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小康 田立啟 陳祥華 安佰悅 呂明
縣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水平的提高對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現有數據的分析,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做到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完善和優化措施,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從而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資料來源于2017年度山東省開展的縣級公立醫院評價工作數據,以某地級市8所縣級公立醫院為研究對象,如表1所示。

表1? 各醫院醫療服務質量指標
TOPSIS是系統工程中有限方案多目標決策分析中的一種常用方法,該方法首先需對原始數據同趨勢化;再對同趨勢化后的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以消除指標計量單位的影響;根據歸一化建立的矩陣,計算正理想解與負理想解以及評價對象與正理想解和負理想解的歐氏距離,最后計算歐氏距離與C值接近程度[2]。
在運用TOPSIS法評價時,需要將低優指標轉化為高優指標,使得所有指標具有同趨勢 , 在本次評價中平均住院日、院內感染率、一類切口手術部位感染率、門診處方抗生素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手術患者圍手術期住院死亡率、非計劃再次手術發生率、每萬名出院患者醫療糾紛賠償例數,需轉化為高優指標。

表2? 八所縣級公立醫院醫療服務質量指標同趨勢化處理
根據Z矩陣分別確定有限方案中的最優方案Z+和最劣方案Z-。

其中,Wj為各指標權重。
以A醫院為例:

其余各醫院以此類推。
在本次評價中,八家醫院得分從高到低的排序為F、C、E、A、G、H、B、D。F醫院所在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相對發達,醫院現已發展為三級醫院。
C醫院也是一家三級醫院,其抗菌藥物使用強度在8家醫院中最低,但其院內感染率居8家醫院之首,其醫院在后續管理工作當中應當加強院感工作的管理;住院患者治愈好轉率為8家醫院最低,應當加強醫療質量和水平的建設。
E醫院平均住院日控制最佳,僅為6.5天,但應提高運行效率,提高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轉率,增加服務對象數量和范圍,同時,加強三、四級手術的開展。
A醫院病床使用率和病床周轉率均為最高,醫師人均完成門(急)診人次和出院病人數也為8家醫院最多,A醫院總體評分居中,應著重加強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和醫療質量的提高,提高醫院的整體水平。
G醫院的醫師人均完成門(急)診人次數量很高,但醫師人均完成出院病人數數量較低,應加強收住院的管理。其次,院內感染率也較高,院感工作應為發展重點之一。其余方面數據G醫院均為8家醫院的中間值,應對標優秀的醫院,加強醫院的醫療服務質量建設。
H醫院平均住院日相對較長,醫患糾紛出現率較高。醫院應梳理工作流程,減少平均住院日,加強醫院內部質量控制,提升醫院的醫療質量、護理質量和服務質量。
B醫院平均住院日時間為8家醫院最長,達11.15天,病床使用率和周轉率都較低,醫師人均完成門(急)診人次和出院病人數均較少,增加醫師的服務人次,提高手術難度,增加三、四級手術的占比,加強抗菌藥物使用的管理。
D醫院三、四級手術占比低,門急診和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率高,尤其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達到74.38%,除此之外,醫療糾紛比例在8家醫院中最高,達到每萬人3.697人次。該醫院應當嚴格控制抗菌藥物尤其是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加強醫療水平和技術的提高,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
本論文僅截取本次評價工作的部分醫院及部分指標,分析面較為狹窄,當年度所開展的全省范圍內縣級公立醫院評價,參與醫院近百所,數據指標百余個,涉及醫療服務能力、醫院技術開展水平、醫院業務規模、人才狀況、周邊居民對所在醫院的滿意度評價,本論文以其中某地級城市八所縣級醫院為研究對象,從醫療機構最為核心的醫療質量指標出發,分析本地八所醫院的服務狀況,為其改進發展短板提供建議。
[1]高洪達, 王翾, 梁勝林,等. 基于多種方法綜合評價廣西縣級公立醫院醫療質量[J]. 現代預防醫學, 2017, 44(14):82-85.
[2]王曉明, 劉偉, 李靜,等. 基于加權TOPSIS法的醫院服務質量綜合評價實踐[J]. 中國醫院統計, 2018, 25(4):28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