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壇
(泉州市石壁水庫管理處,福建 泉州 362342)
石壁水庫是一座集防洪、灌溉和生活供水等綜合利用的重要中型水庫。完好的輸水系統是發揮好水資源調配和安全供水的關鍵,通過除險加固工程方案比選,最終確立“新建獨立輸水系統”方案。
石壁水庫位于南安大盈溪上游,大壩建于水頭鎮星輝村石壁頭,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79.6km2。水庫樞紐由大壩、溢洪道、輸水系統等組成,總庫容6147萬m3,死庫容54萬m3,興利庫容4860萬m3,具有多年調節能力。
舊輸水系統布置在大壩左岸山體,由進水口、輸水隧洞、引水鋼管等建筑物組成,塔身上部有50m長的人行天橋與山體連接。輸水隧洞接進水塔下游布置,總長219.0m,為有壓圓洞,隧洞出口段接引水鋼管,主管引水至發電廠發電,尾水用于下游農業灌溉,岔管引接至下游各受水點的加壓泵站,承擔供水任務。2005年在進水塔下游65.6-70.4m洞段建有一座事故閘門豎井。
1.3.1 存在問題
現有進水塔存在混凝土龜裂、脫落、碳化等情況,同時金屬結構銹蝕、啟閉螺桿彎曲變形、淤泥堵塞導致了閘門無法啟閉和止水效果差等問題。采用可移動小功率馬達啟閉閘門,人工接入電源存在觸電安全隱患。事故閘門關閉時,無法供水。
1.3.2 加固必要性
現有進水塔運行超過設計使用年限,設計標準低,塔身結構強度低、損壞嚴重,不符合三類環境混凝土結構規范要求,因此,進行除險加固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根據存在的問題和現場地質地形條件,本次擬考慮4種除險加固方案,優缺點詳見表1。
1)方案一:對舊進水塔進行加固,利用現有輸水隧洞引水。
2)方案二:拆除舊進水塔,原址重建岸塔式進水口與現有輸水隧洞相接,利用現有隧洞和出口引水鋼管向下游供水。
3)方案三:易址新建進水塔并采取連通洞方式連接現有輸水隧洞向下游輸水。
4)方案四:易址新建進水塔和重新開挖一條輸水隧洞,隧洞出口鋪設壓力鋼管連接下游供水企業。

表1 石壁水庫輸水系統加固擬選方案優缺點匯總
石壁水庫承擔著下游50多萬居民生產生活供水任務,支撐起近500億GDP,社會經濟效益顯著,安全供水關乎社會穩定。因此,滿足施工期間不間斷供水是比選的主要指標。
綜合比較可得,方案一采取枯水期1-3月進行降低水位施工,工期90d,水位保持在30.2-38.6m,庫容703-133.4萬m3,庫容偏小,若遇特枯時期,最小入庫量不足100萬m3,無法滿足供水要求。加固前要先修建臨時供水設施,抽水至事故閘門井頂的高程為66.2m,揚程在27.6-36m,揚程較大。而且,由于不拆除進水塔底部結構,容易銹蝕卡死,供水穩定性和可靠性差,不符合除險加固的初衷,因此不推薦該方案[1]。
方案二拆除并重建進水塔時需降低水位,在汛期末11月-次年4月進行降低水位施工,工期180d,水位保持在30.1-41.0m,庫容958.7-129.0萬m3,庫容偏小。采用土石圍堰存在拋料精度不高、土料飄散難以碾壓、達不到防滲密實度等問題,而且圍堰基礎與庫底覆蓋層、庫岸銜接處無法防滲,容易形成滲透通道,拆除清基困難,堰體殘留的土石料容易堵塞進水口;采用混凝土圍堰時,水下清淤和水下澆筑混凝土代價大,投資高,圍堰基礎以鵝卵石為主,覆蓋層達10m,圍堰清淤困難,防滲效果差,后期拆除需大范圍爆破和水下清淤,施工難度大,而且靠近大壩,威脅大壩穩定安全[2]。同時供水保證難度大,工程造價最高,因此也不推薦該方案。
重點比較方案三、四比較時,查閱2005年新建事故閘門豎井資料發現由于距離現有進水塔較近,開挖爆破時,現有進水塔結構產生劇烈震動,且豎井上游隧洞埋深較淺、洞室巖體較破碎,穩定性差,地下水豐富,襯砌結構存在一些缺陷,在新建連通洞與現有隧洞連接段開挖時,施工難度和風險較大。因此,從投資方面、施工難度和加固后的結構耐久性進行綜合考慮時,推薦方案四[1]。
通過對4種方案進行深入討論研究,按照不斷供的總體要求,科學分析比較,認為方案三雖然有針對性地解決了現有水庫輸水建筑物存在的問題,最大程度利用了水庫2005年加固成果,投資較省,但由于新建取水口和連通洞均在水庫庫區內施工,工作面少,干擾大,不可預見的隱患較多,難度大、風險高,綜合考慮認為采用“新建獨立輸水隧洞”的方案,即方案四更加合理和易于實施,主要原因有:
石壁水庫作為50多萬居民唯一的飲用水源地,供水不可替代。方案四采取新建獨立輸水隧洞方式,雖然有取水口圍堰,但輸水隧洞為新建開挖,供水由舊隧洞系統提供,互不干擾,即使遇到一個枯水期內無法完成圍堰爆破拆除的極端情況,也不影響供水安全,可在汛末通過供水及渠道放水方式逐步降低水位,在次年汛前通過爆破清淤方式拆除圍堰,達到要求后下閘蓄水[2]。
方案四輸水隧洞進、出口可同時施工,施工干擾小、進度快,特別是從出口方向采取后掘進爆破開挖方式,隧洞開挖尺寸2.6m寬×2.8m高,可采用小型機械出渣,出渣效率高。無論是炮眼打孔、炸藥填埋、爆破等都不受天氣、場地等干擾,隧洞開挖效率高。
方案四采取進口方向進行進水塔基礎開挖、基坑處理及塔身澆筑,出口方向進行后掘進隧洞爆破開挖、灌漿及襯砌,施工相互獨立,互不干擾,遇到緊急情況,人員可快速撤離,脫離危險區域。同時,施工爆破點遠離舊進水塔,不影響塔身安全。
從表1可知,采取易址新建輸水隧洞,方案四比方案三多128.74萬,高出10.6%,幅度較小。
石壁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輸水系統工程采取“新建獨立輸水系統”,即方案四,其在施工進度、安全和供水方面都占有絕對優勢,只在投資方面有所增加。根據石壁水庫供水量大、范圍廣、任務繁重且不可斷供等特點,采取方案四是最佳選擇。隨著石壁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施工的順利推進,既保證了施工安全,又實現不間斷供水。新建取水口于2015年12月22日啟用供水,有力支撐下游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舊輸水系統作為備用,提高了供水可靠性,為可持續性供水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