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尋

空間氣質的寧靜,是治愈力的一種來源。



在設計師Lorna de Santos看來,室內設計中治愈的力量可以通過侘寂的居住體驗來營造。這是一種心靈的、內在的并且主觀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視作一種哲學層面的認知建構—通過空間中的物件呼應材質、藝術和純粹的美學。
Lorna de Santos一直以來的目標是創(chuàng)造一種以自然為基礎的美學范式,以此回饋生活藝術的意義及理性。她試圖通過設計帶給人們一種擁有更多沉思可能性的生活方式,在這個空間和時間里使令人癲狂的當代生活暫且停滯。如果想要達成內心的平靜,那么適當放空身心,并且給自己一個充滿療愈氛圍的家居空間是重要的。
在Casa Decor 2020這個項目中,可持續(xù)性是其非常重要的內在價值之一,墻體和地面覆蓋層由使用海洋垃圾制成的混凝土建造。在沙發(fā)的位置,選用了一整塊木質地墊,這種常見于桌面的選材用于地面帶來了許多驚喜。她認為通過幾何形式帶給人們豐富的體驗是必要的。她的另一個巧思則是“掀開墻壁”一角,露出其中的壁爐。這呈現(xiàn)出來一種發(fā)出邀請的姿態(tài),希望人們自發(fā)地產生進入空間的意愿。
這個項目由純粹的元素組成,被雕塑而成的幾何造型使令人愉悅的審美體驗悄然發(fā)生。人們通過一個不對稱的開口進入空間,這個開口同時將沙發(fā)一側的架子藏匿起來。窗戶用亞麻布濾去強光,使光線經由漫反射柔和地布滿整個空間。剩下的整面墻壁供人沉思,人們可以在這找到Lorna Smith的作品Gravity,其中的一位思想者角色在某種意義上呼應了空間中沉靜而治愈的體驗。
來自不同層次的線條都在同一高度匯集。原木墻幾、窗臺和沙發(fā)距離地面均為50厘米,書架和墻面雕塑也是如此一一對應。對Lorna de Santos來說這是設計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因為精準的線條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和諧感和內心的平靜。
LORNA DE SANTOS
Lorna出生在西班牙馬德里,在馬德里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完成了本科學習,并在以色列特拉維夫進修過一年。她的室內設計生涯始于上海如恩設計研究室(Neri&Hu),這段在上海的生活和工作經歷帶給了她很多寶貴的經驗。她的設計中最本質的部分便是純粹的材質和原始的材料。空間、材料、光線和體驗將使用者的完整性置于最重要的位置。

純粹、優(yōu)雅、寧靜的白色空間,用光線和材質塑造治愈之力。

GUILLAUME ALAN
Guillaume出生并成長于建筑和室內設計世家,22歲時,他就在巴黎的圣日耳曼德佩區(qū)開了自己的第一家設計工作室,2011年,他的二家工作室在倫敦梅菲爾區(qū)成立。對古典純粹的熱愛在他今天的作品中也有所流露,無論是建筑風格、室內設計還是家具設計。他設計的建筑場所充滿了安寧、平靜和情感。
Deco:您秉持著何種理念去完成空間設計?
純粹是一種生活方式。我的室內設計力圖追求純粹、完美與和諧。我常常癡迷于細節(jié),在我的作品里呈現(xiàn)出的是詩意的,極簡主義空間。這是一個精密和細致的過程,由此誕生出安寧、平靜和富有情感的空間。我總想表達出自己對藝術的感悟以喚起情感共鳴。這就是我的室內設計擁有足夠高的辨識度并且經得起歲月打磨的原因。人們可以在我的設計中感受到我的語言:平靜的港灣,像是與動感生活形成鮮明對比的“庇護所”。這些都來源于我獨特的理念,創(chuàng)造一個平靜純粹的空間,豪華、莊嚴卻不張揚。
Deco:您是通過哪些方式使室內設計帶給人們以治愈感的?
通過優(yōu)雅和精致,我使用非常干凈的勾畫和處理空間的方式,它的特點是有力的線條、精度和合適的比例。通過這些手法,賦予空間和環(huán)境夢境般的柔和。第一個元素是光線。光線是我的畫筆。對光線的熱愛是我的美學和設計理念的關鍵。光線造就了建筑風格,正是因為光線,墻壁、空間和色調才得以存在。第二個元素是材料。所有的空間都應當通過材料和色調來呼應。我會選用有觸感的上等木材,如橡木或梣木,還有天然大理石、黃銅、生亞麻、軟皮革、羊毛、絲綢、青銅,它們都會統(tǒng)一顯現(xiàn)成指定的色調。通過每一種材料和質地捕捉光線,創(chuàng)造出一個渾然天成的整體。運用精簡的建筑風格和元素,賦予空間豐富的精神內涵。

