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日,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下發緊急通知,對疫情防控形勢下的儲備棉輪入公證檢驗工作進行專項安排。
廣州纖維產品檢測研究院承擔中儲棉廣東有限責任公司庫國儲棉入庫公證檢驗工作,在積極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的過程中,副院長聶鳳明、譚偉新帶領即時成立的“棉花公檢突擊隊”,于2月10日緊急赴庫開檢。在院領導的帶領下,全隊牢固樹立“疫情防控不放松、入儲公檢不停步、多措并舉、共渡難關”的信念,連續奮戰,堅守企業一線,用敬業奉獻、專業擔當,助力中儲棉廣東有限責任公司第一時間復工復產。
面對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沒有誓師會,沒有出征儀式,突擊隊馬上投入到緊張的準備工作中,除了公檢必需的設備,他們還與中儲棉廣東有限責任公司就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安全生產等方面進行協調和溝通,制定了在庫公檢期間疫情防控措施及要求,將責任落實到崗、到人。
每位隊員心里明白這次公檢的重要性,如果沒有對入儲棉及時公檢,將造成集裝箱壓港,產生資金周轉不暢,供貨商可能采取法律途徑進行索賠;庫方迫于無奈,可能會對到庫棉花先卸柜碼放,再等纖檢入庫后裝車過磅后再卸車公檢,重復裝卸及碼垛顯然會增大企業搬運費成本及安全風險,給企業和國家造成經濟損失。
春節假期僅休息了5天。1月30日,副院長聶鳳明、譚偉新帶領黨員關曉媛、朱泳茵及盧嘉杰、潘海明、丘深德、伍東鵬等棉花技術人員提前回到公檢崗位,成為第一批返崗人員,大家用 “我們來了”這樣簡樸的語言彼此打個招呼,便各赴崗位了。隨后的日子里,大家連續加班加點,日夜奮戰在儀器化公檢實驗室,為確保數據質量和及時率,實行“兩班制”,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公檢數據。在疫情期間的入儲一線,他們譜寫著一個個簡單而樸實的故事。
退休黨員高有生,是棉花公檢隊伍中年齡最大的隊員,但62歲的他總會在公檢現場搶做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工作,開包、抽鋼絲、獲取重220公斤左右棉包的外包裝材料,這些“力氣活”,他總是一馬當先。被剪斷的鋼絲崩到身上有劃傷皮膚的危險,為及時抽去被夾斷的鋼絲,降低隊員們被鋒利鋼絲端面剮傷皮膚的概率,他沖在最前,快速高效打好“前沿戰”,為得到棉包皮重數據做好準備工作。
謝春鑫家住廣州江夏站附近,每天早上6點出門趕廣州地鐵2號線首發車,到單位提前做好進庫前的準備工作,隨后又駕車1小時,到倉庫,迅速給車子及帶進庫區公檢的所有物品做消毒處理,提前到磅房開機聯網,做好開磅的準備工作。夜晚他要等最后一輛空車出來過完磅、整理完數據才離開庫區返回單位,每天披星戴月,回到家時總是夜深人靜時。
為不影響公檢質量和及時率,棉花檢驗技術骨干盧嘉杰更是把崗位當作了家,檢驗的各個環節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他白天忙檢驗,晚上還操心著公檢流程中大大小小的事,早出晚歸,犧牲了周末及節假日休息。他是兩個孩子的父親,最小的孩子4歲,為了工作,他只能將兩個孩子交給父母和妻子,每天在崗工作時間14小時。經常是晚上回到家或凌晨離開家時,看看孩子們熟睡的面容。他對妻子說:“等我忙完這陣子,再多陪陪孩子們吧。”
梁金炎是棉花公檢隊伍中的數據審核、出證人員,2020年1月10日從新疆監管棉公證檢驗現場一回到廣州,就投入到國儲棉(新疆棉入儲)公檢行列中。他在熟悉儲備棉入儲相關要求后,立即根據標準和要求設計Excel文件,通過“編程語句”實現把HVI實測馬克隆值、長度值、斷裂比強度值等9項重要品質指標,進行數值歸類、判別、分析和提醒,有效提高公檢工作效率和質量。他還優化倉庫留樣管理,從包到袋、袋到架、架到區,從樣品流轉開始到結束時間,層層清晰歸檔,實行管理登記電子化、流程化,提高了倉庫樣品管理安全性和倉庫利用率。通過制定HVI工作量登記表、感官登記表等,告別白紙登記,使記錄清晰化、規范化,便于跟進流程進度。歸類整理棉花公檢實驗室相關文件,實時共享,讓各崗位棉花公檢人員通過統一路徑了解進度,使全流程工作得以及時跟進并及時做相應調整。



2月20日上午,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袁玲、廣州纖維產品檢測研究院副院長聶鳳明一行到中儲棉廣東有限責任公司儲備棉庫,與中儲棉廣東有限責任公司領導就如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確保儲備棉入庫公證檢驗質量進度及在庫工作人員作業安全等進行了深入交流。
在公檢現場,袁玲親切慰問了在疫情期間連續奮戰在一線的公檢人員,并對相關細節耐心詢問,要求高度重視現場工作人員的防控保障安全及作業安全,一方面配合庫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另一方面踐行初心使命勇擔當,戰疫情,促生產,發揮纖檢人關鍵時刻“頂梁柱”作用,一如既往地做好棉花公證檢驗工作,確保入儲工作不延誤、不斷檔,履行好專業纖檢職能,貢獻纖檢力量,落實好國家宏觀調控任務。
2月21日,中儲棉廣東有限責任公司發來感謝信,對廣州纖維產品檢測研究院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稱他們用實際行動展現出共克時艱、守望相助的高尚情懷,肯定他們優良的工作作風和勤懇的敬業精神,感謝他們為打贏“入儲戰”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