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守才
摘要? ? 潰瘍病是番茄常見的細菌性維管束病害,發病急、蔓延快,嚴重影響番茄的產量和質量,常造成毀滅性損失。溫室番茄由于栽培環境和栽培方式特殊,常造成潰瘍病的暴發。本文闡述了潰瘍病的侵染病原和危害癥狀,詳細分析了溫室番茄潰瘍病的發病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安全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為相關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 番茄潰瘍病;溫室;危害癥狀;發病原因;防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 ? S436.412?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9-0108-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番茄潰瘍病是一種世界多發、列入我國植物檢疫對象名單的病害,是由細菌侵染引起的維管束系統病害。番茄潰瘍病具有一定的潛育期,多在番茄植株生長的中后期暴發,具有發病急、傳播快、危害嚴重、防治困難等特點。溫室番茄由于處在特定的栽培環境中,長期連作、施肥不當、種苗帶菌以及栽培管理措施不當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潰瘍病的嚴重發生與流行,而且一旦發生難以控制,對番茄的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已成為番茄栽培的毀滅性病害[1-2]。
1? ? 侵染病原
番茄潰瘍病病原為密執安棒桿菌番茄潰瘍病致病型亞種(Claviv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Michiganense(Smith)),病原物革蘭氏染色陽性,較耐低溫,在1~33 ℃條件下可正常生長發育,最適溫度25~27 ℃,最適生長pH值為6.5~7.0。病原寄主范圍較窄,在自然情況下主要侵染番茄。病菌可在溫室內病殘體和土壤中越冬,通過帶病種子、病苗、病殘體以及土壤、灌水、農事操作等傳播,通過傷口、氣孔、水孔或果實表面直接侵入。高濕、低溫的環境有利于病害的發展和流行。
2? ? 危害癥狀
潰瘍病在番茄的幼苗期至結果期均可發生。當病原菌通過根莖傷口侵染維管束組織,則呈現維管束系統性癥狀。病菌先從根莖韌皮部開始侵染,逐漸向髓部擴展,發病部位呈黑褐色壞死,莖略變粗,并產生氣生根;后期髓部呈粉狀干腐,病莖形成空腔開裂,植株先表現為缺水狀萎蔫,后枯萎死亡。當病原通過氣孔或水孔等自然孔口侵染葉片,呈現局部癥狀,表現為葉片卷縮,半邊邊緣壞死,自下而上逐漸凋萎死亡;侵染果實,病斑呈圓形略隆起,外圈白色,中心褐色,似鳥眼狀[3]。
3? ? 發病原因
3.1? ? 多年連作重茬
常年連作重茬是溫室番茄潰瘍病暴發的主要原因。由于溫室番茄多年連續種植,對土壤掠奪式利用,造成土壤微環境遭到破壞,病殘體污染嚴重,病菌大量積累,病菌抗藥性增強,溫室栽培條件惡化。
3.2? ? 燒根、漚根
溫室番茄種植時,不當或超量使用化肥,或直接施用未經充分腐熟發酵的農家肥,如雞糞、豬糞等,會造成土壤養分濃度過高或二次發酵產生大量熱量,引起燒根,造成根系損傷,形成較多傷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當澆水量過多、土壤含水量過大或田間積水,易造成土壤板結、通氣性變差;土壤溫度偏低易造成番茄漚根、根系腐爛等,病菌侵入引發潰瘍病的發生。在溫室內,地勢低洼、凹陷積水的區域潰瘍病發病重,而地勢高燥、不易積水的區域發病較輕。
3.3? ? 溫室內通風不良
溫室內環境相對密閉,不利于水分散發。當澆水時,會造成棚室內土壤和空氣濕度迅速增加,若不能及時通風散濕或局部通風不良,都可能會造成潰瘍病的發生。一般情況下,離通風口越遠的區域濕度越大、發病越重,靠近通風口處的區域發病較輕。
3.4? ? 栽培管理措施不當
不當的栽培管理措施,如低畦栽植、不鋪設地膜、大水漫灌、不注重地下病蟲害防治、過量使用化肥致使土壤鹽分過高以及棚室放風不及時、不到位等,都可能造成植株長勢差、抗性低,引起病菌的傳播和侵染。
4? ? 防控措施
4.1? ? 實行季節性休耕或輪作倒茬
對于多年連作、潰瘍病發生嚴重的溫室,通過休耕或輪作倒茬,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可減少病殘體積累、有效降低病原菌數量、增加土壤有益菌數量、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調節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生態環境等,為番茄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另外,為有效消除病菌、殺滅蟲卵,還可利用夏季溫室休閑時段進行高溫悶棚殺滅病原,以控制病害的發生。
4.2? ? 改進栽培管理措施
可適當改進栽培管理措施,如采取高畦栽培、鋪設地膜、采用膜下節水滴灌、施用充分腐熟有機肥、基肥中減少氮肥用量、增施生物活性菌肥和土壤改良劑、實行秸稈還田及行間覆蓋秸稈。當潰瘍病已發生時,應先治病后澆水,避免大水漫灌,澆水后及時放風降濕。通過改進栽培管理措施,可優化栽培環境,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減少燒根、漚根現象,降低棚內空氣濕度和土壤濕度,有效防止番茄潰瘍病的發生。
4.3? ? 生物防治
在定植后、發病前或發病初期,用80億個/g甲基營養性芽孢桿菌LW-6可濕性粉劑750倍液+0.5%氨基寡糖素水劑200~300倍液+150 g/L液態有機碳300倍液,順番茄莖基部灌根,每株灌藥液100~150 mL,每隔7~10 d灌1次,連灌2~3次。
4.4? ? 化學防治
在發病初期,用20%噻菌銅懸浮劑5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對莖桿病部氣生根及以下噴淋,然后在根莖部灌根,每株100~150 mL,每5~7 d灌1次,連續防治2~3次[4]。如發病較為嚴重時,以上藥劑再加入150 g/L液態有機碳(或28 g/L海藻酸)300倍液進行灌根,以控制病菌的二次侵染,同時促進新根萌發,提高植株抗性。
5? ? 參考文獻
[1] 溫慶文,鐘霞,劉曉霞,等.濟寧溫室番茄潰瘍病癥狀識別及防治[J].長江蔬菜,2017(21):52-53.
[2] 馬富貴.北方溫室番茄潰瘍病的綜合防治措施[J].中國園藝文摘,2013,29(3):166-167.
[3] 史風艷,王晶,施素麗.日光溫室番茄細菌性病害的癥狀與防治[J].農民致富之友,2013(1):25.
[4] 高娃,張冬梅,劉丹,等.番茄潰瘍病防治藥劑的篩選[J].安徽農業科學,2018,46(20):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