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后甜
腦卒中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是一種腦血管疾病,多發病于中老年人群,存在較大的發病率與致殘率,必須要及時給予積極治療,對改善患者生存質量,提高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臨床資料顯示,腦卒中患者發病6h內給予有效治療,預后良好。相比常規護理模式,急診護理綠色通道可以為急救爭取更多時間,省去常規住院手續辦理所用時間,確保可以在6h內得到及時救治[1]。并且,急診護理綠色通道操作規范性與合理性更強,省略了不必要的步驟與流程,為急救爭取最佳時機,降低致殘率和致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本次以我院收治的90例腦卒中患者為對象,探討分析急診護理綠色通道應用效果,確定其對患者救治時間和治療效果的影響。報告如下。
隨機選擇我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急診收治的9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為對象,根據護理方式不同患者被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組有患者45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1:1,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46與79歲,平均年齡(56.39±5.26)歲;觀察組中男女患者比例為2:1,最小年齡和最大年齡分別為48與75歲,平均年齡(55.19±5.37)歲。參與研究的患者全部為自愿,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組間比較一般資料無明顯差異,可以用于研究(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給予患者常規溶栓治療,并指導家屬完成入院、掛號、診斷、繳費、檢查等基礎流程,協助其聯系科室醫生對患者進行診斷與治療[2]。
觀察組采取急診護理綠色通道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項措施:①接診準備。在接診患者前需要做好各項準備,成立急救護理小組,了解患者基本情況后準備針對性器械和藥品,且要與救護車進行有效溝通,檢查確認所有急救儀器能夠正常運行。在準備完畢后,護理人員還應與專科聯系做好患者轉入治療準備,為患者預留床位,所有科室做好接診準備,并開啟綠色通道。②接診措施。將患者送入急診科后,要立即對患者病情進行評估和判斷,并對患者呼吸、意識以及肢體活動情況進行檢查確認,且所有評估工作均需要在接診后5min內完成[3]。在病情評估完畢后,對患者迅速做靜脈采血、給氧以及建立靜脈通路等急救護理。同時,還需要聯系檢驗科、影像科等,溝通要求其為患者立即預留檢查平臺,必須要在15min內完成每項檢查,對檢查報告進行整理,完成患者病情的診斷,判斷患者病情[4]。另外,對于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應對其預留導尿管、胃管以及備皮等,通知手術室進行術前準備,以最短時間來接受并完成手術,且手術過程中要做好各項護理記錄。③術后護理。手術結束后將患者送往專科病房,其要與病房責任護士做好交接工作,指導家屬做好住院手續流程。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預留好各相關檢查儀器,應用綠色通道。
①記錄比較兩組患者接診到確診時間和確診到轉入專科的治療時間。②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計算患者致殘率與致死率。
文章數據用SPSS19.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X?檢驗。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組間比較,觀察組患者所用確診時間以及轉科時間均低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

表1 組間患者救治時間情況比較(x±s,min)
組間比較,觀察組致殘率和致死率為4.44%與2.22%,顯著低于對照組28.89%與17.78%,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2。

表2 組間比較患者治療效果[(n)%]
對于腦卒中患者來講,救治時機是影響預后的關鍵因素,必須要及時給予急救,縮短搶救時間,結合臨床數據來看,發病6h內患者接受有效治療,預后良好。急救護理綠色通道的啟用,可以提前做好接診準備工作,在了解患者基本情況的前提下,準備好急救器械和藥品,并與各科室取得聯系做好急救準備,制定科學急診接診準備工作,節省不必要的操作流程和環節,為患者爭取更多急救時間。相比常規急救護理,綠色通道可以省去患者掛號以及等待繳費等時間,提前通過溝通為患者預留檢查儀器,進一步縮短檢查、搶救以及術前準備時間,使得整個急救工作更加規范、快速、高效。就本次研究結果來看,組間救治時間以及治療效率有明顯差異,急診護理綠色通道值得推廣應用。
[1] 于少丹.急診護理快速通道對急性腦卒中救治時間及治療效果影響探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21):131.
[2] 牛會星.急診護理綠色通道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救治時間、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20):150-151.
[3] 鄭丹丹,姜琳,齊鳳.急救護理快速通道對急性腦卒中救治時間及治療效果的影響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8):53-54.
[4] 章晨.急診護理快速通道對急性腦卒中救治時間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當代臨床醫刊,2019,32(04):338+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