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九洲
髖關節置換術是一種骨科常用治療手術方式,有助于恢復患者正常的關節功能和發病前的生活質量水平,但這一治療方法通常不適用于合并心臟病以及高血壓的中老年患者,主要原因在于這一治療方法存在較高的麻醉風險,因而選擇一種維持患者血流動力學穩定的麻醉方式,對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選取分析我院骨科2019年1~12月之間收治80例髖關節置換術患者的臨床資料,男44例,女36例,年齡42~76歲,平均(63.4±12.3)歲,其中,骨性關節炎44例,股骨頸骨折36例。依據不同麻醉方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0例,且兩組基礎數據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行靜脈麻醉,首先使用0.1mg咪達唑侖、0.1mg順阿曲庫銨、0.2mg依托咪酯、2~3μg/kg芬太尼進行麻醉誘導,氣管插管,將呼吸頻率控制在12次/min左右,持續靜脈泵入4~6mg/kg丙泊酚以及0.1~0.5μg/kg瑞芬太尼進行維持麻醉,手術后立即停止用藥,患者恢復正常呼吸后,靜脈注射氟馬西尼0.01mg/kg。實驗組行腰-硬聯合麻醉,取健側臥位,硬膜外穿刺L2~3,穿刺針經蛛網膜外腔置入進行腰麻,流出腦脊液后,由尾側注入1ml的10%葡萄糖溶液以及2ml的0.5%左布比卡因,由頭端置入硬膜外導管,患者改為平臥位,并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
對比兩組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術后5min(T2)等時段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等血流動力學指標情況,以及血糖(BG)和皮質醇(CORT)等應激反應指標情況。
文中數據借助版本為SPSS 22.0 的軟件包處理,其中,計數資料用%表示,并實施X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T0時段SBP、DBP和HR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T1和T2時段SBP、DBP和HR結果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不同時點血流動力學指標結果比較[x±s]
兩組T0時段BG和CORT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T1和T2時段BG和CORT結果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不同時點應激反應指標結果比較[x±s]
全髖關節置換術是臨床上常用的中老年關節損傷治療方案,因部分患者存在肺心病、高血壓或是骨質疏松等合并癥問題,因而其麻醉風險相對較高。氣管內插管靜脈麻醉是一種臨床常用麻醉方法,但患者麻醉起效較慢、用藥劑量較大,因而術后蘇醒時間較長[1-3]。
腰-硬聯合麻醉能夠將患者的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功能徹底阻斷,進而緩解患者的應激反應,提高其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性,并對患者中樞傳導的創傷性刺激產生抑制作用。CORT是一種機體腎上腺皮質分泌的糖皮質激素,能夠減少過度應激反應所致的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或是衰竭問題,改善機體的不良狀態[4-5]。
綜上所述,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實施腰-硬聯合麻醉,能夠保證其血流動力學及應激反應指標的穩定。
[1]李貝,彭丹丹,譚堅毅,等. 控制性降壓復合腰-硬聯合麻醉下老年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8,39(10):1883-1884.
[2] 褚超銘·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體關節置換術(HR)的臨床效果.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 17(45):113-115.
[3]梁建萍. 兩種麻醉方式用于髖關節置換術的臨床比較[J].吉林醫學,2013,34(6):1025-1026.
[4]初秀,聶晶鑫,王東. 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體關節置換術的麻醉效果比較[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5):132-133.
[5]歐漢軍.全麻和腰硬聯合麻醉用于髓關節置換術的麻醉效果比較[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6,32(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