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震 周興華
摘要:進入新時代,2000 年以后出生的青年大學生走進高校,這一代孩子大部分都成長在獨生子女家庭, 而且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家庭物質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們普遍沒有過過苦日子,沒有遭受過挫 折,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順境當中,這就導致他們自身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具體表現為:缺乏時間 觀念和集體觀念;危機意識不強,規矩意識不強,大局意識不強;自我管理能力薄弱,克服困難能力薄弱, 抗擊挫折能力薄弱,抵御誘惑能力薄弱。尤其是在民族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超過 60%,這些少數民族大 學生由于受當地獨特的自然、社會環境影響,形成了與漢族學生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點,風俗習慣和自身 素質參差不齊。大學生管理工作越來越難,管理風險也越來越大。大學生管理工作收到的效果與高校學生 工作者的付出不成比例,民族高校大學生的管理時效不容樂觀。
關鍵詞:民族高校;半軍事管理;新制度經濟學
2018年五四前夕,習近平同志到北京大學考察工作,并召開了師生座談會。會上習近平同志指出,當代青年學生的成長進步是同新的時代一起前進的。全體中華兒女面臨的這個新時代,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最好時期,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最關鍵時期。新時代為廣大青年學生提供了廣闊發展空間,廣大青年學生也必將承載著偉大時代使命。習近平同志強調,青年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期待著每一個青年大學生都成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不要忘記時代賦予的使命,不要辜負人民寄予的期望。”這是總書記對當代青年大學生肩負偉大使命的精準詮釋。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學生提出了四點希望:一是要愛國,忠于祖國,忠于人民;二是要勵志,立鴻鵠志,做奮斗者;三是要求真,求真學問,練真本領;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實干家。反觀目前的高校大學生,對總書記的希望還相差甚遠。尤其民族高校的大學生,他們從祖國四面八方的少數民族地區聚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民族大家庭。但是,受當地獨特的自然、社會環境的影響,他們在心理和思想上一定會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如何在學生成人成才的道路上深入思考和大膽創新,改變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中的低效徘徊的現狀,對于加強和改進高校大學生管理有著十分重大的實際意義。
一、民族高校半軍事管理模式的內涵、意義和理論依據
(一)半軍事管理模式的內涵
高校的半軍事管理模式作為對在校大學生進行教育管理的一種模式,是相對于軍隊管理而言的,是在高校大學生管理工作中借鑒軍隊管理中的部分管理方法和經驗,對在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教育等方面開展相對嚴格管理的模式。不是制式服裝、軍事訓練等活動,其主要內涵是在大學生管理的各個環節上制定規范的標準和要求,統一思想,嚴明紀律,加強引導,通過嚴格的管理和到位的情感溝通,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圍和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格。
(二)半軍事管理模式的意義
當代大學生,大多數出生在新世紀,大多數出生在獨生子女家庭,物質條件優越,加上家庭的寵愛。導致這一代大學生身上缺乏一些應有的意志品質。概括起來就是兩個觀念缺乏,三個意識不強,四個能力薄弱。具體表現就是缺乏時間觀念和集體觀念;危機意識不強,規矩意識不強,大局意識不強;自我管理能力薄弱,克服困難能力薄弱,抗擊挫折能力薄弱,抵御誘惑能力薄弱。民族高校的少數民族大學生還普遍存在求知欲望強烈、文化基礎較弱,心理比較脆弱、容易出現自卑等特點。實施半軍事管理就是借鑒軍隊有關管理條例,結合實際對在校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進行從嚴管理的學生管理模式。高校半軍事管理模式就是主要通過早操隊列訓練和內務衛生兩方面的強化管理,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自覺遵守校規校紀的習慣。樹立時間觀念和體觀念;增強危機意識、規矩意識和大局意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克服困難能力、抗擊挫折能力和抵御誘惑能力。通過大學四年的堅持和學習,不斷提高身體、文化、心理等綜合素質,使他們成長為理想更加崇高,信念更加堅定,學業更加優秀,自信更加充分,有勇氣戰勝一切困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半軍事管理模式的理論依據
