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龍德


惟變所出,萬變不從。隨著“鉆石”、“至尊”和“紅寶石”等系列“公主”號郵輪發現旅客確診,以及其它運營品牌旗下郵輪被拒上岸,“郵輪成為病毒傳播機”的說法一時甚囂塵上。人們談郵輪色變,郵輪旅游遭受前所未有重創,郵輪公司經營效益斷崖式下跌。意大利等國更是直接把郵輪改造為醫院,用來收治病毒患者。在疫情不斷擴大情況下,郵輪產業能否最終逃過此劫已成為了當下一個熱點話題,而此次暴露的包括應急技術、內裝結構、配套設施、監管機制等各種滯后問題,則宣示未來郵輪產業革新不可避免。那么,郵輪運營在疫情后又可能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傳播恐慌引來行業停擺
這次疫情對郵輪業的打擊可以說是史無前例,郵輪業也是航運船舶業中受損最大的領域。1月20日,嘉年華集團“鉆石公主”號從日本橫濱出發開啟15天航程,結果造成712個確診病例,由此拉開了郵輪病例的序幕。隨后,同是嘉年華旗下郵輪“至尊公主”號、“紅寶石公主”號又分別發現病例103人、620人?!肮鳌碧栂盗朽]輪也被戲稱為病毒溫床,人人避而遠之。
其實,受傷的郵輪又何止3艘?隨著世界疫情不斷惡化,郵輪上發生的傳染事件越來越多曝光。如荷美郵輪公司“贊丹”號、云頂香港集團“世界夢”號、澳大利亞極光探險公司探險郵輪“閣默號”、英國郵輪公司“Braemar”號……均出現了確診。此外,“威士特丹”號、“傳奇”號、“愛達維塔”號、“諾唯真翡翠” 號等豪華郵輪也遭遇了被拒靠港漂浮大海的驚心動魄經歷。
日前,國際郵輪協會宣布其成員公司從3月14日開始暫停往返美國靠港的全部郵輪運營。這是全球郵輪行業在和平時期的首次全線停航,也標志著全球郵輪運營全面停擺。國際郵輪協會有成員60家,包括地中海、歌詩達、皇家加勒比、嘉年華、途易集團、阿依達等世界知名郵輪公司共277艘郵輪,占全球95%市場份額。疫情對郵輪企業除了經濟重創和不確定持續損失外,還有對市場信心的重擊,使投資者陷入恐慌。皇家加勒比郵輪亞洲區主席劉淄楠表示,疫情帶來的最大影響并不表現在經營損失上,而是表現在消費者對郵輪出游信心的大幅降低上。據統計,從今年1月1日至3月20日,美股三大郵輪巨頭嘉年華、皇家加勒比和挪威郵輪的股價跌幅分別為76.11%、81.99%和85.07%,市值蒸發總和超過500億美元。還有專家認為,即使疫情緩解、禁令取消后,郵輪產業遭受的沖擊也不會短期內恢復,甚至三年內恐怕都很難翻身。
疾病傳播防控上的軟肋
對于郵輪大面積感染,人們肯定會感到疑惑和好奇。這其實跟郵輪的結構設計和運營特點密切相關。郵輪作為一種人員高聚集和密封閉場所,在防控疫情方面的軟肋是顯而易見的。新冠肺炎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游客大量聚集是郵輪爆發疫情的主要原因,所以船上使用空間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為了給旅客提供舒適的海上旅游環境,郵輪上每一個艙室設計都是密閉的。雖然郵輪通風系統具有嚴格標準,客房空調基本實現單獨調控功能,具有較高安全性,但病毒在郵輪上蔓延后,公眾仍將矛頭指向其空調系統。由于公共區域的空調系統大多采用區域中央空調方式設計和布置,艙室內部通過中央空調調節通風,由于是內循環系統這種方式不能完全隔離空氣傳播病毒,病原體可通過空調系統轉移至同區域的其它艙室,加之空氣濾清器對傳染病毒不能殺菌,這就為人流密集的郵輪加速病毒傳播提供了條件。
對此,廣州碧洋船舶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啟武表示,郵輪整個通風系統是相通的,完全沒有物理隔離,如果有病例未能及早撤下船來隔離,就會引發嚴重的疫情傳播。中遠海運集團胡月祥船長也認為,在郵輪密閉空間里,理論上人人都是疑似病毒感染者。由于艙室沒有通風窗口,在閉塞的環境中,人的不穩定情緒會造成潛在病毒攜帶者免疫力減弱,更容易產生不良后果。而復旦大學流行病學教授姜慶五則說,中央空調作為病毒擴散“推手”的說法有經驗可尋,郵輪空調系統亟待改進。
監管防控機制亟待升級
