120救護車來臨之前的先行救護能力。
法院通過調查公安局的110出警記錄、超市提供的當天錄像光盤以及劉阿姨的病歷手冊等證據后,認為超市方并沒有對劉阿姨實施侵權行為。因此,法院最后判決駁回了劉阿姨家屬的訴訟請求。
【以案說法】
本案主要集中在兩個關鍵點:一是超市是否存在侵犯他人生命權的行為而造成了劉阿姨的死亡;二是超市是否應對劉阿姨的死亡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之規定,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為人因過失剝奪他人生命權的行為。過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為人因疏忽大意沒有預見到或者已經預見到而輕信能夠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法官認為超市的一系列行為合理、合規,未存在瑕疵,不符合《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條的過失致人死亡罪條件。劉阿姨的家屬也未能提供有效證據證明超市對劉阿姨實施的具體侵權傷害行為以及傷害程度。因此,超市不應該承擔侵權的法律責任和賠償義務。(文中人物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