在行為心理學的有關研究中表明,當一個人的某種行為連續重復21天以上時,就會形成一種習慣;如果能重復90天,那么就會形成穩定的習慣。也就是說,當同一個行為或者動作連續重復做21天時,就能形成一個習慣性的行為或者習慣性的動作。因此,按照這個理論,一個人的某個想法,經過連續的21天的重復,也會形成一個習慣性的想法。所以,如果人的某一個觀念或者想法經過自己或者他人連續重復驗證了21次以上,這種觀念或者想法就一定已經變成了他的信念。
那么習慣的形成大致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7天左右,在此階段,通常會表現出“很刻意和不自然”的特征,這個時候是需要外界的強制的。所以,此時人們也會覺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或者是不情愿。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這個時候人們通常已經感覺到比較自然,相對比較舒服了,但是如果稍不留神,還是容易回到原來的狀態。所以,該階段仍然需外來的強制,此時絕不可以放棄第一階段的努力,要克服困難繼續重復第一階段的行為,才能順利跨過第二階段。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這個階段就是我們常說的習慣了,該階段的主要特征是“不經意,自然”,這個階段被稱為“習慣性的穩定期”。一旦人的行為進入到這個階段,那么這個人就已經實現了行為上的自我改造,那么這個習慣也會成為一個人所有行為習慣中的一項,這個習慣也會因此而不停地為人們“效勞”。民族高校在半軍事管理模式的培養下,大學生逐漸適應嚴格規范的管理,使他們養成優秀的生活習慣和品質。
二、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的民族高校半軍事管理模式
新制度經濟學是指運用經濟學的方法來研究制度的經濟學,它在分析制度的構成和運行以及時充分利用了正統經濟學理論,努力探索出這些制度在經濟體系運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制度經濟學的出現不僅拓展了經濟學的研究范圍,更進一步明確了經濟學的研究范圍。我們都知道,自然資源、科學技術和人的偏好是正統經濟理論的三大傳統柱石。隨著經濟研究的不斷深入,新制度經濟學也將制度納入到了正統經濟理論的柱石之中,將制度與自然資源、科學技術和個人偏好學同時作為經濟理論的四大柱石,這是新制度經濟學對正統經濟學理論的一場革命。與此同時,一些制度經濟學家們還用了大量強有力的證據證明了制度是經濟理論的第四大柱石。制度除了為我們的行為提供規范外,還給我們帶來效率,這是制度的兩大功能。從新制度經濟學基本理論中的路徑依賴理論、交易費用理論、委托代理理論以及外部性理論中都能找到作為半軍事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學性依據。
(一)半軍事管模式理遵循了諾斯的路徑依賴理論
作為新制度經濟學代表人物之一的美國經濟學家諾思提出的“路徑依賴”理論成功地闡釋了經濟制度的演進過程和變遷規律。他提出:路徑依賴和物理學中的“慣性”非常相似,一旦人的某種行為進入到某一特定路徑后,就會對這一路徑產生依賴。這一路徑的既定方向還會在將來的發展中得到不斷的自我強化。人們在過去做過的習慣性行為選擇將會決定他們現在甚至未來可能的行為選擇。好的路徑在慣性和沖力作用下,會產生飛輪效應,進而對事物的發展起到正反饋的作用,事物的發展也會因此進入良性的循環。同樣道理,壞的路徑也同樣會對事物發展起到負反饋的作用,可能會使事物的發展局限在某種低效的狀態下甚至導致發展的停滯,于是事物的發展也就進入到了惡性循環的狀態。民族高校的半軍事管理模式實質上也是一種制度安排,通過制度這種社會博弈規則,對大學生價值信念、倫理規范、道德觀念、風俗習慣等意識形態因素都產生約束,為學生提供一種良性的路徑依賴。在半軍事管理模式中,輔導員強制要求學生每天按時作息,每天參加早操,每天參加晚自習,上課不準遲到早退等等。通過嚴格的要求和長期的堅持,使學生對好的習慣形成路徑依賴,從被動管理轉化為生活習慣,從而實現自我管理的目的。
(二)半軍事管理模式節約了師生之間的交易費用
交易費用理論是新制度經濟學的重要理論。1937年,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羅納德·科斯(Ronald·Coase)在《企業的性質》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交易費用”的思想,新制度經濟學家威廉姆森也對交易費用理論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交易費用理論表明,在資源配置機制當中,企業和市場是兩種可以相互替代的機制。但是,在交易中由于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同時還存在機會主義行為,以及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引起的不確定性等存在,在市場交易過程中,交易費用在無形之中被抬高了。為了節約這種高昂的費用,便催生出了企業這種新型的交易形式,并在某些時候逐漸代替了市場。交易費用的高與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經營的壞與好,之所以企業會采取不同的組織方式,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節約交易費用。結合新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其實高校對大學生的管理實質上就是一個制度安排,這個制度安排是為了幫助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和道德觀念,從而規范大學生的行為準則。