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雪蓮



五彩斑斕的蝴蝶,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人們把它的樣子做成飾品、畫成花樣,裝點生活。然而,這種美麗又脆弱的生命,居然拯救了一座城市,說起來可能有點兒匪夷所思。但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就發生過這樣一件事,這是一個自然科學與軍事實戰完美結合的案例。而被蝴蝶拯救的城市則是列寧格勒,也就是今天的圣彼得堡。
軍事重鎮遭圍困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悍然對蘇聯展開全面進攻。1941年8月,幾十萬德軍將蘇聯的軍事重鎮列寧格勒團團圍住,揚言半月之內占領列寧格勒。在地面強攻遭到蘇軍頑強抵抗未能奏效的情況下,德軍決定轟炸列寧格勒的重要軍事目標,以摧毀這里的防御體系。
當時,德軍的軍裝采用的是用斑點和條紋式樣制成的三色迷彩,德軍的機場和坦克也都使用相應的顏色進行了偽裝。而蘇軍的軍裝色彩十分簡單——冬天是白色厚長袍裝,夏天則是綠色軍裝。而且,眾多的軍事目標暴露在外面,一覽無遺。
得知德軍的企圖后,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命令將軍們一定要想辦法研究出比德軍更好的偽裝手段。一位年輕的將軍向斯大林推薦了在列寧格勒大學昆蟲系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的施萬維奇教授,他多年來專門研究蝴蝶的保護色和偽裝手段,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驗。
接受了斯大林的指派后,施萬維奇教授立刻率領兩名畫家展開了“蝴蝶式防空迷彩偽裝”的設計工作。根據蝴蝶翅膀花紋的顏色與花草相似的特點,把“迷彩服”做成與自然景物一樣的色彩,這樣就能對軍事目標進行有效的偽裝了。
教授巧布“蝴蝶陣”
施萬維奇教授參照蝴蝶翅膀花紋的色彩和構圖,將保護、變形和仿造三種偽裝方法綜合起來,在活動目標上涂上同地形相似的多色巨大斑點“迷彩”,改變其外形顏色;在機場、炮兵陣地、雷達站、軍用倉庫等固定軍事重地則利用遮障進行偽裝,并在遮障上涂抹與背景相似的迷彩圖案。
施萬維奇教授的設計方案在蘇聯國家軍事會議上獲得批準,隨即被大規模投入使用。這套“蝴蝶式防空迷彩偽裝”為列寧格勒數百個軍事目標披上了神奇的“隱身衣”所有的軍事設施全部進行了偽裝,軍事裝備也被涂上了與自然界極為相似的色彩。從高空俯瞰,軍事目標與自然景物渾然一體,難辨真偽。
對于納粹分子急切想要炸掉的列寧墓,也依照施萬維奇教授的“蝴蝶偽裝原理”,在其附近用亞麻布景,偽造了一幢二層樓房,將列寧墓巧妙地掩飾了起來。
當幾百架滿載炸彈的德軍轟炸機呼嘯著飛臨列寧格勒上空時,飛行員們只看見一片花草與蝴蝶的海洋,原定的襲擊目標一個也找不到。德國飛行員難辨真假,根本判斷不出目標的準確位置。無奈之下,飛行員只好胡亂丟下一些炸彈后倉促返航,而列寧格勒的軍事基地卻安然無恙,為贏得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施萬維奇教授利用蝴蝶偽裝的原理,研究出了比德軍更高明的偽裝技術,為保衛列寧格勒立下了大功,也為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奠定了基礎。小小的蝴蝶“救”了列寧格勒的事情,被歷史學家和軍事學家記載了下來,作為二戰的經典戰例廣為流傳,對后來的戰爭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美麗的蝴蝶雖然不能像士兵那樣親歷戰爭現場,但它們卻給善于思考的人類帶來了嶄新的啟示,也為生物科學在軍事戰役中的廣泛應用開拓了嶄新的思路。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人類的不斷創新,還將有更多的生物為我們所用,為我們創造越來越多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