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丹丹

當前,舉國上下共同抗擊疫情。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精神,各地、各部門密集出臺相關政策,切實擔負起防疫抗疫的重任。特別是為避免人口大規模流動和聚集,實施了居家隔離、延長春節假期等有效防控措施,但這也給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的中小微企業主和個體經營戶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為在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保障企業正常經營秩序、減輕企業負擔,中央和地方多項有針對性的政策陸續出臺。2月1日,人民銀行、財政部、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等五部委聯合出臺政策,推出的30條措施在扶持實體經濟方面包括信貸支持,資本市場支持,受疫情影響較大地區、行業和企業定向扶持三個方面。各地也緊急印發相關意見,強化金融支持,為企業扶危解難。受疫情影響,黑龍江省的中小微企業發展同樣遇到諸多困難,針對這一狀況,結合貫徹落實國家新近發布的有關政策措施和黑龍江省實際,省政府出臺14條政策,在企業財稅政策支持、穩定企業職工隊伍、加大融資支持力度、幫助企業穩定生產、減輕企業生產經營負擔五個方面,積極幫助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為減輕疫情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還需我們科學判斷、精準施策。要堅持政府引導,財政、稅收、金融等多措并舉,守住經濟增長底線。經濟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既要全力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更要避免經濟出現大的波動。相關部門應多傾聽中小微企業呼聲,想方設法、因地制宜為企業排憂解難。在針對有關行業和相關中小微企業出臺稅費減免、政府補貼、財政貼息、金融救助等政策的同時,積極引導企業勇于創新,戰勝疫情負面影響,贏得持續發展。
一是積極推動中小微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為有效阻擊疫情發展,一些中小微企業被迫停產,但工資、利息等剛性成本仍須支出。延遲復工也給中小微企業帶來較大影響,相當一部分餐飲、交通、旅游、零售、制造等領域的中小微企業經營舉步維艱。眾所周知,民營企業吸納了90%以上的新增就業,而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中小微企業的生死存亡,不僅關乎地方經濟的整體活力,也關乎就業保障和產業安全。各地應組織企業有序、安全進行復工復產,逐步恢復正常的公共服務,讓經濟運轉起來,使企業有自救和自我成長的條件,這是中小微企業最切實的需求。要采取有力措施盡快恢復物資供應,在保障群眾生活需要的同時保證企業供應鏈的有效運轉;要推動相關部門對疫情期間中小微企業用電、用水、用氣事項延緩繳費,實行“欠費不停供”;要充分發揮數字和虛擬世界的接觸、合作和流轉功能,將現實的各類資源有效組合運用起來,幫助企業創造收入、減少損失。
二是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財政扶持力度。財政扶持對于幫助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增強企業發展信心非常重要。一方面要做好加法,對防控物資保障的重點企業加大資金支持,實施專項再貸款與財政貼息,支持恢復產能、擴大產能,全力保障物資的供給;對面臨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實施援企穩崗政策,返回社保繳納金,增加培訓補貼;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政府采購力度,并要求政府一律現金即時支付,保證參與政府項目、疫情應對的中小微企業及時獲得現金收入。另一方面要做好減法,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延長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期限,因為城鎮土地使用稅是按照占地面積繳納,房產稅是按照房產原值繳納,一般情況下制造業占地比較大,這無疑能為企業大大減輕負擔,節約現金流。同時,推動租金減免、緩繳社保費、降低生產要素成本等措施盡快落地見效。加減并重,多措并舉,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對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扶持作用。
三是切實加強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扶持。此次疫情對中小微企業而言,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策略上都沒有做好準備,尤其是現金儲備不足問題十分突出。在目前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一些中小微企業的現金流有可能斷裂。因此,金融扶持政策變得至關重要。當然,扶持的方向不是讓所有的企業活下來,而是讓那些有發展前景的好企業活下來。要盡快開發疫情期間適合中小微企業的融資產品,增加資金供給;適當下調貸款利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延長信用貸款期限,對到期還款困難的企業予以展期或續貸;政府性融資擔保公司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開辟綠色通道,幫助企業盡快獲得貸款。
四是引導中小微企業關注自身核心競爭力。疫情會加速和放大企業過去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這迫使企業必須將關注的重點放在增強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上。企業的技術和產品如果真正有市場、有需求,那么做到早部署、早安排,就能在疫情結束后的市場反彈期獲益。因此,此次疫情為中小微企業敲響了警鐘,使企業意識到發展必須要轉型升級,走專精特新的發展道路,加大對創新研發的投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各行業要加快引入新一代信息技術,構建產業互聯網,促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升線上業務滲透率。如運用電子商務技術對傳統農業、制造業、服務業中小微企業進行互聯網化改造,拓展移動營銷渠道,優化業務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加強產品質量管控,提升售后服務效率;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提高企業運營與管理效率。
(作者系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決策咨詢部副教授)
責任編輯/杜金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