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學文 張幫林



摘要? ? 為了明確24%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包衣對水稻惡苗病的田間防效及對水稻的安全性,確定最佳使用劑量,開展了田間藥效試驗。結果表明,24%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在500~667 mL拌100 kg種子的劑量下進行水稻種子包衣,能夠有效防治水稻惡苗病。推薦其有效成分用量為120~160 g拌100 kg種子。
關鍵詞? ? 水稻惡苗病;24%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防效
中圖分類號? ? S435.111.4+4?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9-0091-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水稻惡苗病是水稻苗期至穗期主要病害之一,隨著旱育秧技術的推廣,該病的發生日益嚴重,常常導致水稻減產10%~20%,發病嚴重時可減產50%以上[1-2]。惡苗病又稱公稻子,從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生。惡苗病菌寄生或附著在種子上,種子帶菌是惡苗病發病的主要原因[3-4]。重病種子往往不能發芽,或萌發后不久幼苗即死亡;輕病種子長出的病苗徒長,較健株高出1/3,植株細弱,全株呈黃綠色,根系發育不良,部分病苗在插秧前后死亡。
為了明確24%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包衣對水稻惡苗病的田間防效及對水稻的安全性,確定其最佳使用劑量,2018年6月在江蘇省如皋市九華鎮云屏村21組進行了田間小區試驗,取得了良好的防效。現將試驗結果整理如下。
1? ? 材料與方法
1.1? ?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江蘇省如皋市九華鎮云屏村21組進行,試驗地為砂壤土,有機質含量為1.3%。麥后直播,播種前用拖拉機旋耕耙勻5~7 cm表土層,2018年6月3日下午進行拌種處理,6月4日下午播種,撒播,播種量為60 kg/hm2。6月5日試驗區范圍內用20%吡嘧磺隆·丙草胺可分散油懸浮劑1 800 g/hm2兌水750 L/hm2噴霧,進行土壤封閉處理。隨后試驗田塊進水灌溉,按麥后直播稻進行栽培和管理。
1.2? ? 試驗材料
1.2.1? ? 供試藥劑。24%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安徽豐樂農化有限責任公司生產),30 g/L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市購,先正達南通作物保護有限公司),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瑞士先正達作物保護有限公司),35%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山東省聯合農藥工業有限公司)。
1.2.2? ? 供試作物。水稻,品種為鎮糯19。
1.2.3? ? 防除對象。水稻惡苗病(Fusarium moniliforme)。
1.3? ?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7個處理,分別為24%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400 mL拌100 kg種子(A)、24%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500 mL拌100 kg種子(B)、24%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667 mL拌100 kg種子(C)、30 g/L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200 mL拌100 kg種子(D)、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400 mL拌100 kg種子(E)、35%噻蟲嗪懸浮種衣劑320 mL拌100 kg種子(F)、空白對照(CK)。4次重復,小區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為20 m2。
1.4? ? 調查內容及方法
6月16日調查出苗率,6月26日調查防效。在秧苗移栽前按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調查500株,記錄病株數;在定量播種區(每處理播種100粒種子)調查各處理的出苗數及秧苗素質(包括株高、根長及百株鮮重)[5-6]。計算公式如下:
1.5? ?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采用DPS(Data Processing System)軟件進行Duncan氏新復極差法統計檢驗。
2? ? 結果與分析
2.1? ? 安全性
試驗期間,各藥劑處理區水稻生長正常,無藥害現象發生;對非靶標生物安全,無藥害現象發生。
2.2? ? 防效
由表1可知,處理A、B、C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分別為78.37%、87.66%、95.41%,在試驗用量范圍內,隨著24%苯醚·咯·噻蟲懸浮種衣劑用量的增加防效有一定的提高,處理B與處理A、C間無顯著差異,處理C極顯著高于處理A;30 g/L苯醚甲環唑懸浮種衣劑200 mL拌100 kg種子處理(處理D)與25 g/L咯菌腈懸浮種衣劑400 mL拌100 kg種子處理(處理E)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效分別為83.75%和85.63%,與處理A、B間無顯著差異,但顯著低于處理C。由表2可知,各藥劑處理水稻出苗率均稍高于空白對照(CK),但差異不顯著;百株鮮重均顯著高于空白對照(CK)。處理A平均株高與CK之間無顯著差異,處理B、C平均株高顯著低于CK。
3? ?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24%苯醚·咯·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在500~667 mL拌100 kg種子的劑量下進行水稻種子包衣,能夠有效防治水稻惡苗病;且在試驗劑量下對水稻出苗沒有影響,對水稻安全。
4? ? 參考文獻
[1] 李春利.水稻惡苗病發生及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8):165.
[2] 李艷梅.不同種子處理劑對水稻秧苗素質及惡苗病防效比較[J].現代農藥,2018,17(6):54-56.
[3] 產祝龍.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機理及其病原菌抗藥性的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03.
[4] 徐偉,李秀鈺.不同種子處理劑對水稻惡苗病的防治效果[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33):12882-12883.
[5] 陳宏州,楊紅福,饒鳴帥,等.水稻惡苗病防治藥劑效果評價[J].中國農學通報,2018,34(33):140-146.
[6] 于建成,潘登,宋立妹,等.2種新型水稻浸種劑對惡苗病的防治效果[J].現代農藥,2015,14(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