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 要】 為減少或避免外籍油船在原油碼頭發生滯期,從提高原油碼頭管理和服務角度出發,討論控制外籍油船滯期費的必要性。從原油碼頭的環境、設備、管理和人為等4個方面分析導致外籍油船滯期的影響因素,提出相應控制措施:充分運用滯期費扣減規則;優化碼頭生產調度;提升碼頭中轉能力;節省輔助作業時間。
【關鍵詞】 原油碼頭;外籍油船;滯期時間;滯期費;煉油企業;成品油
0 引 言
滯期時間是指船舶在港口的裝卸時間超出租船合同約定的那段時間,滯期時間乘以滯期費率可計算出滯期費金額。外籍油船滯期費是運費的一部分,滯期費往往由收貨人(煉油企業)承擔。在原油運費高企的大環境下,滯期費金額可能大到接近該批次貨物所能賺取的利潤。這就會使煉油企業陷入雖然成品油市場需求旺盛卻因原油購買成本高、風險高而面臨減產壓力的尷尬境地。
目前,國際航運市場規定超大型油船(VLCC)一個航次的總裝卸時間為120 h,如果遇到“兩港裝兩港卸”的情況,則平均分攤到每個碼頭的卸貨時間僅有30 h,這在資源有限但日益繁忙的港口生產環境中往往難以實現。此外,“兩港卸”使輔助作業時間和各類不確定因素導致的卸貨時間翻倍。以中石化進口原油為例,2019年每萬噸進口原油的滯期時間接近2 h,在近期VLCC滯期費率動輒攀上10萬美元/天的情況下,滯期造成的企業采購成本和經營壓力十分巨大。
外籍油船滯期時長作為原油碼頭生產經營的重要考核指標之一,反映出港口和碼頭的綜合中轉能力和運營水平。在保證貨物中轉量的前提下,避免或減少油船滯期的發生已經成為原油碼頭和收貨人共同努力的重要目標。
1 滯期影響因素
外籍油船靠港作業需經歷待泊、進港、靠泊、卸貨、離泊等環節,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造成作業時間延誤,產生滯期費。從原油碼頭的環境、設備、管理和人員等4個方面分析導致油船滯期的因素,具體如下:
(1)環境因素可分為港口自然條件、配套服務和口岸監管。港口自然條件對原油碼頭生產的影響主要包括風、霧、雷、潮流、涌浪等氣象海況條件,以及航道、水深、錨地等通航條件,如大風浪和大霧導致的封航,雷電導致的中止卸貨,錯過潮水、船舶吃水過大、航道和錨地擁堵等原因導致的待泊。港口配套服務包括引航、拖船、船舶檢(維)修、供油供水等,提供高效、及時的引航和拖船服務是原油碼頭高效運行的前提??诎侗O管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貨物通關、邊防檢查、船舶安檢等方面,高效、迅捷的口岸監管是減少原油碼頭外籍油船滯期的重要保障。
(2)設備因素可分為碼頭設備和船舶設備。原油碼頭的系泊設備、輸油臂、管線等關鍵設備直接影響油船的順利靠泊和卸貨。此外,碼頭后方庫區中轉能力也是影響卸貨效率的重要因素。對大多數原油碼頭而言,受疏運能力的限制,庫區罐容不足是導致當前外籍油船滯期的主要原因之一。船舶設備故障造成的油船無法順利進港、靠泊或卸貨,都將直接導致作業時間延誤,如果可以明確是船舶自身設備問題導致了時間延誤,則因時間延誤而產生的滯期費往往由船舶所有人或貿易商承擔,或可以作相應扣減。
(3)管理因素可分為船期計劃合理性和碼頭執行效率。我國進口原油多來自中東、西非、南美等地,運距長,加之裝貨港頻受政治、經濟等因素影響,外籍油船抵港實際日期與預排日期之間往往存在偏差,而這個偏差短則數天,長則10多天,導致外籍油船集中到港現象時有發生,嚴重打亂原油碼頭生產安排。此外,受到油價漲落和煉廠需求變化等影響,收貨人往往根據生產經營需要而在船期安排上作出讓步。因此,船期計劃不合理也是導致目前原油碼頭外籍油船滯期的主要原因之一。碼頭執行效率是指通過原油碼頭規范的管理和操作,保證外籍油船在港期間安全、環保和高效作業,避免因碼頭自身缺陷或發生安全事故造成作業時間的延誤。碼頭執行效率體現了原油碼頭乃至整個港口的整體運營水平和形象。
