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時光之尺,刻寫下振興圖景里腳步堅實、從容遠涉的前行坐標。
中國愿景中的小康元年、“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國企改革全面落地的關鍵之年,皆因一幕幕克難奮進的脫貧攻堅而別開生面。當前,黑龍江省20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8個省貧縣全部脫貧摘帽,98%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我省脫貧攻堅已擁有決戰決勝的有利戰略態勢。然而面對戰“疫”戰“貧”的雙重任務,劃時代的“節點沖刺”,“越到最后越要緊繃這根弦,不能停頓、不能大意、不能放松”,更需咬定目標、盡銳出戰,精準施策、集中攻堅,一鼓作氣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啃下“硬骨頭”,步步為營不停頓。穩脫貧、奔小康,不是“數字游戲”,而是實實在在的目標。把好精準脫貧質量關,才能確保脫貧成效無“水分”,必須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找準每一塊“硬骨頭”的突破口,焦點不散、靶心不變,切實增強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要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將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相統籌,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實現“造血”與“輸血”協同,千方百計幫貧困群眾找“飯碗”、造“飯碗”,確保黑龍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提高“免疫力”,鞏固成果不放松。脫貧攻堅是一場持久戰,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鞏固脫貧成果不能馬上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要嚴格落實過渡期內“四不摘”的要求,現有幫扶政策不能急剎車,讓脫貧的腳步“穩”一下,提高脫貧“免疫力”,防止“飽而復饑、暖而復寒”的返貧“病毒”滋生繁衍,確保貧困地區摘帽之后不“感冒”。要持之以恒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建立長短結合、標本兼治的體制機制,形成脫貧與振興雙輪驅動,推動工作重心由注重脫貧向脫貧和鞏固提升并重。
用足“繡花功”,鉚足干勁不懈怠。脫貧攻堅是干出來的,能否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直接影響脫貧進展和成效。全省黨員干部唯有拿出“愚公志”、下足“繡花功”,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加大沖刺力,跑出“加速度,才能兌現“一個都不能少,一個都不能掉隊”的莊嚴承諾。打硬仗必須有硬作風,要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貫穿脫貧攻堅全過程,克服不在狀態、消極厭戰、急躁畏難等問題,切實抓好脫貧攻堅考核監督評估和作風專項治理工作,堅決防止“數字式脫貧”“突擊式脫貧”,確保脫貧攻堅收官精彩。
疫情防控是特殊考驗,脫貧攻堅是時代使命。越到決勝時刻,越要響鼓重錘。我們扎根于這片黑土地,無畏一切考驗的淬煉;我們穿行在歷史的經緯,感受日日生長的蓬勃力量,迎著光,不停步,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