在這樣制度安排下的管理就像是管理者與被管理者,即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易”。民族高校的半軍事管理模式除了規范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外,還著重解決他們的思想、觀點、政治立場問題,它是一項能提高大學生的思想覺悟的工作,也是典型的意識形態工作,因此也必然包含于新制度經濟學設定的制度范疇之內。在這樣的“交易”過程之中,誰的交易費用低,誰的管理效率就會高,誰的管理效果就會好。交易費用經濟學認為:正是因為有限理性、機會主義、不確定性的存在,才使得市場交易費用比較高昂,如果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減少管理中的有限理性,減少管理中的機會主義思想,減少管理中的不確定性因素,管理效能就會大大提高。半軍事管理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嚴格、規范、透明,在管理過程中,擯棄人治思維,弘揚法治思想,做到制度健全,依規辦事,賞罰分明,一視同仁。這種模式將有效降低大學生日常管理這種“交易”中的有限理性、機會主義和不確定性等因素的影響,從而有效降低交易費用,進一步提高大學生管理的效能。
(三)半軍事管理模式實現了家長與學校的委托代理關系
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著名經濟學家伯利和米恩斯提出了制度經濟學契約理論主要內容之一的委托代理理論。在研究中他們發現,企業主同時有著雙重身份,既是企業所有者又是經營者,這樣的做法存在著很大的弊端。因此,他們提出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開,企業所有者將經營權利讓渡給企業經營者,但是要保留剩余價值的索取權,這就是委托代理。委托代理理論中所研究的委托代理關系是指一個或多個行為主體根據一種明示或隱含的契約,指定、雇傭另一些行為主體為其服務,同時授予后者一定的決策權利,并根據后者提供的服務數量和質量對其支付相應的報酬。委托代理關系起源于“專業化”的存在,當“專業化”出現時就可能出現一種關系。在這種關系中,由于代理人相對占優勢而代表委托人行動。現代意義的委托代理的概念最早是由羅斯提出的:“如果當事人雙方,其中代理人一方代表委托人一方的利益行使某些決策權,則代理關系就隨之產生。”我國現代高等教育體制下,家長與高校的關系可以視為委托人與代理人的關系。家長是委托人,學校是專業化的代理人。家長委托或雇傭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培養,認可學校的某些決策權,同時支付給學校一定的報酬,也相當于家長購買了學校為學生提供的教育教學服務。雖然國家對高等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經費保障,家長所支付的學費在學校培養其孩子的全部經費中僅占一小部分,但是在家長看來,是國家和家長共同支付了學校培養孩子的全部費用。按照新制度經濟學委托代理理論,家長和學校已經形成了委托代理關系。那么,在這種委托代理關系下,學校就應該在國家的相關規定下,還要考慮作為委托人的家長對教育學生的一些想法。就目前青年大學生的現實情況來看,幾乎全體家長都認為高校應該對學生進行嚴格管理。因為他們不在孩子身邊,年輕人又缺乏應有的自我管理能力,特別是民族高校的少數民族學生,他們大多數來自偏遠的農村,從偏遠農村來到城市,一定會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如果學校不嚴格管理,任由學生自由成長的話,恐怕很多學生都無法實現預定的教育目標,尤其是在學業以外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方面。在民族高校實行半軍事管理模式,不但符合青年大學生成長的需要,更符合家長的要求。
(四)半軍事管理模式減少了同學之間行為的負外部性
所謂外部性,是指某個經濟主體對另一個經濟主體所產生一種外部影響,而這種外部影響是無法通過市場價格進行買賣的。外部性又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例如,私人花園的花香和美景能夠給鄰居帶來美的享受,讓人心曠神怡,但鄰居享受的同時并不需要為此支付任何費用。那么,這個私人花園的主人給鄰居帶來的就是正外部性。但是,如果私人花園的鄰居對花粉過敏以至于引發了疾病,私人花園主人仍然不用對鄰居支付任何費用,但私人花園主人就給鄰居帶來了負外部性。因此,如果外部性存在,資源配置就無法實現最有效的配置。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外部性的空間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外部性問題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同一地區的企業與企業之間、企業與居民之間的糾紛了。一方面在宏觀上已經擴展成為區際之間、國際之間的問題;另一方面,在微觀層面,也擴展至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影響的問題。民族高校的半軍事管理模式,更多的體現在對集體行動的要求上。根據軍隊行動的整體性和目標的一致性這一特性,軍隊的管理要求整齊劃一,強調團隊效應。在民族院校的半軍事管理模式中,也更多地借鑒了這一理念,在各種活動的評價中也往往采取以班、專業或年級為單位展開,這樣大大約束了少數個別人我行我素、不顧集體利益的現象,減少了不良行為或犯規違紀行為對他人和集體產生的負外部性,從而強化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團隊凝聚力,有利于組織目標的實現。
三、民族高校半軍事管理模式應克服的幾個現象
