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迪 張 湛
(浙江高專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 寧波 315000)
寧波大紅鷹學院象山影視學院工程位于象山縣大目灣新城,距離象山影視城約17 公里。用地面積約23 萬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積12 萬平方米。建成后將成為培養優秀影視專業人才的基地,與象山影視城形成軟硬件的互補,同時校園本身也將成為未來大目灣新城的城市特色建筑群和景觀公園,面向公眾開放,引發大眾對電影藝術的關注,同時也作為獨具特色的一組建筑群嵌入城市旅游產業中。
不同的建筑應該有不同的特性,這種特性中具有一種特殊而自然的本質。本次設計如何塑造影視學院的特性,如何將電影的語言融合在建筑設計中,創造一個空間可以將藝術的力量完全釋放,將一直貫穿整個創作過程;希望在建筑群組建成后,場所空間也是承載校園生活的膠片,將一分一秒的現在定格成一枚枚靜美的膠片存儲在回憶里。
復雜的功能和高效、多元的規劃布局需求。通過對各個實用功能的體
量及其聯系進行梳理,大致將校園內建筑分為五大功能區:教學培訓區、生活服務區、體育運動區、劇院觀演區、產業園區。規劃中,以圓弧形的構圖隱喻膠片盤的形態,將不同功能區放置于大大小小的圓弧形用地內,仿佛在校園中轉動不息的時光膠片。公共景觀空間在不同功能區邊界間流動,承載著校園的步行交通、公共活動和公眾參觀流線。
教學培訓區是功能格局的核心,與其他四大區形成緊密的聯系。生活區與運動區及景觀公園毗鄰,形成良好互動。而劇院區臨近主次出入口,方便對外開放。產業園區布置在基地西南側沿路,便于對外開放又與教學實踐區聯系緊密。
五大功能區中,以教學培訓區和生活服務區體量最龐大,功能構成也較復雜。首先,教學培訓區綜合了教學實踐用房、圖書館、培訓中心以及行政辦公等功能性質,是整個校園的功能核心。進一步優化體量,將普通教室放置于柱網規則的教學樓中,并與基地長軸走向一致,順應城市空間。而培訓及行政辦公共同組成一棟標志性高層建筑,統領整個校園空間。圖書館與教學實踐用房放在一個圓弧構圖中,位于該區北側,具有相對獨立的使用環境。其次,生活服務區包含宿舍、食堂以及學生活動中心等功能,位于基地北側教學培訓區后方,空間格局相對隱蔽又與教學區聯系緊密。宿舍的朝向與基地長軸平行,滿足宿舍走廊兩側房間的日照需求,同時與城市道路也形成協調的空間關系。宿舍之間相互錯動,與食堂圍合出生活區的內廣場,作為學生生活交流的場所。生活區西南的景觀區里布置了各種運動場地, 作為師生生活休閑運動的場地。
布置于基地北側的運動區和劇院區貼臨城市道路,富有特色的建筑造型塑造出豐富的城市界面。運動場以及劇院廣場、停車場等廣闊的空間作為學校面向城市的前景,烘托出教學區標志建筑的焦點體量感。
產業園區主要以沿街辦公建筑和預留攝影棚用地組成,沿街辦公可以豐富沿麗灣路城市界面,也有內部道路與校區聯結,成為學生將所學轉為所用的實踐場地,打造出影視專業的“包豪斯”。
方案呈現“雙軸、雙院、雙片區一園林”的空間結構。主軸線起始于麗灣路主入口貫穿教學培訓區與生活服務區,串聯起校園內部的六個主要場所,形成校園中主要的空間序列。主軸線以校園前廣場為“引子”,形成校門形象的展示空間。進入校門后是功能性節點廣場,起分流的作用,西南側去往產業園區,東北側往停車場與培訓和劇院區。繼續前行進入到主軸上的第三個場所——教學廣場前區。作為行政辦公與實踐教室的入口廣場,教學廣場前區主要以景觀草坪和景觀樹構成軸線序列,成為軸線“高潮”的前奏。教學廣場的中心區則是整個軸線的“高潮”,廣場中心設置了圓形的表演藝術中心和綜合展廳結合的景觀建筑,建筑四周繞水,形成極富表現力的場景構圖,從圓形玻璃幕墻中隱約可映射出關于影視藝術的展覽,是整個校園藝術展示和交流的殿堂。越過教學廣場中心則進入教學區與生活區的過渡景觀帶,到達生活服務區廣場,是整個軸線序列的結尾,以秀麗的山景做背景,令人心曠神怡。

項目基地面朝深藍色背景的大海與藍天,背靠深綠色背景的山丘,在自然環境環抱中,建筑以白色仿石涂料為基底,顯得輕快潔凈。白色的主色調中加入取景窗的深紅色,作為點睛之筆。教學實踐的架空區及主題景觀區采用深灰色混凝土材質,襯托紅色,仿佛劇院中的紅黑背景,映襯加強影視元素的視覺感受。以電影膠片的構圖特征為主要立面開窗元素,給人聯想的空間。錯落有致的方窗具有較強的韻律性,凸顯建筑群體的氣勢。
建筑側立面和構筑物上以攝影機取景口為立面造型基礎,并以深紅色凸顯,仿佛一個個面向周邊美景的取景器,又像是舞臺上深紅色的帷幕被拉開,將影視文化的元素特征進行鮮明的表達。

主題景觀廊由一面4.2 米高的景墻形成邊界,與場景公園相隔。并于景墻上設置大小不一的取景窗口,形成“步移景異”的空間效果。影視藝術本身也是時空的光影藝術,在此與建筑的時空藝術相呼應,達到共鳴。次景觀廊頂部從教學區的屋面直伸出景觀棧橋能一覽場景公園的全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觀察視角。景墻底部設置影視簽名展示牌,可以留下優秀學子的記憶,仿佛校園內的星光大道。
間質景觀帶作為不同功能區間的公共景觀帶滲透于各區之間,既提供了公共的步行交通,又結合不同的景觀環境形成一條流動的景觀間質帶,是校園內的開放景觀空間。
場景公園布置在基地西南側,在公園中配置不同的植物及環境,形成極富特色的攝影取景場所,并設置四處可以臨時搭建場景的取景場地,作為拍攝校園劇等小型影視劇作的場所。
希望通過這次設計,將寧波大紅鷹學院象山影視學院打造成一所開放多元的先進影視學院,一所具有影視藝術元素特征的個性鮮明的學院,一所坐落在象山海邊美輪美奐的現代影視藝術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