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加彭
摘要? ? 為充分發揮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建設的整體效益,鼓勵和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并推動退耕還林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實現生態改善、產業發展、農民受益、企業得利的目標,各地積極引進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新一輪退耕還林建設。本文闡述了昭通市鹽津縣牛寨鄉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模式、優勢,分析了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以期為引進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新一輪退耕還林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新型經營主體;新一輪退耕還林項目;模式;優勢;問題;對策;云南昭通;牛寨鄉
中圖分類號? ? F325;F326.2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9-0235-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自2017年12月云南省出臺《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完善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推進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來,牛寨鄉就積極探索,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建設生態化發展思路,引進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實施退耕還林,推動退耕還林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實現生態改善、產業發展、農民受益、企業得利的目標。目前,牛寨鄉成功引進云南邦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整合村集體公司力量,采用“云南邦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村集體公司+農戶”的合作方式組織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509 hm2。其中李子62.6 hm2、柿子386.4 hm2、獼猴桃60 hm2。現對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模式、優勢、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并提出相關對策,以供參考。
1? ? 新型經營主體參與退耕還林項目模式
牛寨鄉以退耕還林項目為依托采用“云南邦興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村集體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實施退耕還林項目,主要有以下2種合作模式。
1.1? ? 柿子、李子合作模式(90∶7∶3模式)
退耕農戶以土地和勞動力入股云南邦興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組建的專業合作社,占股90%,服從公司統一安排,其中18 000元/hm2退耕還林現金補助歸退耕農戶所有。農戶按要求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因農戶不配合導致種植基地出現問題,公司將解除合作,同時農戶依法賠償公司在基地投入的一切經濟損失。公司占股7%,退耕還林6 000元/hm2造林種苗費兌現給公司,公司負責投入苗木、技術指導、管理經營、品牌打造、產品認證、市場營銷、產品回收等。村集體公司占股3%,協調安排、組織管理、調解糾紛、時時監督,讓農戶按照公司標準統一運作。基地投產后公司按當年周邊省會城市水果批發市場定價并回收。當市場價低于公司保護價時,按照公司保底價柿子1.6元/kg、李子2.0元/kg進行回收,收益按占股比例分配。
1.2? ? 獼猴桃合作模式
1.2.1? ? 80∶10∶10模式。退耕農戶占股80%,投入土地、勞動力,基地所有設施和資金(苗木、水泥柱、拉繩、農藥、化肥等)服從公司統一安排,24 000元/hm2退耕補助歸退耕農戶所有。公司占股10%,投入技術、基地管理、品牌打造、產品認證、市場營銷、產品回收。村集體公司占股10%,負責協調安排、組織管理、調解糾紛、時時監督,讓農戶按照公司標準統一運作。
1.2.2? ? 50∶40∶10模式。退耕農戶占股50%,以土地和勞動力入股,加入專業合作社,服從公司統一安排,完成公司安排的工作。公司占股40%,投入基地所有設施、苗木、水泥柱、拉繩、農藥、化肥、技術、基地管理、品牌打造、產品認證、市場營銷和產品回收等,退耕還林24 000元/hm2的補助資金歸公司所有。村集體公司占股10%,負責協調安排、組織管理、調解糾紛、時時監督,讓農戶按照公司標準統一運作。基地投產后按當年市場定價、回收,市場價低于公司保護價時按公司保護價獼猴桃4元/kg回收,收益按占股比例分配。
2? ? 新型經營主體參與退耕還林項目的優勢
新型經營主體的參與使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充分發揮整體效益,推動了退耕還林規模化發展、集約化經營,實現生態改善、產業發展、農民受益、企業得利的目標[1-2]。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一是充分保障了農戶享有股份權利和收益,切實保障農戶優先務工權,努力增加農戶的股份收入和工資性收入,實現了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3]。二是使退耕農戶享有長遠、穩定、持續的經濟收益,同時鞏固了退耕成效。三是公司化操作和專業團隊經營,經濟實力較強,產供銷信息暢通,能占有較大的市場份額,能有效規避市場波動風險影響,有利于加快產品、品牌及產業鏈研發,推動精加工產業發展,拓展市場,促進產供銷一體化發展。
3? ? 存在的問題
3.1? ? 政策執行不到位
省、市鼓勵和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新一輪退耕還林的政策應用不到位、不靈活,“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發展優勢沒有體現出來,組織化、規模化、產業化程度較低。產業引領作用不強,存在種植不科學、管理不規范、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和市場競爭力不強等現象。
3.2? ? 參與企業自我發展能力不強
由于受到區域經濟、交通條件和地域環境等因素影響,招商引資難,實力較強的企業引進較少。由于受林業項目投資大和周期長的影響,企業投入資金發展林業項目意愿低,鼓勵和引進具有雄厚社會資本和實力企業來參與退耕還林較困難[4]。
3.3? ? 退耕農戶積極性不高
退耕農戶受自身素質影響,對企業、專業合作社或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帶動引領發展能力心存疑慮,持觀望態度。同時,參與組織化生產的主觀能動性不強,種植后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弱、產出率低、產品質量差、市場競爭能力不強,存在較大的市場風險,可能會出現市場拓展不到位,供大于求,種植面越寬、產量越大而滯銷越嚴重的情況。
3.4? ? 法律法規不健全
簽定的合作協議不規范、不健全,存在漏洞,無法律保障,因而遇到困難時雙方容易出現毀約風險。
3.5? ? 抵御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較低
目前,林產業發展還停留在粗放型加工營銷,生產工藝及科技信息手段落后,精深加工滯后,品牌研發打造不夠,商品轉化率低,綜合生產和市場營銷能力弱,產業鏈不健全,重一產、輕二產、缺三產,抵御市場波動風險的能力較低。
4? ? 對策
4.1? ?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完善政策法規,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加強對新型經營主體參與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引導和市場風險評估,降低投資風險。增加業主資質審查、計劃安排、合同簽訂的透明度,加強監督管理、細化風險管控、規范承包行為,保障退耕農戶和企業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4.2? ? 用活政策加強指導
依托并用足、用活退耕還林政策,鼓勵和引導新型經營主體參與并提升林業產業發展組織化程度,組建林業產業發展的專項技能隊伍,培養基層種植專家,加強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加工和經營等方面的指導,使退耕還林退得下、穩得住、能見效。
4.3? ?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引導企業或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將實體與市場相融合,深度挖掘林業資源潛力,加快產品、品牌產業鏈研發,推進深度工業化開發利用。
4.4? ? 加強宣傳,鼓勵引導企業農戶參與
組織、宣傳、發動、引導廣大群眾提高組織化參與度,將新一輪退耕還林各項政策落到實處。通過用土地、林業資源和林業資金等多種形式參與入股合作或吸納務工,獲得財產性或工資性收入;深度推進“企業+村集體經濟組織+村黨支部+農戶”模式,整合力量協調配合,統一規劃精準實施,用市場引導產業方向、用機制規范合作經營、用產業拉動持續發展,最終實現生態改善、產業發展、農民受益和企業得利的目標。
5? ? 參考文獻
[1] 盧悅,田相輝.退耕還林對農戶收入的影響分析:基于PSM-DID方法[J].林業經濟,2019,41(4):87-93.
[2] 史恒通,王錚鈺,閻亮.生態認知對農戶退耕還林行為的影響:基于計劃行為理論與多群組結構方程模型[J].中國土地科學,2019,33(3):42-49.
[3] 姚平,陳先剛,周永鋒,等.西南地區退耕還林工程主要林分50年碳匯潛力[J].生態學報,2014(11):3025-3037.
[4] 郝佳玲.清水縣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