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建軍
小兒腦癱,全名小兒大腦性癱瘓,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腦損傷,是一種較難治愈的疾病[1]。臨床表現為智力低下、不同程度中樞性運動功能障礙、行為異常等,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2]。基于此,為探求有效治療小兒腦癱的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小兒腦癱患兒為例,予以肢體發育與針灸共同治療,旨在探究其臨床治療效果。
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間,我院納入78例小兒腦癱患兒,按隨機數字表法,分成對照組(行肢體訓練)和實驗組(行肢體訓練+針灸治療),各39例。其中對照組,男性患兒25例,女性患兒14例;最小年齡3歲,最大年齡10歲,平均年齡(6.59±1.24)歲。實驗組,男性患兒23例,女性患兒16例;最小年齡3歲,最大年齡9歲,平均年齡(6.63~1.19)歲。兩組患兒家屬均在研究人員介紹研究目的后,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書。兩組患兒基線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1對照組
行肢體訓練,主要是結合患兒的實際生活,進行示范講解,使患兒的腦感知能力提高。以言語對患兒進行德育教育時,重視語言和直觀教育,將德育教育劃分多個小步驟,多次重復。在患兒表現極好時,予以患兒鼓勵,提高患兒認知、感知能力。采用Bobath法,針對患兒的基本病情,在患兒各種體位中進行操作,用以抑制手技對關鍵點的控制為主,抑制痙攣和異常姿勢反射,能夠促進正常姿勢反射和自發運動,增加患兒自主有意圖性的運動,逐步引導患兒完成坐位直立,提高患兒獨立行走的能力。為促進患兒正常的運動發育,持續治療90d。
1.2.2實驗組
行肢體訓練與針灸共同治療,智力訓練方式同于對照組。行體針加頭針治療。頭針取患兒語言1區、2區、3區、足運感區、腦三針、智三針、四神聰等穴位交替使用。體針取患兒舌三針、太溪、地倉透頰車、三陰交、風池、內關、啞門、通里、神門等穴位。治療方法為:采用平補平瀉提插捻轉法,注意在針灸過程,應盡量減少刺激,頭針留針60min,體針不留針,隔天1次,20d/療程,患兒休息10d后,再進行下一次療程,持續治療90d。
療效標準:(1)顯效:患兒經治療后,DQ/IQ評分,比治療前評分,至少提高10分;
(2)有效:患兒經治療后,DQ/IQ評分,比治療前評分,至少提高了6~10分;
(3)無效:患兒經治療后,DQ/IQ評分,比治療前評分,提高不足6分或有所降低??傆行?顯效率+有效率。
用SPSS21.0軟件,對計數資料分析、處理,X2檢驗,率表示,以0.05為比較基數,當二者比較小于0.05時,表差異顯著。
對照組,顯效14(35.90%)例,有效17(43.59%)例,無效8(20.51%)例,總有效率為79.49%(31/39)。實驗組,顯效25(64.10%)例,有效12(30.77%)例,無效2(5.13%)例,總有效率為94.87%(37/39)??傆行时容^,實驗組高于對照組(94.87%(37/39)VS79.49%(31/39)),差異顯著(X2=4.129,P=0.042)。
小兒腦癱,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中樞神經障礙綜合癥,主由腦部組織損傷所致,臨床表現為,智力缺陷、語言障礙、行為異常等,嚴重影響患兒的生長發育,甚至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困擾[3]。
肢體訓練,是通過糾正患兒運動障礙和異常姿勢、恢復正常運動發育為主,使患兒的運動能力和大腦能力得到開發,是一種常用的訓練方法。通過肢體訓練,能夠刺激患兒肢體的相關穴位,有助于增加患兒腦部血流,改善其腦血液循環,進而使患兒的腦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復代償能力,有利于患兒腦部發育,能夠提高患兒的智力。近幾年中醫學不斷發展,在臨床疾病治療中取得成效明顯。在本次研究的結果為,總有效率比較,實驗組高于對照組(94.87%(37/39)VS79.49%(31/39)),差異顯著(X2=4.129,P=0.042)。提示,中醫認為小兒腦癱,屬“五軟”范疇。而針灸,是小兒腦癱常見的治療手法,通過針灸對患兒穴位進行刺激,疏通經脈,進而調節經絡中氣的流向,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通過針灸,能夠調理肺腑,養心益腎,起到開竅清神、驅邪化濁的作用。然而,針灸治療的作用機理較為復雜,需要結合患兒病因病機、經絡學說和臟象學說等,對針灸進行分析,從而能夠對針灸的作用機制,得到進一步的了解。
綜上所述,對于小兒腦癱患兒,應用肢體訓練與針灸聯合治療,療效顯著,治療總有效率高,顯著改善患兒病情,值得臨床應用和推薦。我科室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繼續探究針灸治療對患兒的其他作用,以期豐富的研究結果出現。
[1]廖金生.針灸結合語言康復訓練治療小兒腦癱語言障礙的臨床價值[J].內蒙古中醫藥,2018,37(04):81-82.
[2]趙小艷.針刺聯合語言訓練治療小兒腦癱語言障礙的臨床療效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30):117-118.
[3]李彥枝,許華.觀察針灸聯合智力訓練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療效[J].中醫臨床研究,2017,9(08):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