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沖
摘要:高中是學生思想觀念以及品格形成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學生所接受到的教育會影響其一生。有效地對高中生開展法治教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同時還有助于我國依法治國戰略方針的持續有效實施。反觀我國高中階段法治教育的現狀,仍然存在幾方面的問題。為此,本文就我國高中法治教育優化實踐措施做了簡要的分析,目的在于有效地分析現階段高中法治教育現狀并提出一些具有較強實踐價值的建議,為高中法治教育工作提供參照。
關鍵詞:法治教育;現狀;優化對策
一、高中階段開展法治教育的背景意義
現階段,在我國高中教育機構內部校園暴力事件頻繁發生,而其主體受害者無疑是學生。在校園欺凌下,一些受害者身心健康受到極為嚴重的不利影響,有些甚至會因為受不了校園暴力而產生輕生的想法。而那些校園暴力實施者卻因為缺乏法治意識,沒有意識到其行為屬于違法,在獲得一些利益后,會變本加厲地實施校園暴力。高中生正處于三觀形成、發展和穩定的關鍵時期,青少年法律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著依法治國目標能否實現。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對高中生有效開展法治教育工作就顯得尤為必要。
同時,從宏觀的角度分析,現階段,我國正在積極努力地推進依法治國戰略方針,同時出臺多項關于高中教育機構參與依法治國戰略方針實施的指導性文件,其最終目的就在于引導高中教師強化對高中生的法治教育,提升高中生的法治意識,使其自覺遵守我國的法律法規。所以,研究如何有效地加強法治教育力度,進一步優化法治教育課程的教學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可以為依法治國策略的實施提供必要的幫助,還可以有效地提升高中生的遵紀守法自覺性,并促進學生法治核心素養提升,使其能夠有效地肩負起建設祖國的偉大使命。
二、我國高中階段法治教育的現狀分析
經過我長時間的實踐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我國高中法治教育課程開展的現狀不容樂觀,其中存在著諸多較為顯著的阻礙性問題,導致高中法治教育的成效并不高。不僅學生沒有自主地去分析各類法律的核心含義以及具體作用,而且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也相對較差,學生很難對法治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具體而言,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教學成效不夠顯著。高中法治教育課程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有待提升,很多高中法治課程教師都是由其他任課教師來擔任,其并沒有專任的法治教育教師,他們對于各類法律知識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書本上,缺乏實踐體驗經驗,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往往導致法治教育變得過于形式化,從而無法有效地發揮出該項教育的作用,學生的法治意識培養成效也并不高。
其二,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積極性不高。這主要是因為高中法治教育教學模式較為單一,諸多高中法治課程教師在實際開展法治教學活動期間,仍然沿用傳統的單向授課模式,沒有將多元化教學模式落實到該項教學活動當中,同時也沒有重視學生學習體驗感的提升,在課上仍然以教育決策者自居,沒有充分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而導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喪失,無法自主地學習各項法律常識。另外,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法治教育成效也將受到極大的影響,學生的法治核心素養以及思想政治意識都很難得到有效提升。
其三,高中學生無法直觀感知到法治知識學習的重要性。這主要是因為諸多高中教育機構并沒有將法治元素融入校園文化體系當中,沒有有效地創設出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從而導致教師以及學生對于法治信息的關注度不夠,學生的法治知識學習以及教師的法治教學都將變得事倍功半,進而導致法治教育無法有效起到遏制青少年犯罪的作用。
三、我國高中法治教育創新實踐措施分析
基于目前我國高中階段法治教育的現狀分析,我在教育教學中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法治教育創新實踐措施的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提升教師綜合教學能力
從現實的角度分析,高中法治教育課程教師是影響法治教育成效的關鍵影響因素,其綜合素質水平會直接影響到法治教育的成效。只有保證教師擁有較高的綜合素質水平,才能夠保證法治教育課程持續有效地開展并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基于這一情況,教師必須重視自身綜合教學能力的提升。
首先,教師必須準確有效地把握高中法治教育課程開展的目標,以法律知識的掌握為基礎目標,以運用法律知識能力的形成為關鍵目標,以法治態度、情感和價值觀念的樹立為核心目標,在確定目標之后要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從而保證教學的針對性,彰顯出教師的教學成效。
其次,教師需要重視自身綜合教學能力的提升,在實踐教學期間重點關注一些法律的動態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定期進行自我反思,反思自身在教學期間所存在的問題,積累相關教學經驗,不斷強化自身的法律素養,利用業余時間分析各項法律案例。同時教師之間也可以進行信息共享,互相分享一些教學心得體會,總結優秀的教學經驗,從而不斷地強化高中法治教育的力度,提升高中生的法治意識以及法治核心素養,有效預防青少年犯罪事件出現。
