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們都知道,與企業內部財務管理相比,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更容易操作。如果每個事業單位都有一個專門的會計部門,必然會增加事業單位人員數量,給單位的改革和改組以及人員的裁減帶來麻煩。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會計制度應運而生。基于此,以下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和對策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核算的基本內容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是按照業務發生的功能分類、經濟分類記錄單位資金的運作情況,來反映和監督單位的業務活動,通過出具報表實現對單位財務指標的數據分析,指導單位經濟業務活動的開展。和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相比,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過程較為簡單,但由于業務流程不規范和人員素質的影響,也制約了事業單位財務核算水平的提升。因此,事業單位要實現核算水平的提高,就需要完善會計基礎核算工作。
二、會計核算的重要作用
(一)順應我國事業單位宏觀調控職能轉變的要求
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對事業單位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會計核算工作順應我國事業單位宏觀調控職能轉變的要求,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對我國事業單位調控職能轉變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會計核算工作作為其職能轉變的基本保障,所以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做好會計核算有助于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健康發展
會計核算也稱會計反映,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尺度,對會計主體的資金運動進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對會計主體已經發生或已經完成的經濟活動進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會計工作中記賬、算賬、報賬的總稱。在實際工作中,完成票據的合法合規性審核、憑單的正確完整記錄、報表的真實準確編制有助于事業單位經濟活動的健康發展。
(三)能真實的反映出事業單位的收支和結余情況
所謂會計核算工作,從根本上來講就是為了反映出事業單位的收支和結余情況,其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清晰地表示出企業的收支和結余之間的關系。收入和結余的情況直接反映出企業的經濟效益,如果不能正確地反映出事業單位的收支和結余情況,那么對于行政單位而言,就很難保證其經濟效益,企業內部的財政管理也會出現混亂的情況。
三、存在的問題
(一)事業單位內部沒有設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
財務會計的基本職能是對事業單位的資金運作進行檢查和監督。事業單位沒有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管理體系,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方面會遇到一定的困難。即使存在風險,也將難以應對。同時,沒有相應的完善有效的信用管理體系,事業單位不得不進行相關財務數據的披露,這可能導致公司的財務會計報告違反法律法規;財務會計在履行監督職能的過程中,除了會計核算中可能出現的誤差之外,還可能發生其他方面的錯誤。這對事業單位的發展極為不利。沒有一個相對開放、透明的財務會計信息管理體系,就很難建立誠信機制。
(二)會計核算意識淡薄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對事業單位的投入越來越多,更加需要重視各項經費的管理、預算、審核等工作。但仍有一些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對于會計核算相關工作意識淡薄,缺乏應有的管理意識與財務風險意識。有的事業單位人手不足,領導就安排財務人員同時承擔了好幾份職責,責權規劃十分不明確,更有的甚至被領導當作“勤雜工”,做著許多與財會業務無關的工作。有的單位不重視會計核算基礎工作的管理,沒有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會計管理與日常財務工作無法可依,無章可循,難以進行有效的資金管理。
(三)會計定位不明確,職責不清晰
就會計中心的運行機制而言,有關會計人員對預算單位的財務狀況掌握不充分,導致會計人員的任務不明確,責任相對模糊,不可避免地產生各種矛盾。預算單位認為,集中核算忽視財務相關工作,財務管理就會與實際業務脫節,會計中心和預算單位在日常報銷審查中,責任主體不明確。如果預算單位需要提取現金,則需要開出相關的票據。但是,支票上沒有給該單位負責人蓋章。如果存在財產損失、挪用公款等違法行為,就會存在責任不明的問題。同時,不能明確界定責任的大小,也不能對責任方進行調查。
(四)會計核算工作監督不到位
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在進行分類改革后面臨巨大挑戰,制度的更新,內控的強化,若沒有建立完善的約束機制,終究會讓監督工作成為空談。建立有效實用的監督機制的前提是事業單位必須對本單位的財務狀況了如指掌,可是實際情況卻總是事與愿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于監督工作制度的制定,總要根據各個單位的實際情況訂立,制定者對單位財務工作的內容、性質、步驟等情況沒有全方位掌握的話,無法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制度。二是工作人員之間缺乏相互交流。不同部門之間相互交流有利于進一步規劃工作中的細節,更有利于工作中的相互校對和監督,同事之間對于存在錯誤的工作及時指出,提出警告,相互監督,將事件防患于未然,是非常好的舉措。三是出現“一言堂”局面,削弱專業技術力量。會計核算工作的監督制度準確到位了,卻因為領導者的一意孤行,山頭主義,對親近下屬的維護,或者是軟弱渙散領導層不敢舉刀,導致監督工作不能順利開展。
