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芷瑜 高臨生 趙梓旭 宋佳音 潘冬梅
摘 要:貴港具有“甘蔗之鄉”“蓮藕之鄉”等美稱,由于銷售渠道單一、宣傳力度缺乏、品牌意識不強,導致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漸漸降低。農產品宣傳畫具有宣傳鼓動、制造社會輿論和氣氛的功效,宣傳畫配合文字介紹農產品的來歷和用途,內容豐富生動有趣。通過閱讀和觀賞農產品連環畫可以引起讀者對農產品的興趣,從而提高貴港農產品的知名度,擴大農產品銷路,實現農民增收的目的。
關鍵詞:貴港 農業發展 農產品 宣傳畫
本文將介紹貴港市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農作物的特性和生產情況,研究其發展所遇到的問題,提出制作和發展具有當地特色的宣傳畫,并介紹宣傳畫具體形式和內容,以及發展宣傳畫對產業的影響和作用。通過不同的宣傳模式來拓寬銷售的渠道,加強市場的營銷,提高農作物的銷售量,讓農民積極、放心種植農作物,幫助農民致富,建設新農村,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貴港市農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一、貴港市農業發展現狀
貴港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東南部,行政區域面積1.06萬平方公里,這里有廣西最大的平原——潯郁平原,屬于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還有郁江貫穿貴港。這里地勢平坦,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是廣西主要農業生產基地,具有“甘蔗之鄉”“蓮藕之鄉”等名稱。
貴港市非常適合種植甘蔗,發展糖業的條件得天獨厚,主要種植地分布在覃塘區三里鎮、五里鎮、石卡鎮,港南區木格鎮、八塘鎮等地。貴港的甘蔗分為兩種,一是果蔗,可當水果食用,其中黑皮蔗具有較為易撕、纖維少、糖分適中,莖脆、汁多味美、口感好等特點,比較適合鮮食,貴港各區、縣都有種植,其中石卡鎮的石卡黑皮蔗最為出名。二是糖蔗,一般的白皮蔗糖量較高,皮硬纖維粗,適合做制糖的原料。據統計,2017年甘蔗種植面積達35萬畝,產原料蔗160萬噸,全市蔗糖業總產值20多億元。
貴港,又稱荷城,荷就是荷花,荷花被尊為貴港市市花。而當地荷所產的蓮藕是廣西一種出名的特色美食,素有“藕中之王”的美譽。其中以覃塘蓮藕為代表,覃塘蓮藕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連片種植蓮藕3000畝(《廣西新聞網》),其蓮藕藕體鮮嫩,味道清香,口感粉嫩而名揚內外。蓮藕全身都有用處且用途廣泛,藕身可以煲湯,健脾開胃,益血生肌;藕節可以加鹽腌制后泡茶或晾干作藥物煎制食用;此外,蓮藕還能加工成藕粉,口味更佳。
貴港市港南區種植馬蹄約6000畝,是貴港市馬蹄種植主要集中區,主要分布在橋圩鎮、湛江鎮、東津鎮和瓦塘鄉。馬蹄又稱荸薺,既可作為水果,又可作為蔬菜,它的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是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但近年來,由于氣候驟變,南方強降雨增多,溫度下降,馬蹄的品質下降,導致馬蹄銷售遇冷,價錢不盡如人意,很多馬蹄爛在土里無人采挖。而馬蹄的采挖難度大,人工花銷高,加上市場因素制約,利潤少之又少,導致馬蹄種植量也逐漸減少。
貴港市的特色農產品除了甘蔗、蓮藕、馬蹄、龍眼,還有黃皮,荔枝、芒果、桃、李、百香果、芭蕉等。這些農作物在當地的種植很多,但大部分農產品的銷售受到限制,價錢不高,效益低,很多農產品不好銷售,農民的收入低了,種植的心態也變得低迷,導致農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漸漸降低。
二、貴港市農產品滯銷成因
1.質量難以保證。近年來廣西天氣狀況不容樂觀,高溫暴曬天氣集中在6—9月,最高甚至可達39℃;低溫嚴寒天氣集中在11—2月,最低達3℃。不僅如此,臺風的頻繁侵襲同時引發了強降雨,導致部分地區出現臺風、洪澇等自然災害,農作物生長所需的天氣條件無法得到滿足。同時,農作物價格受市場波動影響,農民收入的不穩定性導致農民生產積極性亟待提高,甚至出現農民消極對待農業生產活動,無法使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得到保證。
