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偉
作為晚期消化道腫瘤的常見合并癥,晚期消化道腫瘤合并腸梗阻臨床表現為腹痛、腹脹、惡心嘔吐、排便困難等胃腸功能癥狀,可直接影響患者的營養吸收,降低患者生命終末期生存質量[1]。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維持機體營養需求,提升患者舒適度,減輕患者痛苦,延長患者生存期意義重大[2]。因此,本文研究飲食護理干預對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合并腸梗阻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52例晚期消化道腫瘤合并腸梗阻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常規組,各26例。男25例,女27例,年齡45~69(53.68±3.23)歲。消化道腫瘤類型:胰腺癌15例,肝癌8例,胃癌13例,膽囊癌16例。住院時間7~30(18.64±4.01)d。所有患者均符合期消化道腫瘤合并腸梗阻臨床診斷標準,予以入組。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者,排除預計生存期3個月以下者,排除精神異常或認知障礙者。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包括通過面對面交流告知患者疾病致病原因、治療手段、注意事項,告知日常自我照護方式;常規指導患者進食易消化、清淡食物;定期檢查創面,監測生命體征;遵醫囑指導用藥;常規疼痛護理等。
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飲食護理干預。具體包括:
⑴組建飲食護理小組:選擇1名腫瘤科主治醫生、1名營養師、1名護士長,2~3,名專科護士組成飲食護理小組,主治醫生任組長,與營養師、護士長儀器負責飲食方案制定及監督實施,專科護士負責飲食護理內容的具體實施。護理前小組成員全面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及營養需求,制定針對性營養食譜。
⑵飲食宣教:根據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疾病情況對患者開展健康宣教。將營養飲食相關知識制作成冊或制成宣傳視頻,每位患者發放一份宣傳手冊,并在病房中播放宣傳視頻。同時使用簡單易懂語言細致講解營養飲食的重要性、日常飲食方式及注意事項,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營養飲食的重視。
⑶飲食干預:基于患者實際病情,給予合適的飲食指導。若腸道狀態良好,遵醫囑給予胃腸道藥物,緩解消化道反應,提升食欲,指導其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及適量脂肪,多食用新鮮蔬菜和水果。確保患者營養攝入充足。若患者無法進食,可遵醫囑靜脈輸注營養液,維持患者日常營養需求。叮囑患者日常多飲水,確保每日飲水量1.5~2L。忌煙酒,嚴禁使用生冷、寒涼及刺激性食物。對劇烈腹痛患者,詳細了解患者腹痛頻率、發作次數及排便情況,及時告知醫生,明確病情后,遵醫囑給予鎮痛藥物。若患者出現痛脹吐閉情況,立即實施手術治療。對貧血患者,通過靜脈補液方式補充鐵元素。
使用主觀綜合營養評價量表(SGA)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營養狀況。包括體重變化、飲食改變、胃腸道癥狀、活動能力改變、應急反應、肌肉消耗、踝部水腫、三頭肌皮褶厚度8個指標。A級為營養良好,B級為輕中度營養不良,C級為嚴重營養不良。
研究數據運用SPSS18.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比較行X2檢驗,計量資料(x±s)比較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組護理后營養良好患者占比高于常規組(P<0.05),嚴重營養不良患者占比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護理后的營養狀況對比[(n,例),%]
消化道腫瘤由于發病部位在消化道,患者對食物的消化能力較差,營養吸收不足,加之腸梗阻影響,患者痛苦加劇,生活質量較低。飲食護理干預基于患者營養需求,結合患者消化道狀態,通過組建飲食干預小組,開展營養健康宣教,實施針對性飲食指導,維持機體營養均衡,減輕患者的痛苦,提升患者生命末期質量[3]。
在本次研究中,常規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給予飲食護理干預,結果顯示,干預組護理后營養良好患者占比高于常規組,嚴重營養不良患者占比低于常規組。提示飲食護理干預根據患者實際營養需求,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調節飲食結構,可針對性補充機體缺失的營養成分,維持機體營養供應均衡,改善機體營養狀態,提升機體免疫力,提升患者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飲食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合并腸梗阻患者的營養狀況,效果顯著,可推廣。
[1]陳雪梅. 晚期消化道腫瘤伴不完全性腸梗阻患者的護理對策[J]. 智慧健康,2019,5(22):72-73.
[2]李志蘭. 晚期消化道腫瘤患者發生腸梗阻的原因及護理[J]. 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4):49-50.
[3]黃愛梅,嚴樂. 飲食護理干預對消化道腫瘤病人化療期間病人營養狀況的影響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4):15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