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群英
在女性的分娩中,產后的大出血是嚴重的并發癥,是造成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產婦出現這種情況,往往預后比較差,即便是獲救的話,也很容易產生后遺癥。如果產婦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就需要立即采取應急急救護理措施,來降低大出血影響的程度,盡可能的保證母嬰的健康。
所謂產后出血,主要是從胎兒的娩出的24小時中,產婦陰道的出血量大于500ml的情況,其是分娩嚴重的并發癥類型。這種情況的發病率一般占到分娩總數2%-3%的比例。而產后的大出血一般在產婦分娩后的2小時內出現,且短時間會流失大量血液,進而可能造成失血性的休克,如果嚴重的話會對患者生命造成危及。
產婦精神太過緊張:一些產婦分娩時,會出現精神的太過緊張,這會對子宮的收縮造成影響,也是導致產后出血主要的原因。正常的情況下,產婦胎盤自子宮的蛻膜層出現剝離后,則剝離面內血竇就會開放,出現一些出血情況,在胎盤完全發生剝離和從子宮內排出后,則流血就會迅速的減少。而若產婦的精神太過緊張的話,就可能對子宮的收縮功能造成影響,進而使其血管不能夠閉合,造成大出血的發生。如果產婦的精神太過緊張,其產程加長,所用鎮靜的藥物也會增加,麻醉也會過深,這都可能導致胎盤的收縮無力引發大出血的情況出現。同時如果產婦的羊水太多或者巨大兒以及多胎進行妊娠中,因為子宮過度的膨脹,會使子宮的纖維出現過度的伸長情況,則產后就不能有效收復,且生育的過多、過頻,也會導致子宮的肌纖維發生退行性變的情況,進而造成結蒂組織的增多和肌纖維的減少,則產婦會出現收縮無力引發產后的大出血出現。
產婦凝血的功能存在障礙:如果產婦存在血液病或者重癥肝炎等情況,往往也會產生嚴重的后果,因此分娩時要去條件較好的醫院,防止出現意外。產婦在產前一定要做好檢查,如果產婦存在產后的出血史,有出血傾向的疾病,或者存在過多次的刮宮史等,都要提前入院進行待產觀察,做好血型的核查和備血,避免分娩中發生萬一情況及時應對。往往產后出血十分突然,并不能有效的預計,因此要做好相關的保健工作。
胎盤的滯留:產婦產后的宮縮出現無力導致胎盤滯留于腹內并沒有完全排出的話,也可能會引發大出血的出現。面對此種情況,醫護人員應及時觀察,及時實施一些特殊性處理,控制大出血發生的可能性。
當產婦出現產后的大出血情況,要立即進行面罩吸氧,保持4-8L/min的給氧速度,來提升血氧的飽和度,對產婦機體的缺氧狀態實施改善,還要迅速建立出靜脈通道2-3條,都通過留置針設置,且急查產婦血標本,主要包括凝血四項、血常規、血交錯等,并通知相應化驗室進行緊急的備血。把血液在室內放置,對血塊凝聚和收縮時間進行觀察,判斷凝血的機制狀態是否處在正常狀態。
按照醫囑迅速進行搶救藥物的治療,對輸液順序合理安排,要對失血性的休克用藥相關原則嚴格執行,實現對血容量的快速補充,對失血性的休克及時糾正。最初15-20min內,要快速輸入約為1000ml的晶體液,且第一小時要至少有2000ml的量。通過迅速輸血對產婦休克的癥狀進行改善后,對輸液速度及時進行調整,避免肺水腫的出現,最好使用CPV測定,若CPV提示了血容量存在不足,就快速進行大量補液,若CVP超過15cmH2O則說明產婦心臟的負擔加重了,需要把輸液的速度進行減慢處理。
相關人員還要對產婦的生命體征、意識、面色、出血量和尿量等密切監測。一般安排1-2名具有豐富經驗的護理人員做好病情的觀察和治療的用藥,一名護理人員對病情進行記錄和搶救的用藥,在輸血時要嚴格落實查對制度。在搶救中,對患者的出血情況要嚴密觀察,看失血性的休克癥狀是否得到改善,若產婦心率低于100次/分、尿量超過30ml/h、收縮壓超過100mmHg以及紅細胞的壓積超過30%的時候,且患者皮膚逐漸轉變成溫暖紅潤、脈搏有力、靜脈充盈,則說明產婦的休克得到了改善。如果患者在失血性的休克中,末梢的循環遭受障礙,則會出現不同程度畏寒、大汗、四肢的濕冷等情況,要注意對產婦及時進行保暖,促進其血液的良好循環,并反饋給主治醫師。
另外,當產婦出現產后的大出血情況,她們往往就會存在恐懼和害怕等心理,此時就需要和孕產婦做好溝通,通過良好護患關系來對患者的基本信息和資料進行收集,并對孕婦心理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安撫,來對患者的焦慮、恐懼等心理進行減輕。在實施搶救中,一定不能忙亂,避免對產婦造成心理壓力,要對產婦進行心理的疏導和鼓勵,提高她們的信心,使她們積極配合搶救和治療。
孕婦產后的大出血對其身體造成很大的威脅,嚴重甚至危及她們的生命,為了實現能夠對產后的大出血有效控制,需要對產后的孕婦進行全面的觀察,一旦出現大出血,要立即采取科學規范的緊急護理,將大出血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