Deco:當下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肆虐,給許多人帶來沮喪與不安,面對這種情況您會給出何種建議?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歷史性的危機。我對這場危機的嚴重性和真實性深信不疑。當疫情結束的時候,我們需要慢下來,專注于生活中珍貴的東西。我們都盼望再次見到我們的家人朋友。這場危機也有望促進世界各地的人們互幫互助。大自然的恩賜和真正的專業(yè)知識總能給我們以啟發(fā)。我認為,這也是我們大家都需要思考的東西。我們應該追求極簡主義元素,而不是明顯的繁復或背離大趨勢,我的理念是創(chuàng)造安寧與平靜,致力于美,簡而精。


王渝萍
志淼創(chuàng)意婦幼空間設計創(chuàng)始人,PCHOUSE雜志流行色撰稿人,成都木蘭會會長,中國流行色協(xié)會會員。
Deco:很多讀者好奇色彩專家在做些什么,可以跟他們聊聊您的工作內容嗎?
首先是教學,我負責許多色彩課程的教學工作。其次是寫作,我給設計類雜志提供流行色的撰稿內容。最后是咨詢,作為色彩專家對一些需要解決色彩問題的企業(yè)提供技術支持。
Deco:在您眼中,色彩是如何影響人的?
色彩對人有這樣幾種影響。第一,色彩對人生理上的影響。這就要談談色彩來源。人能感知的色彩的本質是光,色彩是光折射或者反射到人眼的一個波段,人能感知到光的能量。既然是能量就會對人的大腦產生刺激,促進人體各種荷爾蒙的分泌。第二,色彩心理學。每一個單色都有它特定的含義和帶給人的心理感受。這樣的心理感受受地域,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第三,色彩印象。不同的單色會組成色標。而不同的色標組合就能給人帶來不同的色彩感受。這個就是色彩印象,日本的ncd色彩體系有一個圖標,冷暖形象坐標。給出了不同色標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
Deco:如何通過色彩來治愈人們?
很多積極的色彩都可以潛移默化地帶給人們治愈力“玻璃晴朗,橘子輝煌。”北島《過節(jié)》中的這一句,很好地詮釋了珊瑚橘。在空間中使用珊瑚橘做大面積配色的時候,像點亮一盞燈光,既溫暖又明媚。珊瑚橘是一種橘中帶有粉調的色彩,它微妙又活力十足,即使鋪滿整個空間都不會顯得夸張。


IDA LI
先后在LG和Philips Design Center工作,目前任AkzoNobel Deco Paint(裝飾漆)資深色彩經理。擁有10年+美學趨勢和色彩研究經驗,負責多樂士中國色彩戰(zhàn)略開發(fā)和本地化趨勢洞察。對中國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變化及家居色彩喜好有深入的調查,希望通過多樣化的色彩應用可能,提升國人居家舒適度。
Deco:很多讀者好奇多樂士的色彩專家在做些什么,可以跟他們聊聊您的工作內容嗎?
一方面,色彩專家需要對每年的社會趨勢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進行觀察和分析,進而得出一個最符合人們當下心境的年度色,并通過年度色推導出可以使用在人們家里的家居趨勢色盤,趨勢預測是非常具有前瞻性,也是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另一方面,作為多樂士的色彩專家,不僅要看得“遠”,也要看得很“近”,“近”是指我們要非常關注色彩對每個消費者家的用色指導意義。我們關注消費者對于家居空間的用色需求和習慣,傳播給大眾豐富且實用的色彩知識,賦予大眾在家中運用色彩的信心。多樂士每一年的色彩戰(zhàn)略和美學支持無疑都是圍繞著我們的slogan“多彩開始”展開的,致力于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舒適、多彩的家。
Deco:那么,什么樣的色彩是治愈性的色彩呢?
這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定義,但是治愈性的色彩擁有一個共同點——它是可以讓人感覺安寧的、緩解緊張和憂慮的,令人放松的顏色。多樂士2020年的年度色豆蔻青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輕盈淺淡的豆蔻青使用在空間中,就像把自然搬回了家里,可以打造出平和純凈的空間,人們可以靜心思考真正對自己重要的事,也可以與其他顏色搭配,發(fā)掘出不同的空間可能性。


