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纖維檢驗所于2019年8月28日起對市轄區三區幼兒園纖維及制品質量進行了專項監測。此次監測,共抽查了77批次的纖維及制品。其中68批次的纖維及制品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合格率為88.3%,存在的主要質量問題為pH值、原料(被胎)和棉胎等級項目。
幼兒園纖維及制品主要包括幼兒園發給兒童使用的園服、被套、床單、枕套、枕芯、絮用纖維制品等。由于兒童的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功能不足、對外抵抗力較差,皮膚薄嫩,抗損傷和抗病毒的能力差,容易被細菌感染。國家強制性標準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GB 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中規定嬰幼兒紡織產品應符合A類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B類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C類要求。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市場逐步從“數量消費”轉變為“品質消費”。目前我國兒童纖維及制品生產企業眾多,但大中型企業較少,小型企業居多。南充市轄區內的幼兒園纖維及制品的生產廠家主要為小型企業,還有一些是家庭作坊式小微企業,加工設備比較陳舊,自動化程度低,所以目前兒童纖維及制品行業內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參差不齊,產品的質量也是差異較大。
2019年南充市幼兒園纖維及制品專項監測依據《南充市2019年幼兒園纖維及制品質量監測專項行動實施方案》開展專項行動,床上用品(非絮用類)和園服按照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GB/T 22796—2009《被、被套》、GB/T 22797—2009《床單》、GB 18383—2007《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等標準進行檢驗,主要考核產品的甲醛含量、pH值、耐摩擦色牢度、耐汗漬色牢度、耐水色牢度、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6個指標,且均為強制性標準要求的檢驗項目。絮用纖維制品按照GB 18383—2007《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GH/T 1020—2000等標準進行檢驗,主要考核傳播疾病蟲、卵、氣味、原料、含雜率、重量、等級。
此次監測共抽查南充市轄三區幼兒園23家,77批次產品,產品類別為床上用品(非絮用類)、絮用纖維制品、園服3類。經嚴格檢驗,實物合格產品68個批次,合格率為88.3%;實物不合格產品9個批次,不合格率為11.7%。不合格項目為pH值、原料(被胎)、棉胎等級。
1.按幼兒園性質統計。此次監測23家幼兒園,公辦4家,共監測18批次,16批次合格,合格率為88.9%;民辦19家,共監測59批次,52批次合格,合格率為88.1%。監測幼兒園性質分布情況見圖1,按幼兒園性質統計情況見圖2。

圖1 監測幼兒園性質分布情況

圖2 幼兒園按性質統計情況
2.按學校區域統計。此次監測23家幼兒園,其中順慶11所44批次,39批次合格,合格率為88.6%;高坪8所20批次,17批次合格,合格率為85.0%;嘉陵4 所13批次,12批次合格,合格率為92.3%。各區域監測幼兒園所占比例見圖3,各區域幼兒園監測批次統計情況見圖4。

圖3 各區域監測幼兒園比例

圖4 各區域學校抽查批次統計情況
3.按產品類別統計。此次監測77批次產品,床上用品(非絮用類)31批次,26批次合格,合格率為83.9%;絮用纖維制品23批次,21批次合格,合格率為91.3%;園服23批次,21批次合格,合格率為91.3%。各類產品抽查情況見表1。

