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珉
新冠肺炎疫情眼下在美國依舊嚴重,這次疫情除了暴露出美國在緊急應對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方面的不足外,尖銳的社會矛盾也暴露在世人面前。
眾所周知,美式資本主義鼓勵競爭,主張徹底的自由市場經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場活力、創新和經濟增長,但也令美國的貧富鴻溝長期存在。美國政治精英甚至宣稱,貧富差距能夠帶來社會動力。
美式資本主義表面上反對政府干預經濟活動,但美國政府實際并沒有退出市場。特朗普政府甚至更深度介入了市場,其減稅措施主要受益的是富人和大企業。疫情中大幅增加貨幣供應不但支持了資產價格,流動性增加也使擁有固定資產、信譽良好或善于經營的人可以獲得大份額的新增流動性。因此,在渡過難關后,資本在下一輪經濟繁榮周期將獲得豐富利潤。因此,所謂的“不干預”,實際是為資本利益服務,結果導致了少數人發財和多數人的貧困。可以說,這場疫情加大了1%的富人和99%的普通民眾在家庭財富上的鴻溝。
其中,金融資本主義是美式資本主義的核心內容,提高投資意愿成了特朗普政府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從行業利益來看,當代西方主要經濟體,尤其是美國長期采取的超低利率政策,使資產價格即使在這次疫情中也有不錯的表現,與實體經濟出現了明顯的區別。假如虛擬和實體經濟表現差距越來越大,這對國家來說將帶來挑戰。
近幾年來,美國政府一直希望再工業化卻進展緩慢,其中存在結構性因素。在金融業高度發達的美式資本主義中,工廠主覺得無利可圖時會關閉和賣掉生產線,從外國買入更便宜的商品。接著將收入投資股市,相比開工廠,其在股市能賺到更多的錢。資本的本性就是逐利,在疫情過后,美國越來越多的加工生產型企業的業主會放棄低效工藝,轉而通過投資金融產品賺錢。這比雇人開工廠風險更小,更容易使資產增值。
但隨之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問題則更多、更嚴重,大量民眾會成為失業者,制造加工型企業會失去創新和生產動力,社會中的貧富差距也會進一步加大,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則會越來越凸顯。受新冠疫情影響,美國當前實行無限制的赤字預算。但疫情結束后,美國靠舉債和印鈔過日子的情況能持續嗎?▲
(作者是香港資深經濟評論員)
環球時報2020-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