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求是》雜志2020年第5期發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文章圍繞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這一總體要求和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這一長遠目標展開。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篇重要文章為各級黨委和政府依法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和聚焦五大重點問題發力提供了思想指導和行動指南。
一、堅持依法防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依法防控,要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從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發力,切實推進依法防控、科學防控、聯防聯控。要完善疫情防控相關立法,加強配套制度建設,完善處罰程序,強化公共安全保障,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項重大任務?!?019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匯編》,系統整理了我國當前生物安全領域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按照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傳染病防控、基因工程和轉基因、食品安全、生物制品、人類遺傳資源與生物資源保護、倫理管理、兩用物項和技術管控、動植物檢疫、出入境檢驗檢疫、突發安全事件等12個領域進行了分類,總計80余項?,F階段,我國疫情防控的主要法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等。主要行政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實施辦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近日,由中央依法治國辦、中央政法委等六部門聯合發布“兩高兩部”制定的《關于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細化了相關法律解釋。這些法律、法規和規定為依法構建新型生物威脅防御體系,健全重大傳染病應急防控體系,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體系提供了堅實的制度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全面依法履行職責,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水平”。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各級黨委和政府始終堅持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依法加強源頭治理、系統綜合性治理,始終堅持防控結合,做好隱患排查、風險化解,加強法治保障。各級行政執法部門嚴格貫徹依法防控、依法處罰要求。執法部門對涉及暴力傷害醫務人員的違法行為,各類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價格的違法行為,制假售假、造謠傳謠等破壞疫情防控的違法行為,及時依法予以嚴厲打擊。
二、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要做好五個方面重點工作:一是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評估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盡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二是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堅決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常備不懈,將預防關口前移,避免小病釀成大疫。強化風險意識,完善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三是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健全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領導指揮體系。健全科學研究、疾病控制、臨床治療的有效協同機制,完善突發重特大疫情防控規范和應急救治管理辦法。健全優化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機制。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四是健全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健全應急醫療救助機制,在突發疫情等緊急情況時,確保醫療機構先救治、后收費,并完善醫保異地即時結算制度。探索建立特殊群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統籌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使用,實現公共衛生服務和醫療服務有效銜接。五是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把應急物資保障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盡快健全相關工作機制和應急預案。優化重要應急物資產能保障和區域布局,做到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健全國家儲備體系。建立國家統一的應急物資采購供應體系,推動應急物資供應保障網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抗“疫”工作。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對完善我國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作出重要部署,要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從體制機制上創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舉措,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2020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再次對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作出部署。隨后,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發表題為《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 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文章,從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把握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總體要求;增強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的行動自覺等方面系統闡釋了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等公眾關心的問題。
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必須強化制度建設這條主線,這也是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盡快推動出臺生物安全法,加快構建國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2019年,國家層面正式啟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草案)》的立法進程。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生物安全法(草案)》進行了初審,其總體要求是維護國家生物安全,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主要任務是保護生物資源、促進生物技術健康發展、防范生物威脅。根據草案,該法的適用分為八類,即防控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動植物疫情,研究、開發、應用生物技術,保障實驗室生物安全,保障我國生物資源和人類遺傳資源的安全,防范外來物種入侵與保護生物多樣性,應對微生物耐藥,防范生物恐怖襲擊,防御生物武器威脅。除此以外,我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將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立法機關將推動《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修訂,積極配合“生物安全”立法的實施。目前,我國與生物安全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傳染病防治法》《檢驗檢疫法》《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以及《海關法》及其實施細則、《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及其實施條例等。隨著《生物安全法》出臺步伐的加快,我國生物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制度保障體系建構目標一定能夠如期實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在疫情防控過程中,“確診患者同乘查詢”“定制防疫地圖”“發熱門診分布地圖”等智慧防疫方式方法層出不窮,浙江的“一圖一碼一指數”、山東的疫情可視化大數據分析、廈門的“疫情監測溯源大數據平臺”“交通大數據溯源”“公安大數據定位”等數字技術手段為決策部門疫情處置和防控提供了科學依據。
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要運用系統思維、注重協同配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優化國家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建設,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完善重大疫情防控體制機制,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涉及法治、防控、救治、保險、救助、應急管理等方方面面,頭緒多、任務重,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實踐中要更加注重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搞好配套銜接,進一步增強制度合力,讓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更好發揮作用,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政治和法律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責任編輯/張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