姚夢明
姚夢明于1995年進入昕諾飛(前身為飛利浦照明),現(xiàn)任中國區(qū)照明設計和應用部總經理一職。同時,姚夢明擔任中國照明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照明學會室外照明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照明學會燈具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北京照明學會副理事長,IESNA北美照明學會會員。
Deco:可以介紹一下您的專業(yè)工作內容嗎?
作為全球專業(yè)照明和消費照明領域的權威,昕諾飛,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飛利浦照明團隊始終把對用戶需求、照明應用和科學洞察力的深入理解融入產品中。我們的業(yè)務范圍從大家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燈泡、吸頂燈、臺燈到各處可見的路燈、城市亮化用燈,再到這些照明產品背后的支持系統(tǒng)和服務,都有很廣泛的覆蓋。最近上海外灘進行的整體亮化改造和動態(tài)燈光秀建設,就是采用了我們最新的飛利浦燈具,結合Interact City物聯(lián)網照明系統(tǒng)。
Deco:在您眼中,光線是如何影響人的?
全球照明協(xié)會(Global Lighting Association)在3月底的一篇公開信中提到,照明產品是抗擊疫情的必要物資,確保其持續(xù)生產、運輸和銷售,保障照明產品的持續(xù)供給是抗擊疫情的重要行動。協(xié)會敦促各國保障照明產品的持續(xù)供給。照明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照明產品和服務是維系我們生活,特別是疫情期間正常生活的基礎。照明能為我們居家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也能為應對當前危機的醫(yī)院、急診室、關懷中心、商店及物資分發(fā)中心等機構提供支持。除此之外,尤為重要的是,照明可以在緊張時期幫助人們舒緩情緒,使人們感到安全和舒心。日常生活中,通過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結合,營造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不僅可以滿足人的視覺需求,還可以改善人們的情緒,幫助人們警醒,或者輔助入眠等。無論是筒燈,射燈,吊燈,吸頂燈、燈帶,落地燈或裝飾性桌燈,這些燈具的各種組合,再加上智能家居的調光功能,就可以營造出滿足使用者視覺需求、心理情緒的不同的光場景。
Deco:如何通過照明與光線來給予人們治愈的效果?
照明設計上,帶給人們“療愈”的燈光的實際考量是:在社會流行病學和職業(yè)病學領域中,已經證明缺乏陽光照射將引發(fā)事實上的疾病和精神紊亂。季節(jié)交替、工作調班和時差反應,都會因生物節(jié)律的波動不穩(wěn)定而產生的健康問題。光可以調節(jié)人體的生理節(jié)律、警覺度和代謝過程,影響人體褪黑素分泌。褪黑素和皮質素在晝夜交替中的輪換會直接影響我們的精神狀態(tài),睡眠質量,警覺性和我們的發(fā)育生長;也會間接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tǒng),影響疾病康復、傷口愈合、記憶和行為等。如果依照生物節(jié)律安排合理照明可以明顯提升工作效率,改善情緒波動。而光增強療法又可以改善季節(jié)性抑郁癥患者的癥狀。在光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過程中,我們更加關注照明的非視覺效應,倡導人因照明,通過晝夜節(jié)律照明設計,在滿足視覺效應的前提下,利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統(tǒng),基于健康照明光配方,手動或自動調節(jié)照明強度和色溫,以進一步滿足人體非視覺效應的需求,調節(jié)人體生物節(jié)律,影響人體褪黑激素,提升工作效率,從生理、心理和情緒方面全面滿足健康需求。
Deco:年初的一場疫情給許多人帶來了沮喪與不安,面對這種情況您會提出何種建議?
這場疫情每個人都是親歷者和見證者,但也給了我們很多機會和時間去思考和調整,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上。延續(xù)前文中提到的,光對于人們的治愈內容,以及全球照明協(xié)會的號召,我們建議消費者選擇更舒適和適宜的燈光,通過健康人因照明,保持健康的生理和心理節(jié)奏,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積極面對生活。最近疫情期間大家外出受限,大部分時間會處在室內的環(huán)境中,希望大家可以在人因照明的健康光環(huán)境中,用光來提升工作效率,或調節(jié)放松。同時科學運用紫外光來消毒日常生活、工作的個人環(huán)境和公共空間,遠離病毒,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