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紅 王曉玲 霍曉麗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我國的醫療水平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在現階段的呼吸內科疾病治療過程當中,利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已經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治療方式,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能夠有效的抑制病原菌感染。呼吸類疾病治療較為困難,并且出現感染的幾率非常的高,在治療這類疾病時,選擇好的治療方式非常關鍵,一旦治療的方式不當,對患者的治療效果是非常差的,并且可能對患者帶來新的安全風險,對主治醫生的前途也會有一定的影響。由此可見,抗生素治療對于呼吸內科疾病患者的治療是非常有幫助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前景。
本次研究的實驗對象是18年3月至19年3月在我院呼吸內科治療的156例患者,其中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有143例,其中包括男性患者78例,女性患者65例,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5.7歲。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這些患者在院治療期間的臨床治療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治療過程中使用的抗生素名稱和數量。
1.2.1藥物干預法
以藥物干預法為主的干預手段的應用,也可以讓抗生素類藥物在呼吸內科疾病治療方面的應用情況得到嚴格控制??股厮幬镏委煰煶痰暮侠砜刂?,也有助于避免抗生素濫用的問題。呼吸內科感染科較高,故而抗生素藥物的使用率高于其他科室。根據抗生素藥物治療工作的實際情況,醫護人員不僅需要對抗生素的使用方法予以重視,也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確定合理化的給藥方法,以避免藥物浪費。
1.2.2臨床干預法
臨床干預手段有助于避免抗生素不合理應用的問題出現。根據前文論述,現階段抗生素聯合用藥策略已經開始在呼吸內科疾病治療過程中得到應用。在內酰胺類藥物應用于呼吸內科疾病治療以后,醫護人員可以將氨基糖苷類藥物視為輔助性藥物,最大程度上的提高抗生素的治療效果。在頭孢菌素類藥物應用于呼吸內科疾病臨床治療以后,醫護人員可采用其他抗生素藥物與青霉素類藥物聯合治療的治療方案,據一些研究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此種治療方式可以在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的基礎上,為抗生素藥物的治療效果提供保障。
1.2.3其他解決手段
抗生素管理措施的制定、抗生素藥物不良反應監測系統的構建、臨床用藥評價指標的完善與新藥物宣傳力度的強化,也是在呼吸內科疾病臨床治療中解決抗生素藥物不合理應用問題的有效措施。在抗生素藥物不良反應監測方面,監測機構需要最好咨詢服務,并要向患者及醫護人員提供與之相關的信息資料,避免抗生素治療的不良反應的出現。
在我院呼吸內科治療的156例患者當中,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有143例,占總體人數的91.67%。這些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使用的抗生素種類共包括32中。其中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哌酮他挫巴坦、頭孢呋辛等抗生素的使用頻率較高。
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的患者共計有143例,這些患者中使用一聯藥物的有63例患者,使用二聯藥物的有59例患者;使用三聯藥物的有17例;使用四聯藥物的患者有4例,分別占總人數的44.06%、41.26%、11.89%、2.80%。
呼吸內科疾病患者一般都是由細菌感染導致,這種疾病是現階段中的一種常見疾病。就當前我國的社會發展來看,呼吸內科疾病并不受到人們的重視。呼吸內科疾病的治療是較為緩慢的,為了提高治療呼吸內科疾病的效率,就必須要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呼吸內科疾病一旦出現嚴重病變,就必須要選擇見效最快的治療方式,抗生素治療就是其中之一??股氐氖褂脤τ诤粑鼉瓤萍膊〉闹委熜Ч^好,但是一旦使用超標,對患者的身體會帶來嚴重的影響。很多情況下,主治醫生會在藥敏結果未出之前對患者進行抗生素治療,由于并沒有準確的藥敏結果以及人體的差異,導致這種治療效果并不好。為了最大效果的提高抗生素的治療效果,就必須要在藥敏結果出來之后,合理用藥,選擇最符合患者治療的抗生素,減少患者的用品費用。
綜上所述,利用抗生素來治療呼吸內科疾病是具有較好的療效的,醫護人員在選擇抗生素時,一定要根據患者疾病的成因來選擇,并制定有效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確保抗生素發揮最大的效果。
[1]何金英.不同抗生素在呼吸內科感染治療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8,5(87):31.
[2]馮小妹.不同抗生素在呼吸內科感染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25):73-74.
[3]楊建新.呼吸內科抗生素臨床選擇與使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