四、加強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的對策
(一)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水平
會計核算是一項很復雜的工作,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對會計知識、統計學的知識以及管理知識都要有所了解,同時對相關的法律法規也要熟知和把握,這就為會計人員的專業標準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事業單位在進行會計人員的招聘時,一定要提高招聘的門檻,確保招進來的工作人員都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同時在綜合素質上也能達到標準。對于目前在職的會計人員,加強培訓,定期組織學習和訓練,并且通過組織考試的形式對他肯的專業技能進行檢驗,促使他們進行專業技能的提升,更好的最好會計審核工作,為事業單位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監督和檢查
首先,單位內部會計監督能起到基礎作用。單位內部監督是一種實時的監督,一家單位能正確認識會計監督的重要地位,制定出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它就能及時防止會計不規范現象的出現。通過嚴厲的管理和懲罰,規范事業單位會計的核算工作。由此可見,提高單位領導監督意識,增強會計人員的管理意識是當前緊迫而重要的任務。其次,國家、社會監管機構,應當與單位會計的監督監察形成合力,規范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完善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流程和制度,實現對會計工作的監督和檢查。
(三)在固定資產的管理方面,使會計核算規范化
固定資產對于事業單位的重要意義。因此,要想更好的落實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需要對固定資產管理重視起來,使會計核算工作更加的規范化。具體來說,事業單位應該加強員工對會計知識和管理知識的學習,普及固定資產在事業單位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固定資產的折舊問題上,要嚴格按照相關的標準進行,做好相應的記錄工作,同時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清點,關注固定資產的使用或者破壞情況,對于出現問題的固定資產,一定要將情況進行詳細的說明和記錄,以保證在后續的維修保養工作落實中得到一定的處理。除此之外,在固定資產的審批環節,要嚴格按照相關的程序進行,在審批的過程中,做好檢驗工作,確保它是符合法律規定的。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保證固有資產的管理更具有規范性,不會導致它流失,另一方面也能夠保證政府資產的安全,提高財務管理水平,為后續的工作奠定基礎。
(四)加強會計基礎工作管理
在事業單位中,完善會計核算工作首先應當從加強會計基礎工作內容抓起。會計基礎工作包含原始憑證的填制和記賬憑證的編制,原始憑證嚴格按照經濟業務發生的實質如實完整地填寫,嚴控虛假原始憑證出現,同時,記賬憑證按照《會計法》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要求進行編制,按照功能分類和經濟分類正確歸集使用會計科目。加強憑證的審核管理,守住提供準確會計信息的底線,為單位會計核算工作提供高質量的財務信息。
(五)制度建設與內控機制方面
事業單位領導人員要明確自身領導作用,積極加強對單位人員的領導工作,定期檢查會計審核工作的進程。建立科學完善的內控機制。明確各個環節的主要負責人,規定發生后果的主要責任人,對于關鍵環節加強監督,形成一個較為科學、合理的內控機制,防止貪污腐敗、挪用公款現象的發生。各個單位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制衡、相互幫助,達到制衡的平衡點,形成科學的制約機制。
五、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新政府會計制度的實施,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將更加復雜,要實現良性健康發展,就需要從源頭預算編制抓起,在業務過程中規范會計核算基礎工作,結合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同時自覺接受外部機構的監督,注重培養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和專業水平,為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提高會計核算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毋靜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工作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J].市場研究,2017(02):67-68.
[2]劉永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J].中國商論,2016(11):27-29.
[3]邵麗麗.事業單位會計集中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5(14):212+215.
[4]張海英.新時期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4(31):111-112.
[5]李憲花.關于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優化對策的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01):204.
[6]富旻敏.我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3(21):187-189.
[7]肖林.淺談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8):53-54.
作者簡介:
劉驍,男,漢族,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