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雷


己亥庚子相交之際,新冠肺炎來的猝不及防,讓人始料未及。面對肆虐無情的疫情,北安市委、市政府堅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超前謀劃、有力統籌、科學調度,各級黨員干部聞令而動、沖鋒在前,用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防控疫情的“鋼鐵長城”,確保48萬群眾安然無恙。在硬核管控的同時,高度重視輿論宣傳工作,宣傳戰線統一思想、凝聚力量,用鏡頭提振士氣、堅定信心,用筆尖劃破謠言、消弭恐慌。
勇敢逆向前行,直抵抗“疫”一線。面對疫情的乍然驚現,即將回家探親的新聞人選擇留下,提前請假的媒體人立刻銷假返崗。50余天、40余人堅守崗位,不分晝夜者有,全程無休者有,不能陪護病榻上至親者有。在一線卡點、在鄉鎮村屯、在定點醫院、在包保小區,他們肩扛鏡頭、手握話筒像戰士奮戰在戰“疫”一線。去戰斗,把畫面定格在一線黨旗上,讓百姓堅信我們一定能贏;去捕捉,把畫面定格在逆行者頭上的雪花,讓群眾收回即將踏出家門的腳步;去傳遞,把畫面定格在為民服務的暖心瞬間,記錄凝聚成眾志成城的共識。截至目前共推送報道3997條,中省市上級媒體共刊發稿件368條?!洞宕屙懫鸫罄?防疫宣傳送到家》《脫貧戶化身疫情防控“宣傳員”》《北安市雙管齊下打總攻:硬核管控有力度 暖心服務有溫度》《織密戰“疫”防控網 吹響復工“集結號”》《防疫春耕兩不誤 當好糧食安全“壓艙石”》《溫暖務工路》等一篇篇紀實稿件,一幀幀暖心畫面,被新華社、人民網、央廣網、中新社、黑龍江宣傳、省委奮斗雜志社、龍視新聞聯播、黑龍江日報、東北網、黑河宣傳等中省市主流媒體關注點贊,其中《最冷的日子,最暖的護送!》《他的風雪夜 你的平安夢》兩篇文章被新華社刊發,瀏覽量均突破百萬。瀏覽量突破百萬稿件累計達3篇,引起強烈反響,讓人們知道有一種“安”,叫北安。
積極主動發聲,真言終結謠言。面對陌生的疫情,公眾對信息的需求非常迫切。北安市委宣傳部主動發聲,回應關切,及時發布官方準確信息,讓謠言無處遁藏;傳播權威防疫科普知識,讓“祖傳土方”銷聲匿跡;開辟心理驛站,讓消極情緒得以疏導。全面、權威、及時的科學宣傳和知識普及,使輿論宣傳工作變成了社會的“減壓閥”和“加壓器”,釋放了人們的恐慌情緒,提升了自我防護的能力和意識,自疫情發生以來,官方發布平臺關注人數增長110%。
宣傳不留死角,覆蓋千家萬戶。北安市充分發揮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融合優勢,形成了微信、今日頭條、央視頻、電視、網站、廣播、條幅、LED屏等多渠道、全覆蓋的宣傳矩陣。農村留守老人居多,是疫情防控的宣傳死角。市委宣傳部及時進行遠程調研,開展針對性宣傳,從大年初一便開始利用“村村響”大喇叭、電視游字等進行防疫宣傳,讓農民坐在炕頭上不僅能“聽到聲”,還能“見到影”,切實打通疫情防控宣傳“最后一公里”。在市內社區小喇叭、移動廣播車......種種宣傳手段,讓防疫宣傳家喻戶曉、人盡皆知。
細雨潤物無聲,文化凝聚力量。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文化凝聚起了眾志成城的抗疫力量。北安市文藝部門和媒體強強聯手推出“戰疫 北安文藝志愿者在行動”專欄,推送本土文藝志愿者原創的沙畫、木雕、連環畫、剪紙、歌曲、快板、詩歌等作品157件。被新華社、中新社、省委奮斗雜志社、黑河宣傳等中省市主流媒體刊發作品100余件。這些文藝作品就像飽蘸墨汁的筆,書寫了北安抗疫路上最美的詩行,振奮著堅守“疫”線逆行者的士氣,也匯聚了全民攜手抗疫的合力。宣傳文化部門推出“宅家大禮包”,包含適合居家運動的第九套廣播體操教程,用手機就可以上的移動圖書館,利用Unity3D技術精心設計制作的網上電子博物館,以及利用手機微信群開展的線上免費群眾文化文藝輔導,現已有500多名文藝愛好者進群學習并開展了線上歌詠比賽,極大豐富了宅家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群眾積極樂觀地面對疫情。
春天已至,春花將開。北安宣傳輿論工作者面對疫情用專業和認真,在自己的領域深耕細作,匯聚起共抗疫情、共克時艱的磅礴偉力。待到春色滿園,我們將再次與時代同行,謳歌家鄉、贊美人民!
(作者系中共北安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本文圖片由北安融媒體中心提供)
責任編輯/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