(二)創設良好校園法治文化環境
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保證高中法治教育工作變得事半功倍,有效地提升高中法治教育的成效,從而提升高中生的法治意識,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規范自身的行為,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行事。基于這一情況,高中法治課程教師在實際工作期間必須重視良好校園法治文化環境的創設工作。
首先,高中教師需要定期組織學生開展全校性質的法治宣傳活動,借助不同形式的活動向學生宣傳一些法律常識性知識,例如,要在一些重大的學生大會上以組織學生以演講的形式強調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從而使全校師生都能夠意識到法治教育活動開展的重要性,并積極努力參與到法治信息宣傳教育活動當中。
其次,高中教育機構管理者必須定期組織全校教師開展工作研討會,并在會議當中明確指出對于高中生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開展的重要性。同時還要強調法治教育活動的開展是預防青少年犯罪事件出現的最有效措施,然后由法治課程教師提出其所遇到的問題,大家集思廣益共同商議出有效解決辦法,從而不斷地提升高中法治教育教學的質量以及成效,降低青少年犯罪事件出現的概率,有效預防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
(三)優化革新高中法治教育模式
教學模式是影響學生法治知識學習體驗感以及學習積極性最為關鍵的一項影響因素,同時也是影響高中生法治教育成效最為直接的影響因素。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現階段的教學工作,同時也無法滿足學生的法治知識學習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對現行的高中法治教育模式進行創新,有效地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開展教學活動,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基于這一情況,相關的高中法治課程教師必須重視教學模式的優化創新。首先,落實實踐教學模式,組織學生到社會當中親身感受我國法律法規的重要性,同時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盡可能地去搜集關于法律的新聞信息,并通過具體的實踐分析其中所蘊含的法律知識,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還有助于學生深入了解各項法律知識的具體含義,從而規范自身的行為。
例如,高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監獄進行一次實踐活動,在獄警的協助下,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基礎上讓學生與犯罪人員進行一次互動,近距離地感受違反法律的后果。其次,高中法治教師要落實趣味教學模式,在課上要運用風趣幽默的講課方式來講解各項法律知識點,同時要組織學生開展一些游戲活動,使學生直觀地感知各項法律知識的具體含義以及對于社會群眾所做出的具體規定的意義,從而保證高中法治教師能夠實現既定教學目標,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不斷培養高中生學習法制知識的積極性,提升其法治核心素養,從而有效預防青少年犯罪問題的出現。例如,教師可以一個學期為周期,進行一次“遵規守紀好學生”評選大賽,由學生互相之間進行監督,最后通過學生的推薦評選,對于在一個學期內沒有違反學校紀律且能夠踐行法律法規的學生進行獎勵表揚。
四、結語
綜上所述,從現實的角度分析,法治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項教育主要強調的是向高中生宣傳一些我國的法律知識,使高中生具備一定的法律常識,嚴格遵循我國法律規定行事。而有效開展法治教育課程是促進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發展,提升高中生核心素養極為關鍵的一項舉措。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肩負起提升高中生法治意識的重大使命,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法治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積極主動探索高中法治教育的優化實踐措施,高中法治教育的質量和高中生的法治意識必能得到有效地提升和增強。
參考文獻:
[1]吳愛英.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J].中國律師,2018(12).
[2]張要武.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與課堂教學的“溫度”[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8(2).
[3]裴紅娟.青少年法治意識的培養路徑——基于學校角度分析[J].教育探索,2019(6).
[4]魏龍飛.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對學生法律素養的培養研究[D].陜西理工大學,2018.
[5]許欣然.基于核心素養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設計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責編 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