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聰
焦慮是常見的一種心理活動一種情感表現,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各種壓力隨之而來,人們對現實世界和未來事物出現嚴重的惡化趨勢情感反應,從而在人們心理形成短暫的憂慮、煩惱和緊張等復雜的情緒狀態,焦慮屬于正常的心理反應是一種本能的保護表現。焦慮癥則是心理障礙,在我國將焦慮癥列入神經癥范疇,其癥狀表現為多種軀體疾病,患者常出現情緒失控、恐懼和行為表現受到錯亂神經支配造成不良后果產生,焦慮癥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心理性疾病。
1.了解什么是焦慮 焦慮是人在未知的空間領域對自己及家人的生命安全、前途命運過度擔心而產生的一種表現情緒。焦慮發生時人們的通常表現是掛念、憂愁、煩躁、著急、緊張、驚慌的一系列的不安心理活動。焦慮的產生與事物難以預料、發展情況難以應對有直接關系,但隨著時間推移,事過境遷后焦慮的心理表現也會逐漸解除。通常情況下人們不會沒有客觀因素影響而處于焦慮狀態,常由于擔心重癥疾病患者焦慮、面臨考試或等待各項結果以至于出現誠惶誠恐、緊張不安的狀態,焦慮是一種人類正常的情緒表達和情感反應,但是過度或較弱的焦慮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2.簡單的焦慮情緒為什么會產生焦慮癥 焦慮本是不是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情感反應,但當焦慮情緒發泄過度或長期處于柔弱的焦慮表達情緒時容易形成生理性疾病。通過對焦慮的了解發現焦慮可分為現實性焦慮和病理性焦慮兩種,(1)現實性焦慮 其中現實性焦慮區別于病理性焦慮。焦慮的產生多發于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威脅及挑戰是躁動不安情緒的反應。這樣的焦慮來自于現實客觀威脅,當威脅消失后焦慮情況也隨之消失。人體本能對現實性焦慮具有一定的適應性。焦慮情緒的產生有助于激發個體積極應對挑戰,發揮自身潛能來應對現實威脅。為此,人類在長期的進化中為了適應環境和抵御威脅事物的一種行為反應方式,是積極解決問題的基本情緒流露。(2)病理性焦慮 沒有具體的焦慮原因就開始感受到不安、惶恐和緊張,不存在任何顯示依據焦慮使人感受到大禍臨頭、災難發生并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及運動性不安臨床表現發生,患者常常伴有主觀痛苦感和自我社會功能降低的損傷?;颊咴诎l病期間除了緊張情緒流露外還同時包括氣短、心悸和胸口不適等身體不適情況伴隨。
了解焦慮癥 焦慮癥是非正常焦慮反應,學名稱焦慮性神經癥,在我國隸屬于神經類精神疾病,患者由于對事物的認知過程和不良的生活事件等原因形成焦慮癥。作為常見的神經性疾病,分為慢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兩種形式。患者出現焦慮癥狀時,無明確客觀對象出現的坐立不安,緊張失控的情況伴有自主失調神經功能障礙,例如出汗、心悸、尿頻和運動性不安等臨床表現。
焦慮癥在符合神經癥特點下,受到心理功能缺失病發時對心理及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焦慮癥可分為慢性和急性兩種,慢性性焦慮癥除了具備神經癥狀臨床表現外,同時具備持續性、廣泛性焦慮,根據患者輕重焦慮程度伴有經常性且持久性的無原因和固定發病時間、內容的恐懼、擔憂?;颊咴陔y以自拔的痛苦中無法解脫,病程時間較長上述癥狀至少發病6個月以上。急性焦慮癥區別于慢性焦慮癥,除了伴有無征兆發作誘因和發作不可預測外,在患者發作時間內表示強烈的焦慮和恐懼,并伴有瀕臨死亡的恐懼感,在自主神經癥狀無法控制下備受痛苦體驗。急性焦慮癥發病時間通常較短,發作突然開始后可以迅速達到高峰,發作是患者意識清醒,對前塵往事具有回憶能力。急性焦慮癥患者在首次發作后害怕繼續焦慮發作,通常病程在1個月之內至少3~5次之上。
焦慮癥的影響危害 焦慮癥的發生既與先天因素有關,又有受到外界環境刺激有關系影響而產生,發病群體與人格特質疑慮偏高的人群居多,焦慮的典型特征是容易使患者焦躁、暴怒、不安或交感神經興奮的癥狀產生。焦慮癥狀發生時往往受到快節奏、高壓力的生活環境相關,障礙發發生往往在患者身體或腦部持續疲勞狀態之后爆發。長期飽受精神壓力焦慮的人容易患上失眠問題,同時不只是一個晚上或兩個晚上失眠,有研究顯示,焦慮可導致長期失眠。
焦慮及焦慮癥的產生是社會中常見的疾病之一,患者在倍感壓力的情況下,精神處于高度緊張、不安的狀態。在此時給予患者優質的護理措施,可有效較少因疾病帶來的傷害。對焦慮癥患者的護理中應當將患者安置在相對安靜且舒適的區域內,房間設施從簡單安全布置出發,盡量減少外界對患者造成的情緒干擾。指派專人對焦慮癥患者進行看護,看護過程中需要密切觀察進行詳細記錄患者的行為及情緒變化。當患者情緒平穩后,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撫護理,耐心疏導緩和情緒激動會對造成身體不良影響,從患者的主觀意識上認識到焦慮帶來的危害,有意識的對焦慮情緒進行控制。
對于拒絕服藥或治療的患者,護理人員對拒抗行為等待患者情緒平穩后進行耐心勸服,若患者仍然決絕,經勸解無效后與主治醫師進行匯報請示,得到主治醫師意見后,遵循醫囑協助主治醫師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強迫治療,從而保障患者在護理期間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