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林
在浙江省安吉縣天荒坪鎮余村村口,刻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石碑。它見證了發生在這里的“綠色跨越”,也刻下了習近平總書記的“綠色情緣”。在“兩山論”的發源地,從2005年到2017年,安吉縣財政總收入從7.81億元增長到67.3億元。環境恢復后吸引了無數游客,僅2017年,余村接待游客50萬人次,帶動農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15年來,綠水青山帶笑顏的安吉,是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縮影,是檢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樣本。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廣大群眾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兩山論”就是福祉論,綠水青山才是真正值得世代傳承的老田祖業。
傳承“兩山論”,需要體制保障。“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被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被寫入黨章;生態文明建設已入憲法。在實踐推動上,深化生態文明領域改革全面鋪開,相配套的干部考核制度改革、開展中央環保督察等等,系統性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使“兩山論”已成為黨的重要執政理念之一。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這些高頻詞,已成為新時代奮斗的鮮明主題。
傳承“兩山論”,需要激勵推動。把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到改革發展的全過程,需要調結構、轉方式,做足做活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文章。要避免“說一套、干一套”的現象,必須刷新政績觀。除了監督倒逼之外,正向激勵更有動力。把差異化考核作為指揮棒,突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價值導向,不讓致力于生態文明建設的功臣“深藏功名”,是對堅決貫徹“兩山論”的最大鼓舞。
傳承“兩山論”,需要發展固本。高質量發展使生態環境的支撐作用越來越突出。長遠來看,讓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才能提升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的價值追求。這需要城鄉聯動,融合發展,激發農業生態產品供給,大力開發觀光農業、游憩休閑、健康養生等服務產業,形成新的增長點,才能實現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飛躍。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方能使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相得益彰,讓生態優勢和經濟發展優勢相互借力,讓人民獲得更大福祉。老百姓嘗到了“兩山論”的甜頭,就會當作傳家寶,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責任編輯/王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