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劍 倪訓鵬 徐舜吉 張亞朋
【摘 要】 為提高海事監管能力,通過介紹典型案例總結船舶在航期間違法排放生活污水案件的查處方法,分析造成非法排放的原因并給出解決方案。海事執法人員應加強對船舶非法排放生活污水的監督管理,同時督促船舶所有人或船舶經營人及船上船員切實履行防污染主體責任,避免類似造成水域環境污染案件再次發生。
【關鍵詞】 船舶;生活污水排放;違法查處;排放區
0 引 言
船舶在營運過程中會產生油類、貨艙洗艙水、生活污水、船舶垃圾等污染物,這些污染物被排入水體會造成水域污染。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規定,海事部門負有防治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水域環境的監管職責。本文介紹船舶違法排放生活污水的典型案例,通過對這些案例的分析,總結出一套有效的查處方法,供海事執法人員借鑒,同時找出造成船舶非法排放的原因,避免船方違法排放生活污水造成水域環境污染。
1 船舶在航期間違法排放生活 污水案件的查處方法
為使船舶排放的生活污水符合排放控制和限值標準要求,根據國際上《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MARPOL公約》)和我國《內河船舶法定檢驗技術規則》(以下簡稱《船檢技術規則》),船舶需配備經認可的船舶生活污水處理裝置、粉碎和消毒系統、集污艙和管路,經船舶檢驗機構檢驗并取得《防止生活污水污染證書》(以下簡稱《防污證書》)后方可營運,船舶在排放生活污水時應遵守排放控制和限值規定。然而,海事執法人員在檢查中仍然發現不少船舶存在違法排放生活污水的行為。根據典型案例,筆者總結出一套查處方法。
1.1 看證書,知要求
船舶持有的《防污證書》上記載著船舶所配備的、經認可的船舶生活污水的處理裝置、粉碎和消毒系統、集污艙和管路中的一種或多種設備。因此,根據《防污證書》上記載的設備配備情況,執法人員可以判斷船舶應如何操作才是合法的;反之,即涉嫌非法排放。
1.2 問動態,知詳情
在確認船舶所配設備后,執法人員可詢問船舶詳細動態信息,如船舶載貨情況、航次動態、航行中有無突發情況偏離航路等,據此可以了解船舶整個航程情況。執法人員將獲取的信息與該船合規的排放控制要求進行比對,判斷船舶是否會出現不滿足生活污水排放操作要求的情形。此舉可初步判斷很多船舶是否涉嫌非法排放生活污水的行為。
案例一:某國內航行海船,根據《防污證書》記載,配有經認可的生活污水粉碎和消毒系統。該船近期經營短程沿海航線,執法人員判斷該船可能存在違反排放控制區域規定的情況。經核對該船航海日志、查看航線規劃和航行區域圖后發現,該船航行區域均在內水。顯然,該船在航行中排放生活污水違反了在排放控制區域排放的限制規定,涉嫌非法排放。
如果沿海短程航行和港口作業的船舶未配備經認可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其違法排放生活污水的概率較大,執法人員應進一步深入調查。
1.3 問操作,逐項判
在確認船舶整個航行途中沒有異常后,執法人員可進一步詢問船方如何處置船舶生活污水,核實船員的操作情況,并根據船舶生活污水排放規定逐項判斷船舶處置情況是否符合規定要求。
案例二:某國內航行海船,根據《防污證書》記載,配有經認可的生活污水粉碎和消毒系統。但執法人員詢問并核對航海日志后得知,該船排放生活污水時船舶處于錨泊狀態。顯然,該船排放操作不符合“船速不低于4 kn”的排放控制要求。同時,執法人員發現船員對“距最近陸地”一詞理解有誤。該船在內水區域排放生活污水,不符合在排放控制區域排放的限制要求,涉嫌非法排放。
另外,在檢查中還發現,雖然某些船舶按照《防污證書》的規定配有相關設備,但在實際營運中船員并未按照要求使用設備。因此,執法人員應根據船員的實際操作判斷船舶是否涉嫌非法排放行為。
案例三:某國內航行海船,其《防污證書》記載該船配備經認可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執法人員詢問主管人員后得知,船上生活污水是在航行中排放的,但該船生活污水處理裝置未被正常使用,僅被用作船舶在靠泊碼頭期間的船上生活污水臨時儲存柜。顯然,儲存在該船生活污水處理裝置中的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須距最近陸地12 外排放。執法人員進一步查看該船航海日志后發現,該船航行區域一直在內水。因此,該船排放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不滿足“距最近陸地12 ”的排放控制要求,涉嫌非法排放。