2.銷售渠道單一。貴港市的農業生產屬于小農經濟生產模式,并未形成也并不具備規模化成片化的種植條件,農作物的銷售模式與銷售渠道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囿于農民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其銷售大多是通過傳統途徑自行聯系收購商,收購商與農民的雙向信息溝通渠道并不通暢。因此只有少量收購商有意向前來收購,這便導致了收購時收購商的主導地位,更容易形成壟斷式收購,造成產品本身的價值貶損。
3.宣傳力度缺乏。雖然中央已出臺“互聯網+農業”等政策推進農業信息進村入戶,但由于政府相關落實政策的制定并非完善,也就導致了當地的農產品宣傳力度不足,產品促銷政策缺位等問題。加之農產品生產者專注于提高勞動效率、改進生產方式以促進增產增收,對于產品的宣傳重視程度不足,導致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局面的出現。通過筆者的市場調查研究發現,宣傳力度對產品的營銷有正面的促進作用。宣傳措施的缺位也就致使難以吸引大批收購商前來進行市場競爭。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有大多數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存在,但其交易規模小、市場設施不完備等缺點也制約了農產品的收購成交量。
4.品牌意識不足。品牌的建設是把產業產品推向市場、提高信譽、樹立形象的重要手段。正如商標的基本功能是“區別商品或者來源的標記”,品牌的基本功能也應是“區別商品生產者的標記”。在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制度框架下,農村農業的生產方式是包產到戶,每一戶人家種植的農產品的規模都是有限的,銷售的時候各自為戰,也就無法進行品牌的建立和統一宣傳。雖然已有企業規模化生產的實踐,但絕大部分農業企業生產規模較小,經營較為分散,并未形成區域集約化生產,也就很難打響品牌知名度。同時,部分企業對產品的包裝方式與包裝效果重視程度不夠,注定導致了品牌無法取得較高知名度。另外政府在品牌建設方面也缺乏有效的引導,這些原因的交織,最終導致農產品經濟效益不高,農民收入增長缺乏持續穩定的積極因素,引發農業產業發展速度變緩。
三、農產品宣傳畫概述
(一)宣傳畫內容
宣傳畫包括農作物生長過程宣傳畫、農作物豐收場景宣傳畫、農作物風景畫。農作物生長過程宣傳畫是指通過藝術化的手法繪制農作物的種植過程,使公眾通過這種途徑欣賞到農產品的健康生產過程,增進大眾對農作物種植方式的了解,為其留下良好的心理印象。農作物豐收場景宣傳畫是指以寫實的方法繪制農作物豐收時的場景,將樸素而親和的鄉村氣息通過宣傳畫表現出來,向大眾展現社會主義新農村政策下農民積極向上的生產風貌,同時,在畫中凸顯農產品的高質量與高產量,繪制出喜獲豐收的藍圖。農作物風景畫是指挑選出貴港市獨具特色的農作物生產地域,邀請有一定知名度的畫家前來作畫,同時政策配套支持,形成特色寫生基地,為提高當地與農作物的知名度提供切實可靠的保障。
同時,農業宣傳畫的內容可以結合農作物的外觀和特點加以創作,繪制出具有創新風格的宣傳畫。在宣傳畫形式上也可以采用連環畫的方式,配合文字介紹農產品的來歷和用途,并融入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碰撞的小故事,制作出生動有趣,內容豐富,讓讀者能夠有較高興致去閱讀和觀賞的連環畫。
(二)宣傳畫制作的形式與運用
從學理上講,宣傳畫是以宣傳鼓動、制造社會輿論和氣氛為目的的繪畫,其特點是形象醒目,主題突出,風格明快,通過直接面向群眾、影響人心而及時地發揮社會作用。筆者認為,貴港市農業宣傳畫可使用壁畫的形式,在城市與鄉村的公共場所繪制宣傳墻,其風格可以是樸拙的版畫型,表達出農民特有的質樸感;也可以是喜慶的年畫型,利用這種中國特有的民間美術形式使宣傳畫的宣傳更接地氣,同時也表現出一種歡快美好的祥和氛圍。在材料選用上,利用丙烯顏料或噴繪材料繪制,普及城鄉,這樣既美觀大氣,同時對環境的影響較小,也體現出“綠色農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貴港市農業宣傳畫也可以使用插畫的形式,利用現代電子板繪的方式繪制風格多樣的宣傳插畫。在廣西區內網站、城鄉地區廣告牌,街道路牌等投放插畫廣告,加強宣傳效果。也可以將插畫內容用于制作周邊產品,將其印制到一些物件上(如帽子、衣服、購物袋、文具等),打造專屬品牌。
