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露
(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湖南 邵陽422000)
內痔是臨床常見病證,主要病因分為肛墊下移學說及靜脈曲張學說。肝硬化患者可出現直腸肛管靜脈曲張,故肝硬化后痔病的發病率較正常人高,且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可存在凝血異常、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癥、內分泌失調、免疫力低下等臨床表現,所以手術切除及注射療法的風險增大。筆者近年來采用止痛如神湯加味口服治療肝硬化內痔出血患者,取得了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邵陽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普外科收治的肝硬化合并內痔出血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45~73歲,平均(57.3±9.4)歲;病程1~12年,平均(4.3±0.7)年;Ⅰ度為6例,Ⅱ度16例,Ⅲ度為8例。治療組男14例,女16例;年齡47~78歲,平均(56.8±9.8)歲;病程1~15年,平均(4.6±0.9)年;Ⅰ度為8例,Ⅱ度15例,Ⅲ度為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內痔診斷及分度參照《外科學》[1]。通過病史、癥狀、肛門鏡檢及指檢診斷;內痔分度Ⅰ~Ⅲ度者,便時帶血、滴血或噴射狀出血,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無痔核脫出,為Ⅰ度;常有便血,便時有痔核脫出,便后可自行還納為Ⅱ度;偶有便血,排便或久站、咳嗽、勞累、負重時痔核脫出,需用手還納,為Ⅲ度。肝硬化參照《內科學》[2],選取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
1.3 剔除標準 急性嵌頓性痔及Ⅳ度內痔;合并直腸脫垂、直腸息肉、直腸惡性腫瘤者;出現胃底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大出血者;合并肝性腦病者;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過敏者;精神疾病者;肝硬化代償期者。
2.1 對照組 給予云南白藥膠囊(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53020799)口服,每次0.5 g,每日3次。連續口服7 d。
2.2 治療組 給予止痛如神湯加味口服。組成:秦艽、桃仁各15 g,黃柏、蒼術、防風、當歸、澤瀉、皂角刺、檳榔各12 g,地榆、槐花各10 g,熟大黃6 g。取清水800 m L,煎至400 m L,分早晚兩次口服,每次200 m L,連續服用7 d。服藥期間囑患者多食纖維膳食,禁食辛辣刺激食物。
3.1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痊愈:便血停止;顯效:便血明顯減少,偶有染血;有效:便血減少,時有大便帶血或染血;無效:便血未減少。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3.3%,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肝硬化內痔出血患者療效比較(例)
2006年我國制定了《痔臨床診治指南》[4],指出內痔是肛墊的支持結構、血管叢及動靜脈吻合發生的病理性改變和移位,并將內痔分為4度。痔瘡的治療原則是無癥狀的痔瘡不需要治療,緩解甚至消除痔瘡的癥狀比改變痔瘡的大小更有意義,應作為治療效果的標準[5]。
肝硬化指多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彌漫性變性、壞死、纖維組織增生和肝細胞結節狀再生,這3種病變反復交錯導致肝臟變形、變硬的一種常見的慢性肝臟疾病[6]。晚期以肝功能受損和門靜脈高壓為主要表現。門脈高壓時臨床表現為食欲不振、乏力、倦怠、脾臟腫大、肝腹水等,側支循環開放后,腸系膜下靜脈、直腸靜脈叢、髂內靜脈血液進入下腔靜脈,引起直腸靜脈叢曲張,形成痔核。由于肝硬化內痔出血發病原因特殊,與一般的痔相比,其出血往往較多,主要因為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因子缺少,脾功能亢進,血小板減少,毛細血管脆性增加,血中纖維蛋白原減少[7]。由于失代償期的肝硬化患者常出現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征、多器官感染、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等嚴重并發癥,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大,生活質量差,若同時合并內痔出血,患者常會誤以為消化道大出血,精神極度緊張,若采用外科治療方法,患者常難以接受,且肝硬化患者合并內痔出血時常用的外科治療方法(如手術治療、硬化劑注射治療等)均存在較大風險。故筆者參考中醫對痔病的治療經驗,辨證分析選用經典方劑止痛如神湯口服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中醫認為,肝硬化病因主要為濕熱邪毒入侵,病機為正氣不足,肝郁脾虛,瘀血阻絡,病及肝、脾、腎。以陰精氣血虧損為本,血瘀濕滯為標,治當以活血化瘀、益氣行氣為原則[8]。內痔的發生多因臟體本虛,久坐久立,或飲食不節,或過食辛辣,導致臟腑功能失調,風濕燥熱下迫大腸,瘀阻魄門,瘀血濁氣結滯不散,筋脈懈縱而成[9]。潘賀等[10]認為,本病的病因病機為濕熱之邪下注魄門,脈絡受損,氣血運行不暢所致,內痔主要分為風傷腸絡、濕熱下注、氣滯血瘀、脾虛氣陷四型。肝硬化患者臟腑虛弱,肝失疏泄,氣機阻滯,氣血運行不暢,致氣滯血瘀。根據肝硬化患者內痔的形成及發展機制,符合中醫氣滯血瘀型,治法當清熱利濕、祛風活血止血,故臨床選方止痛如神湯。
止痛如神湯出自《外科啟玄》,方中秦艽、防風祛風除濕;桃仁、當歸活血散瘀行滯、潤燥通便,《醫學啟源》曰“當歸,氣溫味甘,能和血補血,尾破血,身和血”;蒼術、黃柏健脾清熱燥濕,《神農本草經》言“黃柏……主五臟、胃腸中結熱,黃疸,腸痔”;澤瀉、檳榔行氣導滯,泄熱通便;大黃、皂角刺清熱通便,祛瘀通絡,《神農本草經》載“大黃……下瘀血,血閉寒熱,破癥瘕積聚”;另加地榆、槐花涼血止血,《藥品化義》載“槐花味甘……主清腸紅下血,痔瘡腫痛,臟毒淋瀝,此涼血之功能獨在大腸也”。全方共奏祛風清熱、行氣利濕、潤腸通便、活血散結止血之功。白亞偉[11]認為止痛如神湯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作用,還可促進局部血液微循環,顯著改善內痔急性發作患者臨床癥狀。聞永等[12]認為,止痛如神湯能顯著改善便血、疼痛癥狀,同時可以縮小腫脹痔體積。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止痛如神湯各成分有抑菌、抗炎、調節免疫、止血和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等作用[13]。
綜上所述,止痛如神湯加味口服治療肝硬化內痔出血療效確切,且臨床應用方便,患者依從性高;服用后暫未發現明顯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組方藥物易于獲得,費用較低,患者經濟負擔小,故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但本研究樣本量小,且缺乏后期長期回訪,可能存在治療后近期或遠期復發可能,故需要進一步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