(4)人為因素主要表現為人員操作失誤。無論是利用環境、維護設備還是高效管理,均離不開人員及時、準確的操作。人員操作失誤對原油碼頭生產的影響是多方面且巨大的,例如由于各方溝通不及時造成的信息不對稱而導致生產計劃落實和調整不及時,由于各類手續不完整造成的各環節銜接不緊密而導致作業時間延誤,由于各種現場不規范操作造成的重復勞動甚至是安全事故而導致生產效率低下等。減少人員操作失誤是短期內提升原油碼頭中轉能力、減少外籍油船滯期的根本途徑。
2 控制措施
2.1 充分運用滯期費扣減規則
租船合同中通常載有約定裝卸時間和滯期費的相關條款,除了滯期費率,各類扣減項目也會對未來滯期費的計算產生較大影響。一般情況下,因船方明顯過失、錨地到碼頭的移泊、日落條款等原因造成的作業時間延誤可免除全部滯期費;惡劣氣象、等待潮水、等待引航等原因造成的作業時間延誤可免除一半滯期費。此外,收貨人還可通過與貿易商協商爭取對自己有利的裝卸時間和滯期費條款,商定扣減項目(如外籍油船抵港日期偏差過大、收/洗艙時間過長等)。原油碼頭管理人員應充分熟悉相關條款和扣減規則,運用好時間軸管理工具,盡量使非扣減項目與扣減項目同時開展,減少外籍油船在港作業總時長,同時與收貨人密切配合,深挖滯期扣減項目,全力維護收貨人利益。
2.2 優化碼頭生產調度
一方面,為避免出現外籍油船集中到港的緊迫局面,原油碼頭管理人員應拓寬信息渠道,及早掌握外籍油船到港計劃、收貨人需求、各船滯期費率等信息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統籌船期和貨源以實現碼頭資源的優化利用,結合煉廠用油需求來確定優先貨種以提高疏運效率,根據外籍油船滯期費率來調整靠泊順序以降低總滯期費等;另一方面,為進一步提高外籍油船在港作業效率,原油碼頭管理人員應充分發揮港口經營主體的主導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航道、待泊錨地、引航、拖船等配套服務資源,如:爭取航道單向交通管制時的適時切換以確保外籍油船順利進出港,利用“二次引航”提前將外籍油船引入待泊錨地以解決氣象和潮水對靠泊時間的限制,采取引航員駐船或拖船監護等替代措施以緩解外籍油船進港和待泊條件限制的緊迫局面。通過這些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由港口資源不足造成的外籍油船作業時間的延誤。
2.3 提升碼頭中轉能力
(1)提升庫區中轉效率,管路、水路、道路多種疏運方式并舉,減少因庫容不足而造成的外籍油船作業時間延誤,實現以疏保卸;
(2)提高碼頭運營管理水平和工程技術能力,保證泊位、輸油臂、管道等關鍵設施設備運行的可靠性,以及發生故障后及時維修恢復生產的能力;
(3)不斷提高作業人員的日常操作和應急處置的專業能力,減少由人為因素造成的作業環節脫鉤和執行效率低下等情況的發生。
2.4 節省輔助作業時間
輔助作業是船舶在港作業無法避免的一個環節,但受不同環境、管理等因素影響,輔助作業時間富有一定的彈性。當前國內原油碼頭輔助作業時間有的只需2~3 h,有的則接近10 h,而輔助作業時間是要全部計入滯期時間的,因此可通過節省輔助作業時間來減少滯期時間。原油碼頭外籍油船輔助作業時間一般包括從開始系纜至開始卸貨時間段和結束卸貨至結束拆臂時間段,輔助作業項目主要包括系纜、設置人員通道、海關和邊防檢查并放行、安全檢查、貨物檢驗和計量、辦理商務手續、接臂拆臂和船舶啟泵操作等。輔助作業項目采用時間軸管理方式,即盡量使非沖突項目的時間重疊,如放置登船梯與系艏艉纜繩可同步操作,安全檢查、辦理商務手續、接臂與貨物計量可同步進行等。在碼頭規范操作的情況下,海關和邊防檢查放行及貨物計量往往決定了輔助作業時間的長短,因此,碼頭管理人員應采取積極措施加強與檢查人員和計量人員的協同配合,全力節省輔助作業時間。
3 結 語
隨著世界海事組織2020年“限硫令”影響的持續深化,油船運費正處于一個持續走高的時期,滯期費率也將隨之上漲。作為原油貿易網絡的重要一環,原油碼頭方有責任也有義務通過精細化管理和高質量服務,避免或減少外籍油船發生滯期,為緩解國內煉油企業日益上漲的成本壓力出一份力,共同維護國家能源供應穩定和石化產業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