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睿揚
中國人最崇尚古代文化,他們對歷史文明的取舍,常常會表現得束手無策。清朝書法家翁方綱和劉墉,對古代書法藝術的傳承態度迥異——一個刻意求似,絕不逾矩;一個博采眾長,自成一體。翁曾問劉:“你哪一筆是古人的?”劉反問道:“你哪一筆是自己的?”
這段對話,在中國書壇留下了機智幽默又令人反思的一筆。
人們總愛以古為師,但是只有在師古的基礎上求不同,謀發展,才會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才會贏得一片新天地。翁方綱的書法與古人形神兼似,固然值得稱道,而劉墉師古卻不泥古,在古人書法的神韻中融入自己的風格,則尤為可貴。因為只有這樣,書法藝術才會發展,才有前途。事實上,翁方綱最為崇尚的歐體也正是當年歐陽詢融各家筆意而成的。
翻開書畫史,從來就沒有靠臨摹而形成的風格,也沒有因刻意求似而誕生的佳作。
萬事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歷史車輪不斷向前,正是因為有了吸收、舍棄和創新,才有了新事物的不斷涌現。這正如《易經》所云:“變則通,通則久。”
人們不滿足于僅靠手工勞作,于是發明了機器;人們不滿足于僅在地上行走,于是研制出飛機;人們不滿足于僅用煤和油作能源,于是便探索出電的奧秘;人們不滿足于現實世界中的生活,于是便打造出虛擬世界并徜徉其間……這正印證了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的那句名言:“向還沒有開辟的領地進軍,才能創造出新的天地?!泵恳豁椏萍紕撔拢紴槲覀冮_辟出了一片全新的天地,讓我們享受全新的生活!
如今,人類已經可以遨游太空,可以深潛海底,而科學家們卻仍在努力探求著,在向著科學的巔峰攀登——為了使人類過上前所未有的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倍@種創新,絕不僅僅局限于科技領域,更表現在社會領域。君不見歷史上的商鞅變法、胡服騎射、戊戌變法……哪一樣不是前無古人的探索和創新?這些變革和創新,帶給人們的,不僅僅是物質生活的躍進,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啟蒙和精神的更新。
今天,我們正處于一個史無前例的全新時代,我們時時處處與創新相伴而行。在有近三千年封建社會傳統根基的國度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一種創新;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這是一種創新;改革開放引進外資,這是一種創新;“一帶一路”、移動支付,這是一種創新;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同樣是一種創新……盡管改革創新之路荊棘叢生,但是我們有堅強的領導,有勤勞的人民,有堅定的信念,我們就一定會迎來美好的前程!
創新是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動力。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世界上每個國家都在爭相創新。不創新就會落伍,不創新就會滯后。現實告訴我們,要想求生存,要想使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創新的腳步,要使創新360度無死角,落實到社會每個行業、每個角落。觀念要創新,體制要創新,教育要創新,科技要創新,文化要創新……我們應大膽實踐,勇于探索,克服前進道路上的阻撓和困難,建設一個嶄新的世界。
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每個人都要執著前行,健步如飛!
【簡評】
這篇作文有這樣幾個亮點:一是開頭亮麗,有吸引力。故事生動有趣又富有哲理,便于引入論題。二是思路清晰,結構嚴謹。文章由故事引入話題,再從科技和社會兩個不同角度論述了改革創新的意義,最后以熱情的鼓動收束全文,全文渾然一體。三是論據充實,說服力強。文章運用了古今中外大量的事實和道理論據,且運用得恰到好處,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四是語言優美,文采斐然。整篇文章語言優美,富有激情,語多鋪排,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