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雞西市委員會理論學習中心組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全面部署,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強烈的歷史擔當,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及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中共雞西市委始終堅持把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結合市情實際,加快推進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切實推動全會精神在雞西落地生根、見到實效。
堅持優化產業結構,夯實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根基。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雞西市把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一產抓融合,優結構、壯龍頭、樹品牌;二產抓提升,擴增量、優存量、提質量;三產抓拓展,強旅貿、育“四新”、活市場,推動三次產業優化升級、協同發展,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深入實施“1+6”工業強市發展規劃,大力推進“十百千”工程,全力打造十億級骨干企業群體、百億級支柱產業和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著力做大做強石墨新材料、新型能源化工、綠色食品生產加工、生物醫藥制造四大主導產業,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切實增強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在招大引強上下功夫,在立市、立縣(市、區)大項目上求突破,在產業招商、園區招商、以商招商上求實效,努力引進一批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大企業、好項目。重點推進唯大石墨烯產業園、北汽普萊德鋰電負極材料及石墨深加工、30萬噸玉米燃料乙醇、哈工2萬噸球形石墨、珍愛紫蘇蛋白粉蛋白肽、珍寶島藥業三期和中藥飲片等一批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建設,不斷提升項目對產業發展的牽動力。
堅持全面改革創新,激發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活力。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具有堅持改革創新、與時俱進,善于自我完善、自我發展,使社會始終充滿生機活力的顯著優勢。雞西市堅持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認真做好中央和省委改革政策的承接落實,圍繞全市發展的重大問題、群眾關注的突出問題,實施一批重要改革事項,落實改革責任,細化改革舉措,提升改革效能,推動改革實現更大突破。圍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貫徹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加大“破、立、降”力度,不斷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圍繞加快經濟體制改革,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新成效。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加快構建產業技術支撐體系、創新能力提升體系、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激發全社會創新創造活力。大力實施新一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農業科技園區建設,著力培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努力形成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產業體系和發展模式。
堅持優化營商環境,構筑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優勢。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雞西市深入貫徹落實《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著力打造寬松優惠的政策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大力優化政務環境,推進并聯審批、“最多跑一次”等改革,進一步減少辦照數量,精簡審批手續,壓縮企業開辦時間,降低企業成本,讓企業家省時省力省錢省心。大力優化法治環境,堅持依法行政,深入推進綜合執法,解決好執行難問題,讓企業家放心經營、放手發展。大力優化市場環境,加強市場信用體系建設,嚴厲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著力解決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使企業引得進、留得住、發展好,為企業家平等使用生產要素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大力優化人才環境,為各類人才在雞西創業就業提供貼心服務、創造良好條件,同時發揮域內高校作用,為企業培養更多實用、緊缺人才。堅持聚焦問題、持續發力,著力整治營商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讓“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成為真實寫照。
堅持保障改善民生,共享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成果。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雞西市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切實讓人民群眾看到生活的變化、環境的改善、收入的增加,享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當前堅持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嚴管嚴控,毫不動搖抓實抓嚴抓細疫情防控工作,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著力做好公共衛生補短板工作,加強公共突發衛生事件應急反應體系建設,提升公共衛生應急管理水平和公共突發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全力打好脫貧攻堅戰,認真落實“五個一批”和“六個精準”要求,著力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不斷加大飲水安全、危房改造、醫療保障等重點工作的落實力度,切實做到脫真貧、真脫貧。切實抓好就業再就業,鼓勵多渠道、多方式就業,深入開展“五送”活動,扎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城鎮困難人員、企業轉崗人員等群體多渠道就業,努力保持就業形勢穩定。著力優化公共服務,加大社會保障力度,積極發展教育、醫療、文化等各項事業,增強公共產品供給能力。扎實做好安全穩定工作,持續推進“平安雞西”建設,創新社會治理方式,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切實做好信訪工作,抓好以煤礦生產為重點的各領域安全生產,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責任編輯/王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