應當明確的是,貴港市農業宣傳畫不僅可以利用單一的繪畫作品,也可以用多種繪畫方式繪制專門的貴港特色農作物畫冊。貴港市農業宣傳畫冊的風格可以是多元化的,但最后卻又統一于表達內容,用藝術的手法展現貴港市特色農業的發展。畫冊的受眾可以是正在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也可發放于城鄉政府各級單位部門,還可以作為紀念畫冊贈送于來訪賓客等。
四、宣傳畫對農作物產業發展的作用
(一)推進農村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綜合競爭力
貴港市農產品經過宣傳畫的宣傳,提高了其知名度,開拓了銷路,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相應增加。基于提高產品生產效率的目的,農村的機械化創新化水平也隨之提高。農產品產業的發展前景明朗后,將會吸引更多的企業投資和年輕人回鄉創新創業,使得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就業機會相應增多。技術人員回鄉發展的意愿增加,有助于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提高農業產業的綜合競爭力。
(二)提高知名度,促進經濟發展
宣傳畫的制作推廣對推動貴港市農產品的銷售存在正面效應,不僅可以推動農產品的銷售,增加農民的收入,也有利于品牌的建設,發揮農產品的品牌效應。通過宣傳推廣,加強了市場的營銷建設,開拓了農產品的多種銷售渠道,對銷售量的提高具有促進作用。同時農民的收入相對應提高,也促進了農業產業經濟發展,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服裝產業,包裝設計行業,文具產業,制糖產業等等。由此,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宣傳畫能夠帶來眾多商業機會,給貴港市帶來了發展機遇,大大促進了經濟發展。
貴港市大多數農產品的銷售渠道與銷售模式并不穩定,特別是農村農民個體的農產品出售存在明顯短板。本文從研究貴港市幾種具有代表性的農作物的基本特性和分布狀況出發,分析農作物滯銷主要原因,提出制作相關農作物宣傳畫的建議,并介紹了幾種宣傳畫的制作形式和內容,以期通過推廣特色宣傳畫的普及和運用,為拓寬貴港農產品銷售渠道提供思路。
參考文獻:
[1]卞靖,陳曦.更好地發揮科技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J].中國經貿導刊,2019(20):40-44.
[2]Bernardo Corrado de Gennaro,Maria Bonaventura Forleo. Sustainability perspectiv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 research and policy agenda[J]. Agricultural and Food Economics,2019,7(1).
[3]張原天.貴港市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林業經濟,2019(02):112-114.
[4]敬然,湯晉.吉林省農業信息化與農業經濟發展協調性研究[J].情報科學,2019,37(10):87-90.
[5]毛小報,傅琳琳,毛曉紅,阿迪拉·艾海提.浙江省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J].浙江農業學報,2019,31(11):1926-1934.
[6]周星.從政治宣傳畫到旅游商品——戶縣農民畫:一種藝術“傳統”的創造與再生產[J].民俗研究,2011(04):168-198.
[7]謝富貴.廣西貴港市水果產業發展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2015.
[8]費文明.新中國宣傳畫創作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12.
〔劉芷瑜、高臨生、趙梓旭(通訊作者)、宋佳音、潘冬梅,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