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明軒 蔣廣偉 常振平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臟替代治療的重要方法,雖然血液透析能夠改善患者病情,但易出現并發癥,如上肢并發癥[1-2]。上肢功能障礙是指上肢不受思維控制運動,或者上肢受思維控制但不完全按照思維控制去運動。隨著透析治療的不斷發展,血液透析可使患者生存時間明顯延長,但透析過程中患者上肢功能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響。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上肢失能評估量表(questionnaire evaluating the disability of upper extremities in daily activities among patients undergoing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QDUE-HD)是評估患者上肢日常生活功能障礙的問卷[3],具有簡單方便、條目較少等優點,患者容易回答,更易于被接受,且其Cronbach α系數為0.906,重測信度系數為0.983,信效度較高。本文以QDUE-HD評分對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程度進行評估,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12月在濱州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做血液透析的患者110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4例,女性56例;年齡(50.83±13.75)歲;家庭人均收入(4 856.65±673.54)元/月;透析時間(3.84±1.25)年;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7例,初高中37例,小學及以下56例;婚姻狀況:已婚79例,未婚31例;95例有子女,49例吸煙,51例飲酒,7例近期跌倒。納入標準:①均為血液透析患者,且年齡≥18歲;②有溝通交流能力,且能夠自主完成QDUE-HD問卷。排除標準:①其他嚴重軀體疾病者;②血液疾病或惡性腫瘤者;③運動功能障礙或麻痹者;④嚴重心、肝重要臟器障礙者;⑤精神疾病等影響溝通交流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中途退出本研究者。
1.2 方法 收集患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有無子女、家庭收入、透析時間、有無吸煙、有無飲酒、近期有無跌倒等信息,先進行單因素分析,再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
1.3 觀察指標 在進行維持性血液透析3個月后,記錄患者QDUE-HD評分,以68分為基準,將患者分為輕度失能組79例和重度失能組31例。QDUE-HD評分[4]共10條目,包括①養花、除草、種田;②拎重物(超過5 kg);③繁重的家務勞動(刷墻、擦地);④換頭部上方的燈泡;⑤擰開塑料瓶蓋(可樂或雪碧);⑥打開易拉罐;⑦打開新的牛奶硬紙外包裝盒;⑧扣長袖襯衫;⑨將毛巾擰干;⑩刷牙。行5級評分法,不可能做到為1分,重度困難為2分,中度困難為3分,輕度困難為4分,很輕松完成為5分[4],評分越高則上肢失能程度越輕。

2.1 患者QDUE-HD評分情況 110例患者的QDUE-HD評分為(65.54±10.78)分。輕度失能組QDUE-HD評分為(73.33±4.27)分,明顯高于重度失能組的(45.69±5.8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7.388,P<0.001)。
2.2 患者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程度的單因素分析 經單因素分析發現,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有無子女、家庭人均收入、透析時間、有無飲酒、近期有無跌倒為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1。

表1 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程度的單因素分析
續表1

項目輕度失能組(n=79)重度失能組(n=31)t/χ2值P值有無飲酒[例(%)]7.9330.005 無49(62.03)10(32.26) 有30(37.97)21(67.74)近期跌倒[例(%)]6.9080.009 無77(97.47)26(83.87) 有2(2.53)5(16.13)
2.3 患者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程度的多因素分析 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采用逐步篩選法納入logistic回歸分析中,賦值情況見表2。結果顯示,小學及以下文化、飲酒、近期跌倒為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的危險因素(P<0.05),已婚為其保護因素(P<0.05)。見表3。

表2 賦值情況

表3 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程度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近年來,對于血液透析患者的報道,多數為心理、生活質量等方面的報道,尚無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程度的報道[5-6]。國外有研究[7-8]發現,血液透析患者上肢肌肉力量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會直接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為評估血液透析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日常生活上肢功能恢復情況,本文采用以QDUE-HD量表評估患者的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程度,發現輕度失能患者的QDUE-HD評分明顯高于重度失能患者,結果證明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程度越重,其QDUE-HD評分越低。分析原因在于,QDUE-HD量表對10條項目進行評估,將活動能力設置為不可能做到、重度困難、中度困難、輕度困難、很輕松完成,評分分別為1分、2分、3分、4分、5分,當患者上肢失能程度越重,越難完成活動,其評分也就越低。
本文經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有無子女、家庭人均收入、透析時間、有無飲酒、近期有無跌倒為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程度的影響因素。分析原因在于,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體的新陳代謝、機體功能、認知功能等均減退,因而會對日常生活造成影響,從而影響上肢肌力力量,導致上肢失能程度加重[9-10]。家庭情況,如婚姻狀況,子女情況、家庭收入等也會對上肢失能程度造成影響,若患者得到家庭成員的支持與鼓勵,會增強治療的自信心,積極配合治療,產生較少的負面情緒,可加強患者的治療效果,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1-12]。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其認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相對更高,更能配合血液透析的后期恢復,因而文化程度與上肢失能程度密切相關。透析時間越長,患者的身心負擔越重,越易產生負面心理,對治療的配合度降低,影響治療效果,加重上肢失能程度[13-14]。
本文進一步的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小學及以下文化、飲酒、近期跌倒為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的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在于,文化程度較高的患者,能夠從多途徑去了解疾病的相關知識以及應對措施,積極治療,且其自我調節能力相對較高,因而在出現心理問題時可以通過與外界溝通、自我暗示等方式進行自我調節,減少多數負面心理,因而相對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其上肢失能程度更輕[15-16]。因而對于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需要多加進行預防性干預措施,為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的健康宣教,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知識、血液透析的作用及相關注意事項,以減輕上肢失能程度[17]。同時對于飲酒的患者應勸誡其戒酒,對于近期有跌倒的患者需及時就醫,給予相對應的治療措施,幫助患者恢復上肢活動,減輕上肢失能程度[18]。
綜上所述,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程度各異,失能程度越重其QDUE-HD評分越低,對文化程度低、飲酒、近期跌倒患者需采取積極的預防和干預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上肢功能的恢復情況。本文研究樣本相對較少,納入指標僅有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等,沒有納入更多的臨床指標,因而結果存在局限性。因此,今后將有待大樣本、多指標研究,進一步探討血液透析患者日常生活上肢失能程度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