執法人員可以根據船方生活污水的實際排放情況,逐項判斷是否符合排放位置、排放時船舶航速和排放速率的控制要求。
1.4 核系統,明真相
執法人員現場核實《防污證書》所載設備,檢查設備維護保養和使用情況,核對船員的實際操作情況,判斷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是否符合排放控制要求。
案例四:某國內航行海船,其《防污證書》記載該船配有經認可的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和集污艙。經詢問主管船員得知,該船航行于距最近陸地12 n mile以內時將生活污水使用處理裝置處理后排放,航行于距最近陸地12 以外時將集污艙內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海。執法人員現場核查后發現,雖然該船生活污水處理裝置運行正常,但裝于處理艙室出口至粉碎泵的閥門開關不正確,造成處理裝置中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和活性污泥被排出,無法保障生活污水按照規定進行處理,涉嫌非法排放。
在現場檢查時,執法人員可以重點關注生活污水系統的管路布置和相關閥門的開關情況,判斷生活污水是否經處理裝置處理后排放,以及處理裝置是否正常運行。
2 船舶違法排放生活污水的原因及避免方法
2.1 船員對船舶生活污水的排放控制規定理解有誤
《MARPOL公約》、《船檢技術規則》以及最新版《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以下簡稱《船污排放標準》)對不同水域的排放控制要求不同,且在描述中出現了“最近陸地”一詞。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時經常遇到船員將“最近陸地(Nearest land)”一詞理解為船舶距離最近的島嶼、礁石或沿岸陸地等,導致船舶排放的區域位置不符合規定。“最近陸地(Nearest land)”一詞在《MARPOL公約》、《船檢技術規則》以及《船污排放標準》中都有明確定義,即“離所在位置最近的領海基線”;因此,“陸地”一詞應為“領海基線”。
“最近陸地(Nearest land)”一詞易引起船員的誤解,建議海事部門做好普法宣傳,船舶所有人(船舶經營人)、船舶管理公司落實防污染主體責任,加強對船上船員的培訓,船舶所有人(船舶經營人)、船舶管理公司和船員掌握船舶污染物排放規定,避免因對排放控制要求理解錯誤而導致非法排放造成水域污染。
2.2 船舶配備的防污染設備不滿足船舶營運需求
海事執法人員在現場檢查時發現:一些裝有經認可的生活污水粉碎和消毒系統或集污艙的船舶,根據規定只能將處置后的生活污水在距最近陸地3 n mile以外的水域或在距最近陸地12 n mile以外排放;經營短程航行的海船或僅在港口區域作業的拖船、供油船舶、加水船舶、污染物接收船舶和往返錨地進行人員接送的交通艇等港作船,其設備滿足《船檢技術規則》的要求,但由于其營運區域都在距最近陸地3 n mile以內水域,只要船舶在航行中排放生活污水,都是違反排放控制規定的。
對于這種情況,建議船舶所有人(船舶經營人)和船舶管理公司對所屬船舶相關防污染證書進行自查,落實防污染主體責任,對于防污染設備不滿足營運區域要求的,應在船上加裝儲存柜并對污染物進行收集、送岸處理,或配備符合排放水域要求的設備;同時,海事部門加強監督管理,嚴格查處此類非法排放行為,督促此類船舶對船上排污設備進行鉛封,將污染物在船上收集并送岸處理或配備滿足排放控制要求的設備,避免因設備不滿足營運需求而導致非法排放造成水域污染。
2.3 船上主管船員對船上生活污水處理系統 不熟,操作不當
由于設計和建造原因,各船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管路布置和設備配置會有不同,船上排放生活污水的具體操作也不同。船上主管船員應熟悉本船生活污水處理系統,避免因操作不當造成生活污水裝置無法正常運行而排放不符合限制要求的生活污水,或因閥門開啟錯誤而排放未經處理的生活污水。船舶所有人應雇傭適任船員并做好崗前培訓,保證主管船員能很好地履行崗位職責。海事部門在現場檢查時加強對船員的操作性檢查,督促船員做好船上生活污水等污染物的處置,避免因操作不當導致非法排放造成水域污染。
3 結 語
船舶生活污水中含有大腸桿菌等多種對水體或水生生物有害的物質,國際公約和國內法規對船舶排放生活污水作了相關規定,船舶所有人、船舶經營人、船舶管理公司及船上船員應履行防污染主體責任,應從源頭上杜絕船舶生活污水的違法排放行為。同時,海事部門嚴格履行監管職責,加強對因船舶及其有關作業活動污染水域環境的監督管理,為建設藍天常在、青山常在、綠水常在的美麗中國作出應有的貢獻。