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萍 朱西杰
胃炎是常見的臨床疾病,有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兩種。慢性胃炎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上腹部疼痛、飽脹不適并伴有惡心和嘔吐等癥狀。慢性萎縮性胃炎為該病的主要類型,可分為脾胃虛弱、脾胃虛寒、肝胃不和、脾胃濕熱、胃陰虛等型。祖國醫學將慢性萎縮性胃炎歸屬于古代文獻中“膽癉”“嘈雜”“胃脘痛”等范疇,感受外邪、脾胃虛弱、情志失調為主要的致病因素,病位在胃、膽,與脾、肝密切相關[1]。中醫對于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辨證論治亦未有統一標準,不過通過調整人體免疫力,能明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朱西杰教授認為脾胃氣機斡旋失司,“通降止痛治標、修復黏膜治本”,在臨床需要采用制酸殺蟲、化瘀通絡、通腑降濁、通陽行氣法辨證施治[2]。本文具體探討了朱西杰教授中醫辨證分型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慢性萎縮性胃炎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飽脹不適、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等癥狀。中醫學病名中并無“慢性萎縮性胃炎”病名,對其認識屬中醫學“胃痞”“胃痛”、“嘔吐”“呃逆”等范疇。《類證治裁·痞滿》云:“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內傷脾胃,百病由生”。 因饑飽失常,或勞倦過度,或久病脾胃受傷等,均可引起脾胃虛弱,運化失司,無以運轉氣機、水濕、致氣滯、濕阻、血瘀。 感受外來毒邪,表邪入里,或用藥不當,損傷正氣,導致邪氣內陷,積于胃臟,阻塞中焦氣機,升降失調。《景岳全書·痞滿》言:“怒氣暴傷,肝氣未平而痞。”及《類證治裁·痞滿》云:“暴怒傷肝,氣逆而痞。”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因主要與飲食失節、情志失調、素體虛弱、外感邪毒內犯有關,病機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本虛以脾胃氣陰兩虛為主,標實多以濕阻、氣滯、熱毒為主。病位在胃,多涉及脾、肝、膽、腎等臟腑。病機是辨證論治的關鍵,證的特點變動常隨病機演變而異[3]。慢性萎縮性胃炎的中醫辨證特征如下:
主癥:胃脘脹痛,可及兩肋,噯氣頻繁,大便不暢,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舌苔薄白,脈弦。
檢查:內鏡下可見胃蠕動緩慢、蠕動節律快而幅度小或見胃痙攣。
主癥:胃脘灼痛,痛勢急迫,噯氣頻作,煩躁易怒,嘈雜泛酸,口干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或數,色黃綠。
檢查:內鏡下可見彌漫性的充血,血管紋理呈紫暗,粘膜的脆性增加或僵硬,點狀或者片狀糜爛,呈現結節樣增生,粘液較黃稠或污穢。
主癥:胃脘痞脹或疼痛,噯腐吞酸,口苦口臭,嘔惡,或吐不消化食物,吐食或矢氣后痛減,大便黏滯或稀溏。苔厚膩,脈滑數。
檢查:胃黏膜以紅為主,糜爛,多伴有活動性炎癥表現,可以見到黏膜廣泛充血水腫,出血多為鮮紅。胃液量明顯增多。
主癥:胃部脹滿或隱痛,喜溫喜按,空腹痛甚,食少納呆,神疲乏力,甚則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
檢查:胃黏膜出現局部或彌漫性色澤表現淡紅或者蒼白,粘膜,粘膜下的血管紋理灰藍,粘膜的反光減弱,粘液較稀薄,胃鏡下見胃蠕動緩慢、蠕動幅度弱而節律慢。
主癥:胃痛隱隱,痞悶不適,口燥咽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數。
檢查:胃皺襞萎縮變平或消失,出現網狀顯露,粘膜表現粗糙或顆粒狀增生。
主癥:痞滿疼痛,痛有定處而拒按,或痛有針刺感,或見吐血便黑,舌質紫暗,脈澀。
檢查:胃黏膜蒼白,血管透見,輕者可見呈網狀分布的毛細血管,重者可見呈樹枝狀分布的略隆起于黏膜表面的靜脈,色澤黯紅或發藍,可見瘀點或瘀斑。胃黏膜粗糙,病變局限者呈淡黃或瓷白色小節,病變廣泛者呈彌漫的細顆粒狀或結節樣的增生。
隨著現代醫學診斷技術的發展,中醫傳統的宏觀診斷、辨證也融入細胞、分子等微觀檢查,能為及時、準確的治療提供依據,稱為微觀論治。朱西杰教授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涉及到外感邪毒、郁怒傷肝、飲食不節、橫逆犯脾,損傷脾胃。且在治療胃痛提出“通降止痛治標,修復黏膜治本”的觀點,肝失疏泄,氣機升降失常,泛溢于胃,發為本病。在臨床上要通過中醫辨證治療殺滅幽門螺旋桿菌,抑制胃酸分泌,促使胃黏膜炎癥消散和潰瘍面再生修復,提高胃動力,殺滅幽門螺旋桿菌而止痛的目的[4]。
由于慢性萎縮性胃炎有時缺少特異癥狀,因此尚須在辨證的基礎上與內鏡及病理切片相結合。活血化瘀藥物可通過改善微循環使病變的粘膜和腺體得到充分灌注,加快損傷的修復;黃連、黃芩、大黃等對幽門螺旋桿菌抑制與殺滅作用,不過胃弱者不勝重藥忌重投大苦大寒、滋膩奎中、香燥破氣之品[5]。此外常用中藥中,柴胡有明顯的抗肝損傷作用,可抑制胃酸分泌,興奮腸平滑肌,降低十二指腸緊張度;白芍在調節胃腸功能、抗潰瘍、消炎、解痙止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白術對胃腸道功能有雙向調節作用,可能降低胃液分泌,增強免疫力。黨參含有皂甙、微量生物堿、無機元素和氨基酸等,能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強機體抵抗力,具有調節胃腸運動,抗潰瘍等作用。砂仁含揮發油,可消除消化道積氣,能行氣消脹。甘草對組織胺引起的胃酸分泌過多有抑制作用,木香有促進消化液分泌及膽汁分泌等作用。
[1]王佳林,朱西杰.寧夏密點麻蜥治療胃腸道疾病[J].中醫學報,2019,34(6):1179-1182.
[2]韓金榮,朱西杰.朱西杰微觀辨治萎縮性胃炎新思路[J].智慧健康,2018,4(11):74-75.
[3]王佳林.朱西杰運用濁毒—微生態理論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思路及方法[J].河北中醫,2018,40(11):1605-1608.
[4]曹瑛,喬伊娜,朱西杰,等.通降止痛治標、保護腸黏膜治本防治潰瘍性結腸炎的新思路[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7,39(12):1479-1482.
[5]喬伊娜,朱西杰,李衛強.朱西杰教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經驗總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7,26(11):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