對比“鉆石公主”號和“歌詩達賽琳娜”號這兩艘郵輪的迥然不同境遇后會發現,郵輪安全性提高不僅取決于設備和布置,更在于日常管理和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而關鍵點是建立和執行應急措施。天津對“歌詩達賽琳娜”號的處置流程堪稱教科書式,全船無一人感染,24小時內處理險情化解危機。而“鉆石公主”號疫情如此慘重,完全是檢測效率低和整船隔離的結果,無疑是日本港口應對疫情的巨大敗筆。
接二連三的郵輪確診事件也給郵輪業敲響了警鐘:未來需要升級應急預案、應對策略,行業互助組織應探索升級相應規則,構建一套完整、科學、實用的國際郵輪傳染病疫情風險評估方法及程序,以有利于口岸衛生檢疫人員根據風險判定結果,采取不同措施有效應對相關傳染病疫情。這不僅包括登船后疫情防控措施,還應完善游客信息收集、行李托管安檢、登船辦理手續等監管制度。而最重要的則是,從應對公共衛生等突發事件出發,郵輪運營方和碼頭要建立一整套體現事先預防、事中控制、事后治理的規范機制。譬如:事先預防要嚴格優化游客健康填報程序,落實有效檢測制度;事中控制要快速篩查病患人員,并將患者盡快送至陸上隔離;事后治理要通過信息傳遞機制與當地政府保持聯系暢通,將患者移交岸上衛生機構進行治療。
上海港國際客運中心開發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徐玨慧呼吁郵輪產業各方要通力合作,在未來郵輪傳染病防控上形成強勁合力:郵輪碼頭應設置專業紅外線測溫裝置、隔離觀察室,對高度疑似病例進行排查。郵輪從業人員應參加防控和排查能力培訓。海關應配備有相應醫學背景或者獲得相應資質的人員。郵輪公司應配備更多傳染病方面的醫護人員。郵輪上要配備專用的醫用防護口罩和免洗消毒液,切實做好病毒防控工作。
完善郵輪技術和設施成可能
科技進步改變了全球疾病譜,交通工具的便捷加快了疾病的傳播,變異病毒傳染事件時有發生且間隔期越來越短,所以應對新發傳染病已成為人類防控疾病的新常態。隨著生活水平和精神享受需要不斷提高,郵輪作為一種高端出游交通工具,近年更是煥發了巨大生命力,人們十分喜愛選擇這種休閑方式。此次疫情暴露出然郵輪在自身構造、布置和技術及配套上存在不利于阻止傳染病傳播的缺陷,顯示了其改進和完善的必要性、迫切性。
首先,通過內裝技術和內部設置改進,以規避或減小郵輪上人流高密集帶來的傳染風險。郵輪是流動城市,餐廳、酒吧、籃球場、電影院、游泳池等各種娛樂服務設施一應俱全。而在布局設計和內部配置上如何更有效防止乘客聚集和近距離接觸造成的病毒傳播,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則是未來郵輪在內裝上應該有所突破和改進的選項。這對于我國豪華郵輪制造業也是一個啟示,即未來國產郵輪在自主設計建造上需作出哪些調整和提升去適應新趨勢。
其次,作為疾病傳播主要漏洞,郵輪上內循環空調系統的改變更新將成為大概率。雖然郵輪公共區域要實現空氣分離,在技術上還存在一定難度,但并非不可能,起碼醫院船和特種船就具備了這樣通風系統。其實,一些新造郵輪的客艙采用獨立新風智能分散式空調系統也初顯雛形。該系統對新風進行獨立集中處理,并由定風量閥單獨輸送至各房間,而回風則通過房間的分散式空調單元進行單獨處理,并且回風口設在房間內,這就保證了各房間回風互不相通,避免了病毒在各艙室間相互傳播。這樣的空調系統不但日后會在郵輪上大規模應用,而且按照此思路有望在公共區域打破舊有模式。
最后,出現傳染事故時必須有相應輔助設施快速應對,以避免疫情在運營郵輪上大面積蔓延?!般@石公主”號的慘劇就是因為擔心確診者送往陸上醫院存在感染風險,加之日本醫療設施緊缺而采取船上隔離所致。這也是日本最近提出建造醫院船計劃的主要原因,認為有了設施完備的醫院船加持,及時對患者進行海上隔離和治療,“鉆石公主”號將是另一番景象。未來,為了應付可能發生的大規模公共衛生疾病或突發事件,郵輪公司或郵輪母港國配備醫院船不僅很有可能,也很有必要。
如今,雖然郵輪業已全面進入“停擺”,但它在近兩百年發展歷程中多次經歷打擊和洗練而彌堅。這次新冠疫情同樣不可能將其推倒,只會使它在審時度勢的革新中迸發出更大光芒和活力。正如劉淄楠主席所說:我們依然對郵輪業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