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經歷兩次延長的收費公路免費期終于“余額用盡”,按照4月28日交通運輸部公告,自5月6日零時起全國收費公路恢復收費(含收費橋梁和隧道),距離2月17日這項免費政策的開始實施過去了79天。車主們或多或少開始惆悵:反正出行都會拉動消費,收費公路能永久免費嗎?
79天免費到底少收了多少通行費? 在收費公路免費的這段時間里,居民對開車出行的熱情出現了“肉眼可見”的增長。數據顯示,從2月17日零時起免費通行以后,全國高速公路的車流量快速增長,從2月16日的日均542.09萬輛次增長到3月5日的2654.4萬輛次,去年同期是2501.47萬輛次。3月6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曾透露,免費以后高速公路上的路網流量反超去年的同期水平,按照實際流量計算,每天大概減免了15億元左右的通行費。開車出行,減少了疫情期間乘坐公共交通造成交叉感染的風險,不過相伴而來的是相關高速公路企業的巨額虧損。
公路收費是一本萬利嗎? 有人會問,我國收費公路標準并不低、每年過路的車次有那么多,難道不是該“躺著賺錢”了?其實,非也。
交通運輸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年末,收費公路債務余額為56913.6億元,其中,銀行貸款余額47744.2億元。2018年度,全國收費公路支出總額9621.8億元,其中,償還債務本金5066.7億元,償還債務利息2647.9億元。這意味著,每天支出的26.4億元中,需要償還13.9億元債務本金和7.3億元債務利息。公報顯示,2018年,全國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總收入5552.4億元,這意味著收支相抵后,當年還有4000多億的虧空。此外,除了昂貴的造價,僅僅基本養護管理支出,按照2018年的標準計算也要日均3.6億元。
不得不說,免費通行政策體現了國家為全力做好疫情聯防聯控、加快推動復工復產的堅強支撐和保障,而重新恢復收費,既是依法批準,也是情理之中。 ? (據新華網5.6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