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依婧
“老師你好。最近我在家中感覺不快樂,我的家什么都好,就是不自由,‘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自由是我最珍視的東西,但爸爸媽媽處處管著我、限制我,打著‘愛的名義剝奪著我的自由。媽媽嘴上說學習是為我自己學的,那我為什么不能決定什么時候學、要學到什么程度?我出去玩兒為什么要匯報行程、限時回家?在這樣監管下的生活實在沒什么意思,卻也沒有辦法改變。我想要真正的自由,而不是‘經過父母同意以后的自由的假象。我想過離家出走,卻也擔心自己沒有能力活下去,真是太難了!”
同學:
你好。
你想要離家出走,這是你覺得離自由最近的路,但你沒有行動,因為你“擔心沒有能力活下去”。其實你心里是明了的,你以一部分的“自由”為代價,換取了對你來說必不可少的東西。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句話說起來很瀟灑,卻少有人踐行。其實自由沒那么玄乎,你拿個破碗去大街上流浪乞討撿垃圾,就差不多接近“絕對自由”了,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睡覺,說你想說的話,吃你吃得著的東西,不僅沒人攔著你,大家還都繞著你走,你說自不自由?人類在遠古時候,還以野獸的角色存在著的時候,也是自由的。但祖先們可覺得自由太不值錢了,所以用一代一代的智慧致力于研究千百種方式,拿自由來換取許多他們覺得更為珍貴的東西,比如安全、舒適、歸屬、成就,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家庭。
你本是非常自由的,但你拿了一些自由來換取作為人的福利。爸爸媽媽管你,他們也養你愛你;老師管你,所以你受到了教育;朋友們管你,你獲得了友誼;社會和法律管你,你才能享有社會和法律給你的保護。孤獨和無助是自由不可分割的副產品,你需要父母的愛與關懷就不能割斷牽絆,而這些交換,其實也是你潛意識里自由選擇的結果呢。
同樣的你要知道,媽媽在灶臺上煎炸烹煮的,不僅僅是土豆燒雞海蠣煎水煮魚紅燒肉清蒸螃蟹白灼牛肉小黃魚燜豆腐白米飯,也是她的自由啊。
明白了自由雖然不像你說的那么高于一切難以追尋,但也不能一點兒沒有啊?如果你沒有得到應得的自由,你的生活完全被掌控而難以獲得幸福感,有什么你能做的嗎?
獲得自由的最有效途徑就是強化父母給你自由的行為。就是你爸媽偶爾給你自由的時候,你要做一些讓他們高興的事兒,讓他們覺得讓你自己支配自己的生活真是件省心又靠譜的事兒。如果每次爸媽給你自由,你不是上網到天昏地暗,就是出去浪到不回家,順便打個架,亂花一筆錢,爸媽自然限制你。哪天媽媽對你說:“今天放假你打算干嗎呀?”請你對她甜美地一笑,然后回答:“我想把作業先寫完,然后再拖個地。”漸漸地爭取更大的自由,然后就能富余更多的時間愉悅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得到空間來安排自己的生活。
如果有一天你感到自己在爸爸媽媽那里自由了,那是你長大的時候,那時的你會得到想要的,也會失去你曾經擁有的。
編輯/李鵬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