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林

摘要:目的:對低場磁共振在診斷膝關節應力性骨折中的價值運用進行分析和闡釋。方法:針對21例患者進行研究,以X線平片及低場磁共振檢查為主,對其中的信息結果進行全方位分析,對低場磁共振的診斷價值進行研究。結果:在這些患者中,有3例出現輕度的軟組織腫脹,5例患者看到骨折線。在低場磁共振檢查下,結果特征十分明顯。結論:在關節應力性骨折診斷中,運用低場磁共振具有明顯的特征,可以進行早期診斷,為治療康復提供了良好機會,受到了醫學界的認可,這是值得廣泛運用的。
關鍵詞:低場磁共振;膝關節;應力性骨折;診斷價值
前言:膝關節在人體中可以說是比較復雜的關節,它所承載的負荷與人體的運動等體位存在密切的聯系。同時,也成為了人體容易損傷的關節之一。膝關節應力性骨折在臨床中比較常見,這是一種隱匿性的骨折。常規的X線及ct檢查對于應力性骨折的診斷并沒有十分大的意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會出現漏診、誤診等現象。低場磁共振在診斷應力性骨折方面有明顯的信號特征,對診斷有著一定的積極影響。文章研究了低場磁共振在診斷膝關節應力性骨折中的具體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骨科2019年5月—10月收治的膝關節應力性骨折患者21例。男患者10例,女患者10例,年齡在17至5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8.22+20.3)。體檢:所有患者均是在活動時膝關節疼痛加劇,休息之后出現緩解現象。臨床表現:所有患者沒有發熱現象,關節周圍軟組織沒有紅腫,膝關節屈伸自如。所有患者進來均沒有外傷史,也沒有直接暴力歷史,無酗酒史。所有患者均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次研究經過了倫理委員會的認證。
1.2方法
研究的21例患者均用x線平片及低場磁共振進行檢查。x線平片運用CR計算機輔助數字化x射線攝像機,其中涵蓋的條件是55—60kv,3.0—3.5mAs,攝取膝關節的正側位片。圖像在經過工作的處理之后,運用鑫高益0.4T永磁性低場磁共振,以患者仰臥部位,膝關節表面形成空振線圈。檢查序列為:自旋回波T1WI序列(SE),快速自旋回波T2WI(FSE),快速翻轉恢復壓脂序列(STIR)。實行矢狀位和冠狀位的多方面成像,層厚在4到5mm,層距為1mm。
1.3評價標準
(1)擁有十分清晰的運動誘因。(2)低場磁共振檢查過程中展現以下特征:脛骨平臺和股骨髁展現出線狀,或者是呈現出片狀異常信號,T1WI和T2WI展現出低信號的骨折線,T1WI是低信號,T2WI和STIR序列擁有高信號,出現骨髓水腫,或者出血的現象。
1.4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 15.0軟件進行統處理,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借助X線平片檢查,發現了3例患者出現了輕度的軟組織腫脹,有5位患者出現了可見的骨折線,其他的患者沒有明顯的異常,運用低場磁共振檢查所形成的特征表現是比較明顯的,具體見表一。
本次研究中,21例患者脛骨平臺15例,股骨髁6例。在經過x線平片檢查之后,僅僅發現3例患者出現輕度軟組織腫脹,5例有可見骨折線。低場磁共振檢查效果比較明顯,出血及水腫主要表現為斑片狀T1WI信號,T2WI、STIR高信號影,骨折線信號表現為T1WI信號,T2WI、STIR序列出血或者水腫信號,或者斜行現狀低信號影。有10骨皮質可見輕微褶皺或隆起。
3討論
應力性骨折又叫做疲勞性骨折或積累性勞損。主要是一種過度使用關節所形成的骨骼損傷。在肌肉過度使用之后會產生疲勞,不能吸收反復碰撞所形成的震動,將應力傳導到骨折。在長期反復、直接或間接的損傷,就可能會使得特定部位出現骨裂或骨折。應力性骨折往往發生在身體的承重部位。比如小腿脛腓骨和足部。應力性骨折早期發現和早期治療是十分關鍵的[1]。因為,應力性骨折往往是隱匿性骨折,需要通過病史、體檢等相結合,并開展影像學的檢查診斷。早期x線平片檢查會存在相應的局限性,并不能清晰地表現出骨皮質斷裂和水腫等現象。低場磁共振早期檢查具有巨大價值,能夠在臨床中經過X線檢驗后,高度懷疑應力性骨折患者需要進行低場磁共振檢查,并進行相應確診和鑒別診斷。
經過研究展示,21例膝關節應力性骨折患者在經過檢查確診發現經骨平臺15例,股骨髁6例。在x線平片檢查之后,只有3例患者出現輕度軟組織腫脹,5例可見骨折線,其他患者并沒有出現明顯的異常[2]。在運用低場磁共振進行檢查之后,21例患者出現了可見輕度軟組織腫脹,骨折線及骨髓水腫明顯。10例患者可見骨皮質斷裂,均確診。低磁場共振展現出較高的軟組織分辨能力,能夠從多個方位、多個參數的形象特點出發,針對組織中的水分改變進行高敏度的確診。所以,診斷早期關節應力性骨折的特征十分明顯。骨折線在 T1WI上顯示出橫行現狀低信號,周圍出血及水腫也為低信號,T2WI上多處為低信號,周圍的出血和水腫均表現為高信號。骨折線的顯示十分明顯,正常紅骨髓與黃骨髓的脂肪含量存在一定的差異,star的脂肪抑制序列可以展現出骨折區的輕微出血水腫。這樣,會讓應力性骨折的確診率大大提高。
借助低場磁共振也可以進行鑒別診斷,應力性骨折需要和骨感染性腫瘤性病變進行鑒別。感染性病變主要以硬化為主,范圍涉及到整個骨,變化比較慢。骨轉移瘤主要表現在多有骨質破壞,病灶散范圍廣,形態和部位并沒有固定的位置。成骨肉瘤已成骨為主,髓腔內片狀團塊高密度,鄰近處常有軟組織腫塊和不規則的骨膜。應力性骨折鄰近軟組織出現輕度水腫,磁共振見骨髓水腫長T1WI信號,短T2WI信號,形狀與骨骺線一致,影像學上展現出特殊現象,診斷為膝關節應力性骨折,這也成為了重要依據[3]。同時,這也成為了鑒別的關鍵點。臨床表現主要是在活動增加的時候出現加劇的問題,活動之后休息會減輕。感染性及腫瘤性病變展現為持續性的疼痛,臨床之中以臨床表現結合醫學影像進行確診。
綜上所述,通過低場磁共振檢查膝關節應力性骨折特征具有明顯的效果。這會讓膝關節應力性骨折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更加有效,所展現出的效果要遠遠大于x線平片,這在臨床膝關節應力性骨折治療中值得推廣和運用。在本文的研究之下,能夠提供相應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張勇恒.分析低場磁共振在膝關節應力性骨折診斷中的應用[J].數理醫藥學雜志,2016,29(11):1715-1716.
[2]王勁風.低場磁共振診斷膝關節應力性骨折的價值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5,13(08):135-136.
[3]王小康,潘玉才.低場磁共振在膝關節應力性骨折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臨床研究,2013,26(11):1227-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