一提及半軍事化管理,無論是企業,機關單位還是學校,大家都普遍認為,服裝統一,行為統一,管的僵死,不夠靈活,凡事采取一刀切的極端行為聯系在一起。實質上,在民族高校采取半軍事管理模式對大學生進行管理和教育,絕不是照搬照抄軍隊的管理模式,而應該結合大學生生活學習任務和時代特征而采取的一種借鑒模式。在實行半軍事管理模式中要克服幾個現象。
(一)在半軍事管理模式中要克服簡單粗暴的現象
人們普遍認為軍隊的管理很嚴格,基于軍人的特殊身份和擔負的特殊使命,在“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的帽子下,有時也把軍隊的管理等同于簡單粗暴,這種理解更是一個誤區。在軍隊的管理當中,出了嚴格的軍事管理以外,還有更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為此,在軍隊當中,各級部、分隊都配有政治工作的主官,他們就是專門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毛澤東同志曾說:“政治工作是軍隊的生命線”,充分體現了政治工作在軍隊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作為實行半軍事管理的高校,不能以半軍事管理為借口,生硬地照搬照抄軍隊的管理方法,把管理方式上的簡單粗暴美其名曰為半軍事管理。民族高校的半軍事管理模式一定要有扎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前提,否則就不會取得預期的管理效果。
(二)在半軍事管理模式中要克服曇花一現的現象
民族高校的半軍事管理模式的實現途徑就是堅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式的堅持,是半軍事管理的天敵。在半軍事管理當中,一定包含每天出早操的內容。出早操對于每個人來講不是什么難事,沒有任何技術含量,誰都能夠做到。在天氣開始變冷之后,就會有很多人建議取消早操跑步了,理由當然可以找出一大堆。作為學生管理者能否具有堅持到底的勇氣將直接影響半軍事管理模式的成功與否。任何一個好的習慣都不是靠自覺養成的,都是靠來自于外在的或者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某種壓力的迫使才逐漸養成的。而好的習慣只有長期堅持才會變成一種自覺地行為,這個堅持就變得非常的重要。所以,在民族高校半軍事管理當中,一定要避免曇花一現現象,一定要秉承貴在堅持的理念,否則將一事無成。
(三)在半軍事管理模式中要克服高高在上的現象
在軍隊當中,特別是在戰場上,等級制度非常分明。可以說官大一級壓死人。這是由軍隊執行任務的特殊性決定的,在軍隊當中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但這絕不等同于舊軍隊當中的官老爺。軍隊成員的統稱都叫做指戰員,顧名思義就是指揮員和戰斗員的意思。就是說在軍隊中不管干部還是戰士都是戰斗當中的一員,干部從來都是沖鋒在前的,這才保證了部隊執行任務的堅決。在民族高校半軍事管理當中,輔導員老師也一定要參與其中,把自己當做班級、年級的一員,在學生面前不可高高在上、我說你做。
(四)在半軍事管理模式中要克服冷漠無情的現象
民族高校半軍事管理突出在嚴格,但這個嚴格絕不是冷漠無情的教條主義。民族高校的學生來自各個少數民族,他們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甚至還使用不同的語言和文字。在工作中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不可凡事一刀切,凡事硬性規定,要充分考慮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習慣的具體情況,在嚴格管理下,做出富有人情味的制度安排。制度是冷漠的,但執行制度的人是有溫度的。只有將心比心,老師才能心甘情愿,只有以心換心,師生才能心心相印。民族高校實行半軍事管理模式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形式。相當長一個時期里,我國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不強,我們的思政教育目標往往是“太高、太大、太遠、太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脫離了大學生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思想意識的現實,在教育中沒有結合大學生的思想水平和心理水平,忽視了他們的接受能力,采取了簡單灌輸的方式,缺乏感召力,導致實效性低下。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加強不等于加量,而應該是從管理入手,從小處入手,從細微處著眼,從自覺遵守校規校級入手。這要求對教育客體進行更加嚴格、明確和規范的管理。民族高校半軍事管理模式更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教育,實現最大化個人效用的體現極可能是追求個體的滿足感而忽視對他人的影響。只有在滿足集體要求,積極參與集體行動的前提下的個人滿足感才是我們弘揚的。
參考文獻:
[1]龐志華.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及教育途徑[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01):106-108.
[2]劉鳳梅.基于新制度經濟學視角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現代教育管理,2011(08):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