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旺
美國股市近期上漲勢頭強勁,但另一方面,美國經濟數據接連刷新新低讓外界擔憂該國“實體經濟正與金融脫鉤”。
美國《華爾街日報》26日稱,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當天上漲逾500點,自3月初以來首次逼近2.5萬點大關。但27日開盤,三大指數先跌后漲。路透社認為,受美聯儲以及其他國家央行非常規干預舉措、美國國會通過2萬億美元刺激法案,以及疫苗迅速開發等因素影響,人們認為全球經濟凍結最糟糕時期快要過去,刺激股市上行。
不過,美股尚未填平疫情帶來的大坑。美國市場觀察網站報道稱,道指周二收盤指數仍比今年2月的歷史高位要低15.4%,標普500指數則要低11.7%。更重要的是,路透社認為,股市飆升之際面對的是可怕的經濟環境。美國4月就業崗位減少2050萬個,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多。韓國《中央日報》也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加深了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之間的鴻溝,在美國表現得尤為明顯。一方面,紐約股市在過去兩個月大漲32%,另一方面實體經濟的現狀和未來預期卻不容樂觀。美國政府的經濟官員一致表示,下月美國失業率可能達到25%,而第二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可能降到-30%。
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本月表示,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存在“危險的缺口”。該雜志分析稱,在史上最低利率的影響下,債券持有者因擔心未來出現通貨膨脹,紛紛開始買入股票,從而拉升了股價。但《經濟學人》警告稱,“市場情緒可能會突然轉變”。美國紐交所總裁史黛西·坎寧安也表示,股票市場反彈并不能反映真實經濟狀況,因為醫療保健和科技等相對強勁的行業在主要股指中占很大比重。她預測,美股將不可避免地反彈,而對影響普通美國人的實體經濟前景的更深擔憂依然存在。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27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目前來看,美股風險依然存在。現在疫情走勢并不穩定,萬一出現什么情況,美國金融體系還會出現大的波動。再者,這可能會產生一種虛假繁榮,美國股市好像很好,讓人們以為實體經濟也很好,但實際上復蘇還需要很長時間;第三,從世界角度講,全球金融體系不穩定依然存在,實體經濟并沒有明顯改善,而金融市場率先反彈,可能會加劇全球經濟的債務化。▲
環球時報2020-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