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我國交通網絡的建設力度逐漸加大,隧道及橋梁的建設數量也日趨增多,在隧道橋梁建設施工中,如何保障項目建設的施工安全和質量安全,是目前路網建設部門亟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灌漿加固技術的應用,是目前大部分橋梁與隧道施工所采用的加固措施,本文從灌漿施工準備、施工工藝以及施工注意等方面,分析路網建設過程中橋梁隧道的施工灌漿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 橋梁隧道;施工技術;灌漿加固
路網項目的建設,是實現“聯網暢通”目標,盡快改善區域交通狀況及投資環境,適應社會經濟和交通發展的需要;同時能夠有效地改善路網結構、增強路網綜合功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路網施工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大量的橋梁與隧道,其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關系到整個路網的建設,灌漿加固技術的應用,是保障施工安全以及工程質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根據路網建設工程的特點、施工條件及施工需要,加強橋梁隧道現場灌漿施工管理和質量保證,以達到優質、高效、安全地完成施工生產任務[1]。
1人工挖孔灌注
1.1 施工前準備
人工挖孔灌注施工前,必須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如:平整場地、清除坡面危石浮土。布置好出碴道路及場地,合理堆放材料、機具。井口周圍予以圍護,井口圍護應高出地面20~30厘米,防止土、石、雜物滾入空內傷人等,同時必須完成測量放樣,測設樁基的中點位置,并按軸方向測設十字樁,以控制樁位及高程。十字樁距樁中心2.5m,在施工過程注意對十字樁的保護。
1.2 樁孔開挖
挖掘方法:一般組織兩班制連續作業,開挖方式為人工下井開挖,電絞車提升,開挖工具采用特制手鋤、風鎬,特殊情況采用孔內爆破。挖掘順序視土層性質及樁孔布置而定,避免孔間間隔太薄造成坍塌。
人工挖孔樁采用分級挖土,分段支護的辦法,根據地質狀況,對正常地層(黏土層、巖層)1.0m為一施工段,地質較差(流沙層、淤泥層)地層0.5~0.7m為一施工段。
1.3 鋼筋籠制作
鋼筋籠分節制作,其縱向垂直度滿足規范要求,在鋼筋籠頂面用4根Φ20圓鋼作掛鉤,采用三點吊裝,空中扶直。在下放過程中,分節吊裝立焊,在護壁頂面用2根10號(h=100mm)槽鋼作為過梁來懸吊鋼筋籠;鋼筋的加工、安裝嚴格按照橋涵施工技術規范相關要求執行。鋼筋接頭采用搭接電弧焊,兩根鋼筋搭接端部應預先折向一側,使兩接合鋼筋軸線一致。根據規范要求,接頭雙面焊縫的長度不應小于5d,單面焊縫的長度不應小于10d,焊縫高度大于0.3d,焊縫寬度大于0.7d。受力鋼筋接頭必須錯開,同一截面上的鋼筋接頭不得超50%。
1.4 混凝土澆筑
砼在攪拌站集中拌制,砼灌車運至現場;澆砼前在孔口搭設工作平臺,將串筒掛于井口,串筒口距孔內砼面的高度保持在2m以內。砼沿串筒下落至孔底,采用插入振搗器振搗密實。隨著澆筑砼面的提高,逐節拆除串筒;如孔底有積水則應在澆砼前排出積水,水量太大澆注砼有困難時,則采用水下砼澆注法。
2鉆孔灌注
鉆孔灌注施工前,必須做好平整場地,根據鉆機數量、樁基尺寸和鉆機底座平面尺寸、鉆機移位要求、泥漿池位置、泥漿槽走向等情況確定平整場地的位置和范圍[2]。
2.1 護筒埋設
護筒深度:護筒制作材料為3毫米至5毫米的鋼板,其內徑一般應比樁徑大20厘米至30厘米,護筒埋設的位置應嚴格按照設計文件進行定位,其深度一般為2米至4米,特殊情況應加深以保證鉆孔和灌注混凝土的順利進行,在河床有沖刷影響的情況下,護筒應沉入局部沖刷線以下不小于1米至1.5米。護筒伸出地面的高度約為0.3米,伸出水面高度應在1米至2米之間。當地下水位較高,需要提高孔內水頭時,可適當提高護筒離地面高度,但最大不得超過2米,以免反穿孔。
在采用挖坑埋設法進行護筒埋設時,護筒底部漏水容易造成孔口坍塌,引發嚴重的施工事故,因此必須確保護筒底腳和護筒周圍的緊密程度,杜絕水體侵入,同時可以采用口袋裝土來對護筒進行加固處理,在鉆孔的過程中,必須隨時對護筒進行檢查,確保護筒不會出現裂縫,一旦發現裂縫,必須停止施工,并進行及時處理。
2.2 灌注水下砼
灌注前,對孔底沉淀厚進行測定,如厚度超過規定,必須再次進行清孔處理;為確保基樁砼灌注能快速連續的進行,施工時采用砼泵車配合大容量砼攪拌運輸車進行灌注;首批砼灌注采用剪球法或拔塞法,首批灌注時,砼的數量應能滿足輸送導管埋置深度超過1米時,填充導管底部的需要,其具體的使用量計算,按照現行的施工技術規范中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技術要求進行計算。
在提升灌注導管時,確保導管處于劇中位置并且保持豎直向下,導管的拆除必須在一定時限內完成,一般規定為15分鐘;在進行砼灌注時,為防止水和泥漿進入埋管,導管的出料口應深入先前所注入的混凝土2米至6米的深度;灌注過程必須對灌注孔內的混凝土表面高程進行監測,并隨時對導管出料口的位置進行調整,同時必須確保導管內無其他雜物;混凝土灌注采用泵送方式時,為防止水體與灌注混凝土混合,應該在泵管設置底閥,以保障混凝土內無雜物;隨著樁體內混凝土表面的升高,泵管也應緩慢提升,但必須保持混凝土灌注口始終處于混凝土頂面2米以下位置,并且混凝土輸送過程必須保持連續,整個灌注過程一次完成;在樁體混凝土初凝前,必須清除樁頂所有受到污染的混凝土[3]。
3結束語
橋梁隧道施工中,灌漿技術的應用必須做好相應的安全措施,施工過程中應采用先進儀器對施工質量進行檢測,做到對事故隱患及早發現,最終達到杜絕事故的效果;對施工中的關鍵工序,必須制定科學、周密、可行的施工方案,在施工指揮人選的選擇上,必須選用具有較高專業知識和現場施工指揮經驗的高級工程師;施工隊伍進場施工前,也必須做好相應的專業培訓,并且能安排專人實時監測關鍵工序的施工質量。總之,灌漿施工必須在保障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按照施工進度及施工質量要求,嚴格的完成工程的各項施工作業。
參考文獻
[1] 蔚晉峰.公路橋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灌漿法加固技術的應用[J].四川建材,2019,45(9):143-144.
[2] 孫彥增,馬兆祥,黃林超.橋梁隧道施工中灌漿技術的應用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19,(7):121,124.
[3] 曾卓.橋梁隧道施工中灌漿技術的應用[J].居舍,2019,(18):52.
作者簡介
繆利軍(1981-),男;學歷:本科,職稱:工程師;現就職單位:湖南建工交通建設有限公司,研究方向:主要從事公路橋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