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
【基本案情】
趙某友系A市B區三合村村民,1996年其申請建設房屋,在取得規劃、土地部門批準頒發的建房用地許可證后,建設平房及二層樓房各一棟。2011年10月,B區政府對趙某友房屋所在地段進行征收,在進行入戶調查時,趙某友提供了B區規劃管理所印發的工程建設許可證、土地管理局城市規劃區內個人建房用地驗收單及收費票據等材料。因對趙某友提供手續無法確認,為了推進征收工作,經與其協商,B區政府先對所有需安置的補償項目進行登記,雙方確認無誤后先行對房屋實施了拆扒。房屋拆扒后,B區政府多次協調規劃、土地部門對趙某友提供的相關手續給予確認,但相關部門一直未出具準確的答復意見。后B區政府與趙某友暫時比照有證房屋于2014年1月3日簽訂了補償協議,但一直未履行。故趙某友提起本案訴訟,要求B區政府履行房屋征收補償協議。
【裁判結果】
本案是關于雙方簽訂的房屋安置補償協議是否應當履行的問題。從行政法的角度看,是否給予安置房的福利屬于地方政府的行政裁量,該裁量是向公民賦予權利而不是增加負擔,而對賦權性行政行為應基于信賴利益、誠信政府等角度權衡,當行政約定與行政規定相矛盾時,應優先選擇行政約定。B區政府與趙某友簽訂的房屋安置補償協議約定給趙某友安置1056平方米,并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B區政府認為協議效力存在問題,應當依照法定程序作出處理。B區政府在與趙某友簽訂征收補償協議并且將趙某友的房屋拆除的情況下,仍不能提供認定趙某友提供的規劃、土地部門批準頒發的建房用地許可證無效的證據,其拒絕履行協議約定義務,有悖依法行政要求。B區政府應按照建設誠信政府之要求守信踐諾,履行協議約定的安置補償義務。故判決責令B區政府繼續履行房屋征收補償協議。
【典型意義】
誠實信用原則不僅是契約法中的“帝王條款”,也是行政協議各方當事人應當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在行政協議的訂立和履行過程中,基于保護公共利益需要,賦予行政主體有解除和變更行政協議的相應優益權固然必要,但行政主體不能濫用優益權。行使優益權既不得與法律、法規相違背,也不能與誠實信用原則相抵觸。行政機關只有在行政協議訂立后出現了由于實現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標的需要或者法律政策的重大調整,必須變更或者解除時,才能行使單方變更、解除行政協議權,由此造成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損失的,亦應依法予以補償。本案中,B區政府在不存在上述特定情形的情況下,拒絕履行協議約定義務,有悖依法行政及構建誠信政府要求,亦違反政府信賴利益保護原則。
責任編輯/胡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