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君 程淑芬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僅對全省各級黨委和政府強化公共衛生安全應急監管是一場大考,而且對黑龍江省產能有效供給也是一場大考。黑龍江省產能處于短板突出、優勢凸顯的狀態:一方面,平時并不起眼的口罩售罄、能夠生產制作的醫用防護服存量空白,使得本應該關鍵時刻能夠用得上、調得了、調得出的剛需醫用物資產能無法與龍江制造有效對接;另一方面,黑龍江省的高品質食品工業優勢進一步提檔升級,如2019年省委、省政府實施的“百千萬”工程、推進的“百大項目”建設中業已形成的玉米燃料乙醇產能,基于全產業鏈考慮,實現了食品、健康、醫藥的產品線貫通、工藝線共享、技術標準一致,確保產品上下游產業鏈能互動、配套保障供應鏈能供給。黑龍江省產業優化升級,要以實現對國家戰略安全堅強支撐為目標,不但要符合當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也要適應未來健康中國建設和維護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和生物安全等國家安全要求。
戰略思考一:基于公共衛生安全角度,既要依據國家醫用資源動員響應需求,打通龍江制造業中通用物資與醫用物資產能的通道,也要根據民眾健康需求解決好產能規?;l展與用工安全可靠性問題。產業結構偏重是黑龍江省經濟結構短板,不僅是重化比重大的問題,也包括產業鏈過短、供求匹配不充分、要素保障斷檔等突出問題,還包括制造業之間跨界融合度不高、線上線下產能集成能力不夠、規?;a能成本無法分攤、中小微企業活躍度不夠等突出矛盾。這是本次疫情防控暴露出來的短板、漏洞、弱項。健康中國建設越深化,疫情防控要求就越不能放松,需要將這一新要求作為黑龍江省產能優化升級的約束條件,常態化地落實落地。一是強化全省產能供求彈性化的全產業鏈流程再造。不僅面向國家公共衛生安全,更要面向國家戰略安全的各類需求清單,基于存量產能實現迅速轉產轉業;不僅立足已有的市場需求優勢提供優質產品或服務,更要結合新的消費時尚,以優質的供給創造新需求。二是強化全省產能規?;\作的組織流程再造。產能是區域產業組織大小共生的結果。疫情防控強化人員隔離或相對疏密的新要求,形成了維系隔離作業工作的新范式,對生產依靠人聚堆、市場依靠人海戰術的黑龍江省產能運作提出了巨大挑戰。這就需要睿智的領導者、聰明的企業家、卓越的科學家、精細的工程師,勇敢地承擔起龍江產業組織的流程再造新的歷史重任,充分利用智能為產能提質增效賦能,運用網絡平臺和5G場景技術等,有效分拆“人扎堆”的傳統組織作業方式,做到線下面對面減人、線上不見面虛擬聚人,把機器“換人”與智能“增人”相結合,把流水線人員崗位分流與生產制造服務化的擴崗增人相統一,實現骨干龍頭企業做強做優、中小微企業抱團取暖,提高作業組織對吸納與分流人員的包容性與平衡性。
戰略思考二:基于創新驅動角度,既要為優勢產業的產業優化升級賦能,也要讓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新的戰略增長極。加速新舊動能轉化既是新時代東北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也是黑龍江省產能優化升級以適應更多供求環境新變化新要求的戰略舉措。一是扎實做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黑龍江省著力優化產業結構的“三篇大文章”,堅持加減乘除并用,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實施好創新驅動戰略,加強黑龍江省產能的創新能力建設,強化創新鏈和產業鏈、創新鏈和服務鏈、創新鏈和資金鏈的對接,讓創新驅動在產能現代化建設上發揮引領作用。二是充分利用黑龍江省自然稟賦、科研條件、產業基礎和人力資本支撐等,推動先進制造業、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成為優勢產能中最具市場競爭力、最能帶動區域繁榮發展的戰略增長極,為解決“油煤木”傳統主導產業集中負向拉動提供新的動力接續。三是依靠互聯網等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加速推進科技服務、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會展經濟、城市CBD商圈經濟等成為新消費熱點和拉動就業的支撐點。
戰略思考三:基于滿足市場新需求角度,引導和組織力量,既要精準對接新需求,又要盡快形成優質高水平的新產能。要充分利用此次疫情防控要求帶來的新供求戰略窗口,引導和組織力量細化三類市場的訂單對接,加速開發三類新時尚的市場空間。一是細化國家戰略安全的政策市場、健康消費的剛需市場、時尚多樣的個性化市場,充分利用黑龍江省的“5+1”國家戰略安全可轉化的新經濟優勢,聚焦各類國家戰略儲備制度新需求變化,在國家國防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產業安全和生物安全的國家戰略儲備需求框架內,將國家政策市場的清單與訂單抓到手里,在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中向國家提報可靠的龍江戰略儲備合同履約任務書;聚焦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充分利用黑土地的高品質現代農業產能開辟廣闊的新興消費市場,特別是主食剛需、奶瓶子剛需、健康食品剛需的常態化訂單;抓住“90后”和“00后”的新時代消費者主體階層引發的消費理念變化,以“北國好風光盡在黑龍江”的旅游、康養、休閑等新需求,將個性化海量的市場終端客戶充分挖掘出來。二是加速形成符合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新產能。比如,貫通龍江制造全產業鏈的跨界通路,形成具有柔性化特點、實現供求精準對接為特征的萬能生產體系,進一步彰顯龍江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魅力;推動制造業服務化登臺階上水平和口罩等健康產品的本地化市場占領;實現公共私人活動空間疫情監測、消毒服務、空氣凈化及生活工作空間細菌滅殺等的新業態普及和線上個性化服務市場開辟等。
(作者李清君系黑龍江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一級調研員;程淑芬系黑龍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干部學校教師)
責任編輯/杜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