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倪浩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局副局長李健在今年的兩會期間接受采訪時表示,雖受復雜的國際疫情影響,國際航線(恢復)仍然有一段較長的不確定期。但因市場有需求,民航局將保持在中國國內對境外輸入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會考慮適當增加航班。該說法一經報道就引發外界廣泛關注,這一表態是否意味著中國對國際航班的“五個一”政策限制出現松動呢?
當被問及近期關注度較高的“五個一”政策,李健表示,這一政策是基于3月12日國際疫情情況較復雜,在3月26日制定,3月29日執行的原則,即“一國一個航空公司一周一條航線一個航班”。最大計劃量是134班,擴大到6月1日準備要執行的航班量將達到407班,實際執行量受航線市場因素影響將少于407班。
5月27日,中國民航局在官網發布《關于建立復產復工國際客運包機計劃審批“綠色通道”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加快復產復工國際客運包機計劃“綠色通道”審批。《通知》中相關規定包括,各航空公司在申請不定期飛行航班許可的同時,即可向運行監控中心提交相關預先飛行計劃申請。運行監控中心根據不定期飛行航班許可內容,盡快受理并發布預先飛行計劃。對于不定期飛行航班許可申請,申請時限由原來的提前7個工作日調整為提前3個工作日,系統受理時間7×24小時。另外,預先飛行計劃申請按照現行程序和申請途徑保持不變,申請時限由原來的7個工作日和5個工作日,統一調整為提前3個工作日,系統受理時間7×24小時。
有觀點認為,《通知》出臺是對“五個一”政策的放寬。但分析人士更傾向于認為,“綠色通道”與“五個一”政策無關,主要針對因工作需要出入境的旅客。而5月27日公布的《通知》也表明,經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或其外事組)批準、或者符合中外快捷通道要求的復產復工國際客運包機計劃審批工作程序進行臨時性調整,建立“綠色通道”,優化工作流程、縮短辦理時間。
在27日外交部記者會上,針對有關中方是否計劃派出更多航班接回海外中國留學生的提問,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表示,我國在疫情之初派出包機接回受困海外的中國公民。海外疫情嚴重后,我國努力創造條件,安排臨時航班協助確有困難、急需回國的留學生、老幼病孕及臨時出國人員返回國內。同時,中國航空公司始終保持與有關國家通航,為中國公民回國搭建起一條條“空中走廊”。▲
環球時報202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