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予城
校運會的跳遠比賽,因為時間持續得太久,記錄的老師很不耐煩,反復催促著我們快點兒結束。我理解她的疲倦與乏味,因此,身體還未熱起來便在催促下匆匆上場。
助跑,起跳,卻因收腿不及時在落地的剎那摔倒,我聽見了骨頭撕裂的聲音,隨即一陣劇烈的疼痛感從腳踝傳來,仿佛有百萬只螻蟻在瘋狂啃噬著我的骨髓一樣,疼痛得近乎麻木,我幾乎感覺不到我的左腿。
我惶恐地癱坐在沙地上,體育老師趕緊圍了過來,那聲劇烈的“咔嚓”他也聽見了,周圍的同學過來扶我,他制止了他們,根據他的經驗,可能傷到跟腱了,現在不能隨便移動。
正在我經受疼痛與驚恐而不知所措的時候,那位不耐煩的老師又開始催促起來:“到旁邊去嘛,把場地讓出來。”就在那一刻,我先前對她的理解瞬間消失殆盡。體育老師轉身對她說:“可能傷到跟腱了,不能動。”她便消停了片刻。
校醫過來了,判定我不能隨便移動,便去取擔架。見我仍在原地,那位老師又不耐煩起來:“你們把她扶到旁邊去嘛,這邊還等著用場地。”
聽見這話,我開始厭惡起她來,如果說剛剛的催促是因為她不知道我的情況,那這次的催促就純粹只是因為自私,明明已經得知了我的情況,還一味想要快點兒結束比賽——她的世界只有自己的利益,沒有別人的情緒。
一想到這里,我的逆反情緒便油然而生。哪怕我現在沒事了,我也偏偏要坐在這里,就是不挪到一旁,就是要占著場地拖延比賽時間,讓她不悅。
其實當那位老師說出那些話的時候,她向我傳達了她的自私:僅以自身的想法和利益為中心。我的情緒被她的負面情緒所影響,心生厭惡而產生了抵觸——你讓我怎么做,我偏偏不這么做。
事實上,我的思緒和行為都是對外界的反饋,我接收到了怎樣的情緒,就會反饋出怎樣的情緒。如果那位老師不是反復催促我讓開,而是簡單地問一句:怎么了?我必定會體諒她的不易,盡力挪到一旁,為比賽騰出場地。
海婷老師有話說:與人相處時,我們的情緒往往會受到別人言行的影響,對于沒有考慮到你心情的記錄老師,你相對應地拿出了她冷落你的態度——你認為這個老師處理問題的方式欠妥,這點沒錯。其實你是個善良的孩子,在理解記錄老師長時間工作疲憊的同時,你只是想要老師一句簡單的關心,想要等同的理解和尊重,但得到的情緒反饋是不悅,自然逆反情緒也就跑出來與之對峙。對于生活中的大小事:如果他人有意冷落你的情緒,我們可以轉移視線,讓情緒放松下來,再理性分析對方的要求是否有實施的意義和條件,比如:受傷無法移動位置且強行移動會導致傷勢情況更糟糕。可以心平氣和地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由心而生的自我抵觸,盡量讓別人從我們這里感受的是正能量的傳達,這樣雙方的溝通才會更加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