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麗慧
急性腦梗死在臨床較為常見,在腦血供突然中斷的情況,可導致腦組織缺血壞死,由于該疾病進展速度極快,若不能及時給予有效治療,患者很容易因此而喪失生命,部分患者即使救治存活,也有可能遺留各種后遺癥,使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極大影響[1]。因此,患者若想術后能夠快速得到康復,還需加強對患者的康復護理,使患者的肢體功能得到改善。
納入確診的急性腦梗死患者80例,均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療,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齡(59.7±4.8)歲。根據護理方式不同分組,康復護理組和常規護理組,各40例。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常規護理組接受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神經內科基礎護理、飲食指導、用藥干預等常規措施,康復護理組在此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干預。(1)心理康復,急性腦梗死致死率和致殘率高,生理和心理均承受較大打擊,患者也會因此而產生各種不良情緒,喪失治療信心,部分患者甚至會自暴自棄,不愿意配合醫護人員工作,所以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溝通,幫助患者解決實際問題,多關心鼓勵患者,及時處理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使患者克服不良情緒,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2)日常生活康復,給患者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指導患者進行穿衣、吃飯、刷牙、洗臉等訓練,增強患者的自理能力。(3)康復訓練,定時給患者更換體位,對患側肢體進行按摩,協助患者對身體各部位進行主被動運動,以免偏癱肢體肌肉萎縮,減少并發癥發生。采用Bobath技術實施運動功能訓練,如正確擺放體位、坐位訓練、站位平衡訓練、步態訓練等,30分鐘/次,每天2次,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合理控制訓練時間和強度。
患者干預前后肢體功能用Fuel-Meyer量表評定,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用Barthel指數進行評分,得分越高越好。
數據用SPSS21.0處理,Fuel-Meyer評分及Barthel指數比較行t檢驗,護理滿意度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各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康復護理組干預后各評分與常規護理組比較,P<0.05,有統計學差異。

表1:兩組肢體功能與生活能力比較[(x±s)),分]
康復護理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總滿意度達到了95.0%,與常規護理組比較明顯較高,X2=7.439,P<0.05。

表2: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急性腦梗死發病急,且病情進展快,對患者生命安全威脅極大。該類患者若不能及時給予有效治療,很容易導致患者死亡,且即使是救治成功的患者,也可有不同程度后遺癥遺留,給患者語言、肢體運動、認知等多方面功能造成不良影響[2]。因此,如何有效減輕急性腦梗死患者損害,加速患者功能恢復也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
康復護理通過將心理康復以及功能康復訓練相結合,指導患者正確開展功能訓練,使患者的肢體功能能夠得到提升[3]。康復護理組患者經護理后的各項評分顯著較優,滿意度高于常規護理組,證實了急性腦梗死護理中康復護理的可行性。
總而言之,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通過實施康復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患者肢體功能,對患者生活質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1]吳琴瑛,林曉妹,林芳芳.康復護理對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34):90-91.
[2]丁美暉,陳楚玲,謝曉燕.康復護理對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7,19(5):93-95.
[3]唐佩琴.康復護理對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