表1 各類產品抽查情況
4.不合格檢驗項目分析。此次監測77批次產品,共有9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的項目主要為pH值、原料(被胎)、棉胎等級3個項目。
(1)pH值。pH值是國家強制標準GB 18401《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31701《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技術規范》中必須考核的指標。pH值維持在弱酸或中性范圍,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皮膚感染;若pH值過高,將會打破兒童皮膚的平衡,降低抵御病菌能力,引起瘙癢或刺痛,影響兒童身體健康。本次監測有6個批次產品pH值超標,最高值竟達9.7。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紡織品在生產加工中需要經過退漿、煮練、漂白等一系列印染工藝,其中不可避免地使用了純堿、燒堿等化學試劑,同時部分企業為降低成本,肆意減少生產工序,未進行弱酸中和,水洗不夠徹底,致使產品pH值不合格。
(2)原料(被胎)。被胎原料是指用于制作棉胎而采用的絮用纖維,是考核被胎質量的重要指標,原料質量的優劣直接反映被胎質量的優劣。本次監測有1個批次原料不符合國家強制標準GB 18383《絮用纖維制品通用技術要求》標準規定的要求。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生產企業為降低成本,將不能作為生活用的纖維制品下腳料作為制作被胎的原料。
(3)棉胎等級。棉胎的等級是棉胎質量的主要技術指標,也是反映棉胎內在質量優劣、體現優質優價的重要依據。棉胎的分級主要依據其原料質量,以及提高原料工藝質量。本次監測有兩個批次棉胎等級不合格,不符合GH/T 1020—2000《梳棉胎》標準規定的要求。棉胎等級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部分生產企業重視程度不夠,質量意識淡薄,不排除有欺詐行為,故意標錯等級,導致幼兒園所采購的棉胎等級達不到雙方簽訂的合同要求。
(一)監管模式逐漸得到認可。今年是我所第二年對幼兒園的纖維及制品開展專項質量監測,通過對幼兒園開展《纖維制品質量監督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法規、國家標準的宣貫,幼兒園及供應商的質量意識得到有效提高。開展質量監測,可以幫助學校進行履約驗收、減輕供貨企業送檢負擔,檢驗數據也能讓家長信服,監管模式逐漸得到家長、學校、企業的認可。
(二)產品質量得到提升。2019年幼兒園纖維及制品監測合格率為88.3%,比2018 年幼兒園纖維及制品合格率提高了11個百分點,未發現甲醛、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等涉及GB 31701—2015 安全技術指標不合格的嚴重情況,有效保障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
(三)促進企業優質供給。通過開展幼兒園纖維及制品質量監測,貼近消費者質量感受,真實反饋質量狀況,倒逼幼兒園纖維及制品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便于推進幼兒園纖維及制品優質供給,促進校園和諧和滿足幼兒美好生活需要。
監測中存在不足主要有:一是監測區域覆蓋面小。此次監測僅覆蓋了市轄三區的大多數幼兒園,沒有監測各縣市幼兒園,對南充市幼兒園纖維及制品整體質量安全狀況的代表性還不夠。二是部分幼兒園的招標文件或合同未明確約定產品執行標準、質量要求等,使采購到的纖維及制品部分沒有使用說明或者使用說明不齊全。從此次監測情況來看,有53%的批次產品沒有使用說明或使用說明不齊全、錯誤,導致部分產品的個別檢驗項目不能做出合格不合格判定,存在企業“蒙混過關”,增大質量安全隱患。三是部分纖維及制品采購管理人員專業知識缺乏,對纖維及制品質量安全的認知不夠,有個別幼兒園直接在網上隨意采購,存在采購劣質纖維及制品的質量安全風險。
兒童是祖國之未來、民族之希望,幼兒園纖維及制品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兒童健康成長,相關部門應加強幼兒園纖維及制品的質量監管,夯實質量安全底線。對于幼兒園纖維及制品的質量安全監管建議如下:
(一)落實《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兒童用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通知》(市監質監〔2018〕71號)的部署,專業纖檢機構應加大為教育主管部門采購管理提供關鍵技術保障的力度,協助幼兒園纖維及制品制定采購文件、合同模板,明確質量標準、驗收要求,規范采購的質量管理。
(二)通過舉辦培訓、現場指導等方式,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幼兒園纖維及制品的相關法規、標準宣貫力度,提升幼兒園管理人員質量意識,降低采購劣質產品的可能性,更有效地保護兒童的身心健康。
(三)繼續深化幼兒園纖維及制品質量監測工作。建立健全幼兒園纖維及制品質量監測長效機制,針對重點安全指標、易出現質量問題指標、根據生產企業及幼兒園數量分布,有針對性地開展質量監測工作,以點帶面掌握幼兒園纖維及制品質量變化情況,切實增強質量監測的有效性,維護幼兒園纖維及制品質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